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虹
(沈陽航空航天大學,遼寧 沈陽 110136)
伴隨著我國的對外開放,以及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在對外“講好中國故事”的背景下,如何讓全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已經成為時代的課題。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很好地融入中國元素,對于學生提升對于中國元素的自信,認同并繼承中國元素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國是歷史文明古國,歷史文化源遠流長,中國元素是中華名族智慧的結晶,是我們中華兒女的寶貴財富。作為當代大學生,應該主動的學習中國文化,繼承并將其發(fā)揚光大,提升對中國元素的自信。教育部長陳寶山曾經提到,傳統文化走進校園要覆蓋到學校的各個階段,要從基礎的教育學段貫穿到大學。將中國元素很好的融入大學英語教學中是一項重要工作。但是目前的狀況是,教師和學生對于中國元素的認知度不夠,很難將其融入到大學英語教學當中。在這種情況下,為了將中國元素很好地與大學英語教學相結合,就需要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投入到教學科研當中,采取有效的措施,將融入工作落實到地。
隨著國門的開放,更多的外來文化涌入國門,但是如何能夠實現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學生在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時,能夠對中國元素做到了如指掌,脫口而出,并能夠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將中國元素發(fā)揚光大,已經成為目前英語教育工作者所關注的重點課題。伴隨著我國現代化的快速發(fā)展,我國的綜合實力也得到了顯著提升,走出國門的中國學生數量與日俱增,同時來我國留學的外國友人也不斷增加,我們要充分利用互相學習交流的機會,將中國元素發(fā)揚光大,讓全世界都了解中國元素。
國家好了,小家才能好。只有國家強大了,國家民眾才能夠過上幸福生活。當代大學生作為中國社會主義接班人,必須要對中國元素有更好的認知,并將其發(fā)揚光大。隨著國門的開放,大批西方文化涌入我國,這對于接收新鮮事物極強的當代大學生產生了很大影響,對于他們建立三觀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融入中國元素,可以促進大學生對于中國元素的認知,樹立良好的三觀,正確的對待中西方文化差異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
目前大學英語的教學方式仍以“單方輸出”為主,多以老師講,學生聽的方式進行。而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側重于講授國外的文化知識,這就使得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產生了“距離感”,激發(fā)不起他們對于外語的學習興趣,更不能提供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基于現狀,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拉近學生的距離感,更好的將中國元素融入到英語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從而提升教學質量。
隨著國家對中國元素的重視,近幾年國家在英語各類考試、競賽以及口語比賽中逐步增加了有關我國傳統元素的試題,如果英語教學依舊維持現狀很難滿足學生們對于知識的需求,直接影響到學生考試的通過率。另,隨著國門的開放,很多外企紛紛涌入中國市場,各個企業(yè)對于英語人才需求增多,由于人才競爭激烈,人們對于英語口語社交能力、英語實際應用能力和寫作表達能力的要求都有所提升,只有學生自身具有足夠的含金量、英語語言的綜合應用能力過硬,才能夠在職場上占有一席之地,具有絕對的競爭優(yōu)勢。
大學開設英語課程的目的之一就是能夠實現與國際的雙向交流,既能夠將國外的先進文化和思想引入國內,同時也要將中國元素介紹給國外,讓世界更好的了解我國文化。但是目前的狀況卻是很多教師缺乏對中國元素的認知,在實際的授課當中依然將重點放在西方文化的介紹上,絕大部分教師在授課時依然采用單向教學方式,既沒有將中國元素傳授給學生,也未布置相關的學習內容,這種情況下,我國的傳統文化很難進行傳承,同時學生也會產生崇洋的心理,對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很不利。這就對我們大學英語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放開思想,在授課中很好的融入中國元素,將中西文化平衡傳授。
由于當前的英語教學未能夠將中國元素很好的進行融入,學生盡管會英語交流,但是很難用英語來表達中國文化,這就使得中西文化不能夠良好的互換交流。分析其原因,一是中國元素未能夠很好的融入到大學英語教學中;二是學生沒有得到很好的實踐交流機會,課堂上學生無法進行跨文化交流,而日常生活中又很難用英語表達出中國元素,英語交流得不到實踐。在這種情況下,要想提升學生對于中國元素的自信,可以說很難實現。
1.擴充大學英語教材內容,增加中國元素。
目前的英語教材已經對中國元素的內容有所增加,但是與西方文化所占內容相比,比重仍然有所欠缺。像中國國粹京劇、中醫(yī)、古玩字畫、傳統節(jié)日、以及茶藝、儒家思想等都可以加入到大學英語教材中,讓學生在接受西方文化的同時,認識到我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的差異。中國傳統文化對于我國大學生來說并不陌生,自身帶有一種親切感,因此在學習過程中不會有距離感和不適感產生,加之在文言文學習中,古文的學習有一定的難度,但是用英語表達出來之后,就簡單易學很多,便于學生理解掌握。因此在今后的大學英語教材撰寫過程和,可以適當的增加中國元素,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好的將中國元素傳承下去。
2.注重提升授課教師中國元素的知識積累。
師資力量的雄厚與否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要想將中國元素與大學英語教學很好的融合為一體,就要提高教師對于中國元素的認識度。教師要在日常生活學習中注重自身對于中國元素的知識學習和積累,提升相關知識和英語詞匯,授課過程中能夠很好的傳授中國元素,將我國文化和西方文化做對比,在宣傳中國元素時起到帶頭作用,為學生樹立榜樣。另外,學校應積極主動的組織教師參加中國元素融入英語教學之類的文化培訓,為中國元素融入大學英語教學奠定良好基礎。
3.創(chuàng)造學生對于中國元素學習和交流的機會,提升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表達能力。
要想將中西文化融合教育更好地融入到大學英語教學中,務必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較多的跨文化交流機會,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用英語來表達中國元素,教師在實際交流過程中能夠現場檢驗學生的掌握情況,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各高等院??梢月摵闲M庀嚓P機構進行合作教學,如跨境旅行社、外資或獨資企業(yè)、涉外酒店等,讓學生更多的接觸實踐機會,利用與這些機構、企業(yè)的合作機會,鍛煉學生們的英語實際表達能力,提升中國元素的傳播能力,從而增加學生對于中國元素的自信,做一位優(yōu)良的傳承者。
將中國元素融入大學英語教學符合當今社會發(fā)展趨勢,既響應了國家的號召,也將中國元素做到了傳承。中西方文化融合教學,使學生在擴開眼界的同時,對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有了一定的了解,對于他們樹立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有很大的幫助作用,與此同時,也使得我國大學生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洗禮,增加了對于中國元素的認知,在跨文化交流過程中提升了自信和語言交際能力,從而也做到了中國元素的真正傳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