覃江蘭
摘要:教學方法的選用對教學質量有著重要的影響,教學方法與教師組織以及引導學生對科學知識、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都有著積極的作用。所以,這就需要對小學科學教學方法的選用加強理論層面的研究,這樣才能夠充分地促進小學教學效率的提升。
關鍵詞:
一、加強實驗教學來促進學生觀察能力提升
科學實驗在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對于觀察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對于小學科學來講,其教學目標就是通過讓學生進行科學實驗,在實驗過程中進行自主探究進而掌握自然規(guī)律,并對生活常識有一定的了解。同時,科學實驗能夠讓學生獲得相關信息,也是學生主動探究的重要方式。在小學科學實踐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重視實驗教學,在實驗過程中注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指導,讓他們學會觀察,在獨立觀察的過程中積累知識并參與到探究過程中去。
例如,在學習四季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互聯(lián)網搜索一些具有明顯季節(jié)特征的圖片或視頻,并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現(xiàn),盡管很多學生都知道圖片中所代表的季節(jié),但是卻不知道正確觀察的方式方法,這時教師就要對學生進行因勢利導,可以選擇一張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圖片,針對圖片的特征向學生進行提問,帶領學生進行觀察,也可以讓學生進行自主觀察,為了檢測學生觀察的效果,可以給學生布置課后作業(yè),讓他們根據(jù)自己選擇某個自己印象最深的季節(jié),針對這個季節(jié)寫觀察日記。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的思考及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有效鍛煉,而且讓學生掌握正確的觀察方法,從而為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奠定基礎。
二、鼓勵學生獨立自主地進行探究實踐活動
由于科學課程在操作性上比較強,老師要能夠留給學生更多的實踐機會,讓學生能獨自探究,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科學觀。學生通過觀察以及操作和分析糾正等一系列的活動,能夠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加強對學習方法的掌握,可以結合每個人的特征進行方法的選取,這樣才能真正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在學習“溫度的測量”時,教師就可以先給學生示范如何進行溫度的測量,怎樣認識實驗用具,怎樣操作實驗用具,并且如何進行有效地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等。在教師演示時,教師就要提醒學生仔細觀察老師在每一個步驟所選用的道具,以及操作的動作是怎樣的。當學生自己親自進行演示時,一定會與教師的操作步驟和動作存在偏差,比如把溫度計放到燒杯中時溫度計的置放方式和置放位置都需要保持一個標準的狀態(tài),而學生在操作時可能會忽視這些細節(jié),導致實驗的結果也會和教師的結果有著一定的出入。因此,教師這個時候就要強調學生們的出錯點,更正他們的操作方法。學生在經過教師的指點后就會明白自己實驗的錯誤點,并且形成自己的認識,再次操作實驗,加深印象,從而學習到溫度測量的正確方法。整個過程都是學生自己進行觀察、操作、糾正,最后學習到正確的方法,對這一課的知識掌握到位。所以,學生獨立自主的實踐探究活動才是科學學習的根本,并且也只有在學生自己的探究過程中才能夠了解到自己的出錯地方,并且能夠根據(jù)教師的指點進行及時地更正,到達學習的效果。
三、使其學生在科學的實驗過程中體驗快樂
小學階段的學生出于一種好奇心極強和探索心極強的階段,所以教師要認識到這一點,然后把小學生的心理特點體現(xiàn)到科學的課堂中去。而實驗教學法就是一種有效的途徑,迎合了小學生們的好奇心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們在實驗中的參與度。
例如,在“校園的樹木”這個課題中,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觀察和搜尋校園內不同樹木的情況。比如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分別讓他們負責收集不同樹木種類的樹葉、樹皮,然后把收集到的樹葉和樹皮進行分類和整理,確定好哪些是屬于大樹的,哪些屬于小樹或者小草類的。最后教師教學生用放大鏡等工具來對這些樹葉和樹皮進行觀察,并且記錄好這些樹葉和樹皮的外形特征,比如樹葉的葉子長度、葉子的莖向、葉子的厚度,還比如樹皮的厚度、樹皮的粗糙程度、樹皮的硬度等方面都是可以記錄下來的內容。更可能的是,教師甚至可以讓學生去收集一些水草生物,教會學生如何制作植物標本,作為自己的珍藏品。這個環(huán)節(jié)也正好迎合了學生們的好奇心,促發(fā)著學生們的興趣,因此教師能夠順利帶動學生進行科學課堂的學習,學生們也能夠從中感受到快樂,進一步地愛上這門學科。教師還可以把學生身邊常常見到的動物作為實驗的對象,例如,在“尋訪小動物”這個課題,教師可以讓學生去觀察校園中的動物,比如“金魚”、“螞蟻”、“蚯蚓”、“蝸?!钡榷际强梢匀菀滓姷降膭游?。教師們可以讓學生去觀察金魚游泳時嘴巴的運動狀態(tài),螞蟻是如何進行食物搬運的,蚯蚓是如何鉆進土堆里的,蝸牛爬行的痕跡是怎樣的……這些問題也是學生平時會感到好奇的問題,所以這也更加激勵著他們去觀察和探討。學生們自己拿著放大鏡和其他工具進行探索體現(xiàn)了小孩子融入大自然的狀態(tài),學生們在這樣的學習方式中也能夠體會到實驗觀察帶來的快樂,增加了對科學的喜愛之情。
總體來說,對于當前我國小學科學教學的方法選擇的策略方面,要和實際的教學情況有機結合,并要充分重視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結合教學大綱進行方法的選擇。因此,從小學科學教學方法的特征以及現(xiàn)狀和優(yōu)化策略的角度進行分析探究,希望能對實際的教學發(fā)展有所裨益。
參考文獻
[1]周孌.小學科學教學方法選用策略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4.
[2]丁正吉.試論小學科學教學方法選用策略的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2):117-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