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莉萍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發(fā)展,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逐漸受到重視。小學階段的學生心智不夠成熟,非常容易被不良信息誘導并產生一定程度上的心理問題。學校和家長及任課教師應該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給予足夠的重視,關注學生心理健康,將心理健康教育向專業(yè)化轉變。本文就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課堂教學模式展開研究,探討更適合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教學模式,提高心理健康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22.0?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33-0047-02
A Study o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Model of Primary School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MO Liping? (Fengji Primary School,Guilin City,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quality education,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has gradually attracted attention.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re mentally immature and are very easy to be induced by bad information and caus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to a certain extent. Schools,parents and teacher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s,pay attention to the growth of students' mental health,and transform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to professionalization. This article conducts a research o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model of primary school mental health education,explores a teaching model that is more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and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mental health teaching.
【Keywords】Primary school;Mental health education;Teaching mode
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為人們的生活帶來諸多便利,也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更多的平臺和更加豐富的教育資源。但與此同時,網絡信息駁雜,學生擁有更多的獲取信息的渠道,也就更加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侵蝕”,小學生辨別問題的能力有限,長期受到不良信息的誘導容易產生心理健康問題。心理健康教師應重視起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通過課堂教學,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弘揚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促使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
1.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模式的現(xiàn)狀
現(xiàn)階段的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實際的教學效果不夠理想,究其原因,教師在進行教學時缺乏對小學生心理狀況的把握,缺乏針對性。在教學內容上照本宣科,課堂模式僵化,無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學生未能深入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教學質量不高。
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其他學科,教師應注重與學生之間建立起良好的情感連接,發(fā)揮學科的人文價值。還應注重拉近與學生之間的情感距離,使學生能夠更加信任教師,把不方便與父母、同學說的“心里話”能夠對教師傾訴。讓教師更加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幫助學生解決成長中的煩惱,改善不良情緒帶來的負面影響,從而幫助學生樹立健康向上、積極學習的生活態(tài)度。在進行心理健康教學的活動中,教師應該積極優(yōu)化課堂教學模式,設計充滿樂趣的課堂活動,激勵學生主動加入課堂互動,鼓勵學生勇敢地表達自我。教師應該善于觀察、敏銳地發(fā)現(xiàn)學生存在的心理方面的問題,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幫助學生改善心理問題。在此過程中教師應注重保護學生的隱私,維護好學生對教師的信任感,使學生能夠主動接受教師的引導,保證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這樣才能更好地完成心理健康教學目標,提高教學質量,發(fā)揮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
2.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模式研究及策略
(1)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模式研究
傳統(tǒng)的心理健康教育課堂學生較為被動,學習積極性不高,對于課堂上教師講解的內容缺乏學習興趣,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的落實,學生無法通過對心理健康課程的學習樹立正確的觀念。因此教師應優(yōu)化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堂的教學模式,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豐富心理健康教育課堂的表現(xiàn)形式,加強學生對于心理健康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三種新型教學模式。
第一,活動式教學模式。
活動式教學模式,顧名思義課堂上采取豐富的課堂活動展開教學,不僅能夠幫助教師活躍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氛圍,又能夠很好地調動起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這種教學模式深受心理健康教師的歡迎,可以極大地優(yōu)化課堂教學效果。
采取活動式教學模式,第一步就是熱身。這一環(huán)節(jié)可以有效激活學生的學習熱情,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其表現(xiàn)形式多種多樣,教師可結合教學內容采用合適的設計方法。例如,在學習“學會合作”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演示“手指舞”的互動視頻,讓學生根據視頻內容邊學邊演示,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初步感受“合作”的樂趣,推動課堂教學進展。除多媒體技術外,教師還可以通過故事講述、環(huán)境布置等方式進行互動游戲設計。在充滿樂趣的互動中,讓學生通過實踐感受情感的變化、情緒的波動,教師在活動后進行引導,讓學生通過游戲互動理解教師所講授的內容。
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單純的說教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在活動式教學模式下,教師應加強學生對于活動的體驗,通過情境表演、行為體驗等多種方式,增強學生對于不同心理活動的體會。
