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前金
(廣州民航職業(yè)技術學院,廣東 廣州 510800)
“修于內,而行于外”,是形體禮儀內涵的體現,基礎是“形”,精髓是“禮”。從“形”的感覺開始,即體態(tài)感覺,以找到“立”“直”“挺”“收”“松”正確的最佳形體感覺及精神狀態(tài)[1],東西方國際禮儀與之相結合,以新時代視角,融入現代形體訓練,對形體氣質、文明禮儀加以強化,將禮形之道融入工作生活,從而展示體態(tài)美、禮儀美和心靈美。民航服務專業(yè)的學生通過形體禮儀課程的學習,擁有較高的、符合職業(yè)形象要求和適應社會交往的儀態(tài)儀容。該課程以崗位職業(yè)能力、職業(yè)素質、社會交際培養(yǎng)為目的來設置課程內容。本文從體態(tài)塑造、氣質培養(yǎng)、儀態(tài)修煉、儀容美化、禮儀得體等方面來進行課程內容設計,并在以后的教學中不斷完善。
良好的體態(tài)除了先天的體型,也可通過系統(tǒng)的、合理的訓練內容及訓練方法手段進行后天的身體塑造。通過芭蕾舞基本功及力量耐力等基本素質的訓練,增強身體各身體的力量、柔軟度、靈活性、穩(wěn)定性,矯正不良姿態(tài),降低體脂率,塑造優(yōu)雅的體態(tài)、培養(yǎng)優(yōu)雅的氣質。
芭蕾基本功訓練主要從地面素質練習、把上練習、中間練習展開訓練。地面素質訓練包括在地面坐姿的基礎上做勾繃腳、盤腳壓垮、仰臥吸腿、側臥旁吸腿、俯臥后吸腿、腰部訓練、仰臥前大踢腿、壓腿、踢腿、下腰等。這些動作可以打開腳、踝關節(jié)、髖關節(jié)、肩關節(jié)、腰部的關節(jié)韌帶,增強腰部、腿部和后背肌群的彈性、力量和柔韌性。壓腿、踢腿、下腰是“軟開度”項目,是形體禮儀課程的基本訓練內容之一,在上課時要根據學生現有的基本素質而展開訓練。形體禮儀課程中芭蕾舞基本功非專業(yè)芭蕾舞基本功訓練,而是借用專業(yè)芭蕾舞基本功原理進行身體訓練,從而達到塑造良好體態(tài)。
把上練習是指訓練的時候扶著固定的物體進行訓練,也稱護把練習或把桿練習。包括擦地(Battement tendu)、蹲(plie)、劃圈(Rond de jemde)、小踢腿(Battement tendu jete)、小彈腿(Battement frappe)、壓腿練習,配合芭蕾手位、腳位、單或雙手扶把,在熟練單一動作的基礎上編排把桿小組合。把上練習是塑造姿態(tài)的一種主要手段,有利于發(fā)展下肢、軀干的力量、柔韌、協(xié)調性,增強軀干的穩(wěn)定性和控制能力,同時起到身體姿態(tài)規(guī)范化的作用,也是儀態(tài)練習的重要基礎。
中間練習也稱脫把練習,對學生身體基本素質要求更高,難度比較大。動作分為手位、腳位單個與組合,把上練習的動作內容也適合中間練習,在此基礎上增加了舞步、跳躍、輔助連接練習。
中間練習動作名稱
以上僅是列舉了芭蕾中間練習中部分動作,可以根據學生身體基礎挑選部分動作進行單個或組合練習,也是體態(tài)訓練中常用訓練手段。有些步伐可作為輔助連接動作,如插秧步(pas de bourree)運用在中間練習、adagio和跳躍組合中,作為變換和轉移方向的輔助連接動作;搖擺舞步( Balance)又不換腳的Pas de bourree發(fā)展而來的,在epaulement croise和epaulement efface方向做,它除了腳下的動作外,還加入了上身的動作,加大了動作的幅度,增強了動作的舞蹈感[2]。
“站如松、坐如鐘、行如風”,在中國正統(tǒng)文化的傳承當中,這三個儀態(tài)也是被古人所稱道的,也是古人對于人的良好行為儀態(tài)的一種標準。健康的、優(yōu)雅的、充滿活力的儀態(tài)不僅提升外在形象,也有益于身體的健康,是人體各部分協(xié)調配合呈現出來的外部形態(tài)的美,具有動態(tài)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特點。
