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松松
(貴州省雷山民族中學,貴州 黔東南 557199)
小組合作是目前在各個學科教育中受到廣泛關注的一種教學方式,也正在被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認可。合作教學強調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相對于學生自主學習而言是對傳統(tǒng)學習的一種有效彌補和優(yōu)化。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中,教師既不能完全走形式、放任不管;也不能過度干涉學生的學習進程。結合這種學習方式的優(yōu)勢特點,合理地采取引導措施,讓教學成果最大化,讓學生愛學習、會學習、學有所成。
合作學習是一種新興教育方式,通常要求學生組建小組,通過小組的合作互助完成學習任務,實現(xiàn)共同成長發(fā)展。在合作學習活動中,教育工作者存在的第一個誤區(qū)就是:把合作學習當成學生自習的過程,缺乏對合作學習的有效設計與跟蹤。在小組中,大家只是簡單地默讀課文,沒有過多的交流對話,互動合作的意義大打折扣。
合作學習的開展過程中,我們的教育目的絕不僅僅是讓學生記住了某項概念,做對了某個例題,而是希望學生能夠在小組合作中獲得更多的啟迪。這也是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和核心素養(yǎng)教育等的共同要求。通過合作學習,學生應該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學會探究和思考,養(yǎng)成開朗樂觀的個性和對待他人的尊重、友善,應該具備更加開闊的思路和視角。但是在高中組織開展的合作學習中,很多教師只是簡單地給學生布置一些記背任務或者解題任務,只關心學生是否做對了題目、記住了概念,并沒有積極跟蹤學生的學習進度并且滲透核心素養(yǎng)教育和品德教育。這種情況下,合作學習的教育價值也會有所局限。
討論前,教師要根據(jù)教學目標、教材、學情確定討論的問題,問題要有吸引力,有深入研究的價值。最重要的一點是討論的問題必須具體化,簡練易懂,切中本課重難點,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切忌拖沓、冗長;學生要經老師講清匯報順序、明確討論的問題及要求后再開始討論。
討論中,充分發(fā)揮小組長的主導作用,先由四人小組長依據(jù)討論提綱逐條引導小組成員發(fā)表意見、交流成果,而后交由8 人小組總結推選發(fā)言人,做好一切應戰(zhàn)準備。同時教師參與討論成為其中的一員,這時,傾聽、適時點撥就顯得必不可少。在這一階段,小組長的作用非常重要,初期我班小組長的作用很難發(fā)揮,僅有一兩組引導較有力,因此我采用榜樣示范的方法,根據(jù)當天的一個討論問題專門抽取半節(jié)課的時間讓討論效果比較好的小組進行榜樣示范。
討論后,也就是到了匯報展示階段,這一階段非常關鍵,需要匯報者聲音宏亮、有條理地匯報,其余學生用心傾聽,用腦思考,用眼關注,用手記錄、訂正,用口提問質疑。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教師與全班學生共同討論提出的匯報要求,這樣由全班同學一致表決,既民主、公平,又因為是學生一致認同和確定的,所以學生容易信服。激勵學生既合作又競爭,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競爭,從而達到有效的自主學習。
課后,讓學生堅持寫數(shù)學日記,總結當天當單元的知識,可以是預習新課的體會、發(fā)現(xiàn),也可以是做題的反思與感悟。同時確定一定的時間進行榜樣示范,讓寫得好的學生把自己的日記讀給其余學生聽,這樣一方面實現(xiàn)了資源共享,另一方面也給其他學生指明了寫日記的方向和方法。
1.物質激勵
所說的物質激勵主要指確定班級一致認同的積分規(guī)則,定期分發(fā)獎品。根據(jù)課改實踐,筆者認為物質獎勵應因情施獎。每周積分滿10 分的學生,就可以得到一定的物質獎勵,起初,孩子的焦慮感強,課堂表現(xiàn)欲差,兩三周過去了,每周積分滿10 分的總是那幾個學生,因此,為調動全班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孩子的表現(xiàn)欲,只要舉手回答問題、有創(chuàng)造性的都給予肯定,并給予當堂獎勵。一方面,每周一獎,對課堂表現(xiàn)好、積分滿10 分的給予物質獎勵;另一方面,兩周一獎,作業(yè)中連續(xù)得100 分足3 次的,記在當周總積分中進行獎勵。
2.精神激勵
其一,適時根據(jù)生成保護孩子的好奇心,解除個別學生對答錯問題的恐懼心理,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和冒險,對提出超常見解的學生應該給予及時鼓勵,有必要和全班學生一起夸獎他。一次數(shù)學課上,筆者就組織了這樣的活動,分別有三個學生對那個很有創(chuàng)意的學生進行口頭夸獎,他們是這樣夸的:生1:“希望你能繼續(xù)努力”;生2:“我以你為榜樣”;生3:“加油啊,不然我就超過你了!”這樣的夸獎一方面可以讓被夸獎者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其余學生產生共鳴。
其二,課外進行恰當?shù)男睦頊贤?,進行說服教育,以理服人、以情動生。
其三,作業(yè)批改中,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表現(xiàn)寫一些兒童化的、激勵性的批語,讓學生在下次作業(yè)中回答,或者是在下次作業(yè)前分享批語,談感受,從心理層面增強學生的上進心和改錯的決心。
筆者認為外在的物質激勵只是權宜之計,不可過多使用,應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強化,引導學生親身體驗成功后的愉快感、自豪感與違背班級規(guī)則的愧疚感、自責感,以此轉化為改變學習態(tài)度、養(yǎng)成良好行為的內在動力,讓學生深刻意識到他所做的所有努力是想得到老師的肯定與知識的收獲,而不是為獎品而努力。
良好的課堂氛圍是課堂有效討論、高效進行的軟環(huán)境,是恬靜與活躍、熱烈與深沉、寬松與嚴謹?shù)挠袡C統(tǒng)一,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起著主導作用,教師的領導方式、教師的移情、對學生的期望以及教師的焦慮都成為影響課堂氛圍的主要因素,其中教師的領導方式直接影響到課堂和諧氛圍的形成。