活動式教學模式雖然能夠很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小學階段的學生認識水平有限,很容易陷入到游戲的氛圍里無法自拔,影響教學進度。因此,需要教師在進行活動設計做到散而不亂,既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不能讓學生過渡沉迷游戲,致使課堂重心偏移?;顒邮浇虒W模式,能夠讓學生在互動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正確的價值引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合作意識。在活動后,教師應加強理論講解,不可本末倒置,忽視了課堂的意義在于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第二,對話式教學模式。
對話式教學模式即為在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上,采用師生對話或是學生之間對話的模式進行教學。課堂上,教師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一個小組設置一個問題,讓學生針對這一問題進行表達,說一說自己在遇到這種問題時的具體做法。例如,心愛的寵物走失了怎么辦,考試成績不理想被父母批評了怎樣調節(jié)負面情緒等等小組成員之間互相討論,每個人提出自己的見解和想法,教師應該適時地加入學生的對話中,了解學生內心真實的感受,平等地與學生進行溝通,使學生能夠將教師作為自己的“朋友”。再比如,在進行“快樂密碼”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就“如何讓自己快樂起來”展開交流,所有同學都參與到小組討論中,暢所欲言,敘述能夠讓自己快樂的事,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通過交流,幫助自己和他人獲得更多能夠帶來正面情緒的方法和體驗。教師對于學生發(fā)表的看法和感受不宜直接給出評價,肯定或否定都不合適,應該讓學生之間通過交流和討論,重新審視自身的觀點。
這種教學模式雖然能夠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但小學生的閱歷和思維能力有限,所能夠挖掘的價值深度有限。因此,在進行對話互動之后,教師應引導學生深入挖掘、討論背后更加深層次的價值意義,引發(fā)學生思考,使學生重新對自己的看法和觀念進行反思,找出更加適合的解決辦法。教師通過對各小組學生觀點的總結,提煉核心內容,幫助學生豐富情感體驗,養(yǎng)成健康良好的心態(tài),快樂積極地成長。
第三,啟發(fā)式教學模式。
采取啟發(fā)式教學模式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應結合小學生的特點設置情境,有目的地啟發(fā)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在情境中獲得不同的情緒體驗,從而實現(xiàn)促進小學生心理品質的健康發(fā)展。同時可以挖掘小學生心理潛能,達到使小學生能夠進行正向的自我教育的教學目的。在進行啟發(fā)式教學時,首先,情境的設置至關重要,必須符合小學生能夠理解和熟悉的認知環(huán)境,這樣才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參與興趣。其次,教師要以平等、尊重的態(tài)度面對小學生,使學生更愿意參與到教學中。最后,通過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通過學生對問題的解答,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培養(yǎng)積極的思維理念。
啟發(fā)式教學模式使學生掌握了正確的價值觀念,下一步應進行教學內容的拓展與實踐,將課堂知識轉化為生活實踐。例如,在學習過“我和父母一起成長”之后,學生認識到了父母工作的辛苦,了解了身為父母為更好地撫養(yǎng)子女所付出的辛勤努力,學生在回家后,將課堂所學知識轉化為實際行動,主動幫助父母承擔家務,不僅能夠減輕父母的生活負擔,還能夠拉近與父母之間的距離,幫助學生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切實促進學生的成長與進步。
(2)推進新型教學模式開展的策略
如何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課堂上熟練運用新型的教學模式,使其能夠更加符合學生的發(fā)展需要、適應小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狀態(tài),需要教師自身具備一定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教學技巧,以便于更好地推進新型教學模式的開展,使其能夠發(fā)揮出巨大的作用,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第一,革新教學理念。
心理健康的教育不同于其他科目,考查的重點不在于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而在于是否有效提高了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在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教師需要不斷地革新教育理念,適應日新月異的社會大環(huán)境變化,更加深入地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心理狀態(tài),與學生站在平等的角度進行思考。在教學過程要注重因材施教,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解決所面臨的問題,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為學生營造良好、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能夠自由的表達自己的思想,抒發(fā)自己感受。同時還應積極地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加強心理疏導,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合理性。
第二,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教師應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書本與新型技術相配合,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為學生呈現(xiàn)豐富多樣的課堂表現(xiàn)形式。采用情景式教學引導學生進入教學情境,利用多媒體、微課、交互式白板等新型技術為學生進行視頻演示。根據課堂內容有針對性的調整教學方法,優(yōu)化課堂教學效率,使學生在有限的課堂學習中獲取更多的知識。教師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不僅需要與學生進行深入交流,還應與家長保持有效溝通。引導家長關注學生心理狀態(tài),正確地引導學生,實現(xiàn)家長與學校的聯(lián)動,共同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發(fā)展。
第三,優(yōu)化教師綜合素質。
心理健康教育對小學生的素質教育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的綜合素質直接決定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及質量,因此,學校需要引進專業(yè)化心理健康教育人才,定期組織教師進行培訓,不斷提高心理健康教師的綜合素質,保證心理健康的教學質量。通過交流學習,總結教學經驗,完善教學內容,深入全面了解小學生的心理特點,進一步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更好地幫助學生養(yǎng)成健康心理狀態(tài)。
3.結語
小學階段是學生心理成長的重要階段,雖然現(xiàn)階段的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依然存在問題,但是,伴隨著家長和學校的高度重視,教師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通過對活動式、對話式、啟發(fā)式等多種新型教學模式的探索,優(yōu)化了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提升了自身綜合素質,找到了更加符合小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教學模式,使學生能夠獲得更加科學的心理健康教育。
參考文獻
[1]顧郁艷.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高效課堂模式研究[J].大眾心理學,2020(12).
[2]尹紅紅.微風簇浪,讓心海蕩漾——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模式初探[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0(02).
[3]宋磊.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感悟-誘導”教學模式淺析[J].散文百家,2019(10).
[4]王一銘.淺議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模式構建[J].新課程(小學),20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