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維俊
摘 ?要:新課改背景下,要求學生成為學習主體,在探索知識點的過程中,通過自己的學習方式掌握相關理論。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對學生的語文基礎進行全面分析,立足語文教學內容,深入研究情感教育相關理論,在此基礎上不斷創(chuàng)新語文課程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提升語文綜合素養(yǎng)。文章主要對新課改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進行淺析。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語文;情感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3.3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32-0117-02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become the main body of learning. In the process of exploring knowledge points,they should master relevant theories through their own learning methods. Therefore,in 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teaching,teachers should make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students Chinese foundation,base on the content of Chinese teaching,and in-depth research on emotional education related theories. On this basis,they should continue to innovate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Chinese courses and mobilize students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in order to help students improve their comprehensive Chinese literacy. The article mainly analyzes the emotional education in 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Keywords】New curriculum reform;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Emotional education
在國家頒發(fā)了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應當轉變傳統(tǒng)的語文課程教學理念,以情感教育作為語文課程教學的出發(fā)點,總結當前情感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立足于學生學情,通過科學的講課模式進行情感教育,調動的學習興趣,使得他們在教師的帶領下,不斷提高自身的語文綜合素質。
1.新課改背景下初中語文情感教育的現(xiàn)狀
(1)沒有將情感教育落到實處
自情感教育理念提出以來,教師在語文課程教學中積極實踐,逐漸將情感教育引入課堂上。但在實際的語文課程教學活動中,由于教師依然未能轉變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理念,在滲透情感教育的過程中,大多數(shù)教師不知道該如何將情感教育引入課堂的情況,導致情感教育成為一種教學形式,沒有將其落到實處。
(2)對情感教育領悟不足
由于情感教育的概念較為廣泛,沒有具體的教學案例,導致部分教師在初中語文進行情感教育時,沒有深入研究情感教育的意義和內涵,對情感教育領悟不足深,從而將情感教育和德育混為一談,沒有對學生的情感需求進行系統(tǒng)分析,影響了情感教育的教育質量。
(3)忽視了學生的情感表達
由于一節(jié)課程只有40分鐘,教師在語文課程教學中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很少給他們留下情感交流的時間,忽視了學生的情感表達。再加上我國每個班級學生人數(shù)較多,教師不可能在課后對每個學生都進行情感交流,從而出現(xiàn)對學生情感了解不夠透徹的情況。
2.落實情感教育的優(yōu)勢
(1)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
教師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時,可以將課本中的知識點與現(xiàn)實生活結合起來,促使學生參與實踐的過程中,培養(yǎng)自身的動手能力,提升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能力,使得他們在寫作中能夠通過字詞的變化,準確表達自身的情感。
(2)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有所不同,語文學科中不僅蘊含豐富的語文知識,同時還具備較強的人文性,蘊含著多種多樣的文化。因此只有學生具備一定的情感素養(yǎng),擁有較高的審美情趣,才能在閱讀過程中體會到作者傳遞出來的情緒,更好理解文章想要表達的思想。這要求教師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時以多樣化的方式陶冶學生情操,從而在閱讀和寫作中靈活應用所學知識點,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3.新課改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策略
(1)通過探究提問的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領悟能力
傳統(tǒng)的初中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受到應試教育理念根深蒂固的影響。在課程教學活動中過于關注學生對知識的吸收,導致學生的語文成績偏高,但針對語文學科中的情感能力理解較差?;谶@樣的現(xiàn)狀,教師在組織學生理解文章的過程中可以借助提問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培養(yǎng)自身的情感領悟能力。因此,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詢問學生海倫凱勒的挫折經歷都有哪些?她能夠戰(zhàn)勝挫折重塑生命的因素是什么?你能在文章中找出相應的內容嗎?根據(jù)教師提出的問題,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在對學生分組時從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差異以及學生的學習情況,將高水平的學生與一般水平的學生交錯搭配,通過這樣的方法使學生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相互學習,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豐富自身的情感體驗,更好地理解文章中表達出來的內容。與此同時,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討論的過程中,還應當積極與學生互動,通過互動使得學生在回答中明白解決問題的方向。在學生交流結束之后,教師可以讓每個小組推薦一名語言組織能力較好的學生作為小組代表對本組討論的情況進行發(fā)言,通過學生代表的發(fā)言,掌握學生在理解語文情感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在此基礎上教師根據(jù)本節(jié)課程的知識點講解學生表現(xiàn)出來的問題,借助這樣的方式使學生更好地理解作者表現(xiàn)出來的情感。