高效課堂的合作學習,不僅僅指的是學生間的交流、溝通,更重要的是老師間的交流學習,每一次與同學科老師的交流,都使筆者對很多問題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筆者發(fā)現(xiàn),教師間的有效合作與高效溝通會使課堂中的生生溝通、師生溝通實現(xiàn)高效課堂的“高效”。
不管進行哪一學科的教學,教師都應該對問題的提出加以關注,把合作教學模式引入高中語文課堂上的時候更是如此。所以,教師在教授相關知識的時候,應該積極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實現(xiàn)學生興趣激發(fā)的效果。在課堂中提出問題的時候,教師應該對問題加以把握,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不僅如此,問題的提出還應該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相結合。
一般來講,小組合作學習所處的環(huán)境也會影響這種模式學習的效果。所以,教師執(zhí)教的時候應該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建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確保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下開展更好的學習活動,提升實現(xiàn)能力。比如,在分組排列上遵從空間相近的原則,這樣給他們創(chuàng)造更好的討論氛圍,更便于溝通討論。如在執(zhí)教大自然的聲音的時候,通過學習小組的劃分,在小組內部對大自然的聲音進行分析,小組內學生的不同其具有不同的觀察發(fā)言,就會出現(xiàn)不同的大自然的聲音,也就意味著這種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可以讓學生直接接觸知識。
所謂的小組合作指的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人為把學生劃分為幾個小組,在小組內學生進行良好的學習行為,借此實現(xiàn)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和學生實現(xiàn)更好的學習效果。綜合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學生和教師都會變得輕松,主要是因為教師把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留給了學生,讓學生根據(jù)學習的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討論。
學生使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時候,小組討論很多學生都能參與,這個過程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課堂學習的主體地位。一般情況下,在高中語文課堂上應該把良好的小組合作機制提供給高中生,這對學習效果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教師執(zhí)教語文知識的時候,應該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按照高中生的視角考慮問題,制定科學合理的討論方案。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時候,肯定會出現(xiàn)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這種事情非常正常。但是,學生之間具有有限的討論時間,要是學生把小組內沒有解決的問題保存下來,讓教師解決,不僅可以節(jié)約學習時間,還可以提高教師知道的針對性,實現(xiàn)更好的執(zhí)教效果。
教師在組織合作學習活動的時候,一定要對整個學習過程進行充分的把握和引導,比如給學生明確一個學習任務,并且圍繞這個任務提供必要的啟迪和參考,讓學生能夠合理有效地展開討論對話?;蛘呓處煈撛O定一個良好的合作學習機制,比如進行小組合作競賽,由A 組、B 組、C 組同學各自匯報討論學習成果,看哪一個組的合作學習成果更好、質量更高,從而形成一種大家都積極參與合作學習的良好氛圍。不能把合作學習當成一個孤立的教學活動,而是要課前有備案,課中有指導,課后有跟蹤,通過布置合作學習任務,提供合作學習資料,設置合作學習評優(yōu)獎項等方式,真正調動大家的學習熱情,讓整個合作學習活動發(fā)揮擁有的作用。
在小組合作中,教師科學合理地分配組員很重要,可以將學生按成績、能力、性格等分成6~8 人的若干個合作學習小組,讓小組成員推選樂于助人、具有一定合作意識,學習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較強的學生擔任小組長,在小組長的組織、帶領下,組員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好起組名,設計口號,并制訂小組合作學習常規(guī),使每個組員都能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從中感受合作的快樂。為了獲得“優(yōu)秀小組”稱號,每個學生都會盡心盡力地完成各自的任務,如查找資料、預習、課后拓展、小練筆等,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認真傾聽、積極思考、團結協(xié)作、鞏固復習等的習慣,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集體觀念、自主性和獨立性。小組合作學習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較為輕松愉快的自主學習環(huán)境,學生的學習興趣會越來越濃厚,主動性、積極性增強了,參與意識提高了,尤其是那些比較膽小或平時發(fā)言較少的學生,他們越來越自信了,能夠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意見了。
踏破鐵鞋有覓處,得來全得費工夫。課改是一個過程,需要我們每一位老師不斷學習、反思,用心構建,用行實踐。相信有效的心行統(tǒng)一,帶來的不僅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心花怒放,更是學校課改的百花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