人體脊柱有支持軀干、保護內臟、保護脊髓和進行運動的功能,是呈現優(yōu)美儀態(tài)的重要生理結構。脊柱由頸、胸、腰、骶四個生理性彎曲,頸和腰曲凸向前,胸和骶曲凸向后。標準站姿:從正面觀看,全身筆直,精神飽滿,兩眼正視,兩肩平齊,兩臂自然下垂,兩腳跟并攏,兩腳尖張開60°,身體重心落于兩腿正中;從側面看,兩眼平視,下頜微收,挺胸收腹,腰背挺直,手中指貼褲縫,整個身體莊重挺拔。具體的訓練方法有:背靠墻、背靠背、頭頂瑜伽磚、站姿十字棍等方法進行練習。
坐姿是一種可以維持較長時間的勞動姿態(tài),是休閑娛樂放松的身體主要姿勢,良好的坐姿不僅有利于健康,而且能塑造沉著、穩(wěn)重、文雅、端莊的個人形象。標準坐姿:從正面觀看,上身筆直,精神飽滿,兩眼正視,兩肩平齊,兩臂自然放在大腿內側,腳跟并齊,雙腿并攏;從側面看,兩眼平視,下頜微收,挺胸收腹,腰背挺直,身體重心落于兩腿正中,臀部占椅面2/3,脊柱中立,確保用坐骨坐,肩部和上臂應該與身體保持平行,應盡量與地面保持垂直,大腿與地面保持平行,小腿應與地面保持垂直狀態(tài),整個身體莊重挺拔。具體訓練方法有:標準式、側擺式、側掛式、重疊式、曲直式、交叉式等不同坐姿訓練,情景式坐姿訓練,貼墻坐等方法進行練習。
走姿是人體所呈現出的一種動態(tài),是站姿的延續(xù),是展示人體動態(tài)美的重要形式。標準走姿:身體直立、收腹直腰、兩眼平視前方,雙臂放松在身體兩側自然擺動,腳尖微向外或向正前方伸出,跨步均勻,兩腳之間相距約一只腳到一只半腳,步伐穩(wěn)健,步履自然,要有節(jié)奏感。起步時,身體微向傾,身體重心落于前腳掌,行走中身體的重心要隨著移動的腳步不斷向前過渡,而不要讓重心停留在后腳,并注意在前腳著地和后腳離地時伸直膝蓋。具體訓練方法有:擺臂訓練,頭頂瑜伽磚穩(wěn)定性訓練,迎面遇到客人、引領客人側身行走等情景訓練,踩背景音樂等方法進行訓練。
在民航服務行業(yè)中,蹲姿是日常生活工作常用的儀態(tài),例如與小朋友交流、拍照前排人員、幫客人拾地上物品等。蹲姿更能展示體態(tài)美儀態(tài)端莊,一般有兩種蹲式,一是交叉式蹲姿:下蹲時右腳在前,左腳在后,右小腿垂直于地面,全腳著地。左膝由后面伸向右側,左腳跟抬起,腳掌著地。兩腿靠緊,合力支撐身體。臀部向下,上身稍前傾;一般適合穿裙裝女士的蹲式。二是高低式蹲姿:下蹲時右腳在前,左腳稍后,兩腿靠緊向下蹲。右腳全腳著地,小腿基本垂直于地面,左腳腳跟提起,腳掌著地。左膝低于右膝,左膝內側靠于右小腿內側,形成右膝高左膝低的姿態(tài),臀部向下,基本上以左腿支撐身體。一般適用于男士及穿褲裝女士的蹲式。
手勢是體態(tài)語言中最重要的傳播媒介,它是通過手和手指活動傳遞信息。手勢作為信息傳遞方式不僅遠遠早于書面語言,而且也早于有聲語言。手勢語有兩大作用;一是能表示形象;二是能表達感情。在服務活動中,手勢運用得自然、大方、得體,可使人感到既寓意明晰又含蓄高雅。民航服務中,常用的手勢有:橫擺式(請進)、曲臂式(往里走)、直臂式(往前走)、斜擺式(請坐)。
橫擺式:五指伸直并攏,手掌自然伸直,手心斜45°,肘作彎曲,腕低與肘。以肘關節(jié)為軸,手從腹前抬起向右擺動至身體右前方,不要將手臂擺至體側或身后。同時,腳站成右丁字步。頭部和上身微向伸出手地一側傾斜,另一手下垂或背在背后,目視賓客,面帶微笑。
曲臂式:五指并攏,手掌伸直,由身體一側由下向上抬起,以肩關節(jié)為軸,手臂稍曲,到腰的高度再由身前向右方擺去,擺到距身體5厘米,并不超過軀干的位置時停止。目視來賓,面帶微笑,也可雙手前擺。
直臂式:五指伸直并攏,手心斜向上,曲肘由腹前抬起,向應到的方向擺去,擺到肩的高度時停止,肘關節(jié)基本伸直。應注意在指引方向時,身體要側向來賓,眼睛要兼顧所指方向和來賓。
斜擺式:要用雙手扶椅背將椅子拉出,然后左手或右手屈臂由前抬起,以肘關節(jié)為軸,前臂由上向下擺動,使手臂向下成一斜線,表示請來賓入座。
雙臂橫擺式:兩臂從身體兩側向前上方抬起,兩肘微曲,向兩側擺出。指向前方向一側的臂應抬高一些,伸直一些,另一手稍低一些,曲一些。
《形體禮儀》課程內容豐富多彩,本文主要從體態(tài)塑造、氣質培養(yǎng)、儀態(tài)修煉三方面進行內容設計,需要任課教師在課程中將多方面的內容自然銜接、融合,充分利用上課場地,學生的基本素質合理編排課程內容,讓學生感受到形體禮儀課所帶來的快樂及身體變化體驗。從而達到塑造優(yōu)美體態(tài)、培養(yǎng)優(yōu)雅氣質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