(2)借助多媒體的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的分析能力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教師在語文課程教學中也開始積極應用互聯(lián)網和信息技術開展教學。多媒體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輔助設備,在初中語文教學活動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但在初中語文實踐應用的過程中,教師沒有發(fā)揮多媒體教學的作用,這導致學生在語文課程學習的過程中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無法將自己的精力完全投入到課堂,這影響了多媒體教學的有效性。因此,教師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為了更好地發(fā)揮多媒體教學的價值,在應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利用多媒體的音視頻功能,立足于課程教學內容為學生整合相應的教學資源,使學生更加立體地感受到語文學科中的情感元素。以《社戲》這一課為例,教師在教學設計階段挑選經典段落,以多媒體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這樣可以通過視頻色彩的變化,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吸引學生注意力,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這篇內容,多媒體展示結束后,教師對學生分組讓每個陣營輪番講解自己對視頻的感悟。教師可以在學生講解完之后,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分層點評,引導學生對文中的經典語句進行更改,并讓學生將改后的語句放到原文,結合上下文通讀,這樣學生可以在通讀的過程中,領悟自身與作者之間的差距,從而準確理解文章的思想情感,提升學生的分析能力;對于那些語文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教師可以在他們講解完畢后,贊賞他們身上的長處在班級上,在贊賞中告訴他們作者的中心思想,增強他們的分析能力。
(3)采用師生角色互換的方式,加強學生的學習能力
過去在初中語文課程上,以教師為主導的課堂容易造成學生對教師產生極強的依賴感,影響了自身的學習能力,阻礙了情感教育的引導。基于此,教師可以通過師生角色互換,讓學生以教師的角色,在語文課程教學中以講解課文這種形式,學生在進行教學設計和課文內容講解的過程中,促使自己對語文課程教學中的知識點以及語文教學中表達出來的情感元素進行更深層次的領悟。以《背影》這一課為例,由于本節(jié)課程的篇幅相對較長,教師在課程教學中,將課文內容分段,然后讓不同學生負責不同的段落講解,在段落講解之后留下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在探討中制定相應的講課內容,為后面的課堂講解打下良好的基礎。學生因為語文基礎有限,對文章的情感理解能力可能不夠全面,在講解中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教師在教學中根據(jù)學生存在的問題,站在學生的角度進行思考然后提出問題,讓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自己存在的不足并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情感。在學生講課結束之后,教師可以讓不同集體相互之間進行打分,讓他們在打分的過程中,能夠將自身的講課情況與其他同學進行對比分析,通過這樣方式使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了解自身存在的優(yōu)勢,也能夠更好的地接納自身存在的不足。學生打分結束之后,教師根據(jù)學生對本節(jié)課程講解的實際情況進行點評,在點評過程中引導學生向著更高層次探索,引導學習水平一般的學生深入學習并且給予學生學習的自信,在鼓勵中結合這篇文章的知識點進行情感教育,全面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
(4)利用分隊朗讀的方式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傳統(tǒng)的初中語文課程教學中教師經常會挑選語文閱讀篇目中的一些經典段落,然后讓學生采用自由朗讀或集體朗讀的方式,通過朗讀來理解文章中表現(xiàn)出來的情感。但由于大班級授課下班級學生人數(shù)多,教師無法掌握每一位學生朗讀的情況,這導致學生將課文朗讀作為一項硬性的學習任務,在學習的過程中過于被動,無法深入閱讀課文?;谶@樣的現(xiàn)狀,教師可以利用分隊朗讀的方式,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例如,在講到“五柳先生傳”時,教師可以讓班級上的學生自由挑選搭檔伙伴,為了防止班級隊伍過多,教師可以在學生挑選搭檔的過程中進行引導,確保分隊朗讀的有效性。當學生分好隊伍之后,教師可以先讓他們進行朗讀訓練,讓學生在訓練的過程中,通過字詞的變化,總結作者的思想情感,分析文章的中心脈絡,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自己在朗讀中的感受在班級上進行分享,要求契合文章的中心思想,這樣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分享內容,分析他們對文章的領悟程度,從而制定相應的課堂教學內容,通過這樣的方式使語文課程更具有針對性,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但值得注意的是,學生的個性差異使得學生在朗讀中體會到的思想情感也會具有一定的差異性,教師可以在課堂結束之后,讓每個學生將自己在朗讀中的參與體驗和建議寫成一篇文章,定期交給課代表,由課代表將其上交給教師,這樣教師不僅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反饋,發(fā)現(xiàn)自己在情感教育滲透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在后面教學中給學生帶來更好的情感體驗,通過這樣的方式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提高初中語文的教學質量。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在初中語文課堂進行情感教育時,應當立足于語文教學現(xiàn)狀,通過探究提問的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領悟能力,借助多媒體的教學方式,增強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在語文課程教學活動中,教師通過與學生之間的角色互換,增強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能力,同時借助分組朗讀的形式,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增強情感體驗,通過這樣的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增強自身對文章的理解能力,使得教師有序完成新課改初中語文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徐勤科.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應用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4(23):98+99.
[2]莫全洪.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研究[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6(01):131-132.
[3]王阿麗.基于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工作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6(17):11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