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青國
(貴州省納雍縣樂治鎮(zhèn)教育管理中心,貴州 納雍 553307)
語言構建能力是指學生通過對語言文字特點的總結,并在此基礎上形成獨特的語言特色,成為學生自身的能力。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點,閱讀教學有助于鍛煉學生對母語的運用能力,促進學生審美素養(yǎng)的發(fā)展。因此,廣大教師應積極探尋利用閱讀教學培養(yǎng)學生語言構建能力的有效措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既需要講解文本內容,同時也需要從具體的語言文字入手進行講解,引導學生加深對相關字詞和句子的感悟,進而對文章形成深刻的理解與認識。以《桂林山水》為例,在課文中,作者有這樣的描述:“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西湖”。作者的文字運用巧妙,將大海與西湖的特點充分展現(xiàn)出來,同時還能引導讀者展開聯(lián)想。通過這樣的描述,既能彰顯大海與西湖的魅力,也能夠更加凸顯出桂林山水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對大海與西湖的詞句摘取出來,并進行重點講解,既要幫助學生明確詞句的含義,也要讓學生認識到應用這些詞句的作用,使學生認識到文字的作用以及文字的魅力。教師的重點講解,能夠使學生認識到作者用詞的技巧與特點,既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構建能力,也能促進學生作文寫作能力的提升,進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文章的感染力既需要準確運用文字,也需要合理的運用修辭方法,修辭方法是文章的靈魂,有助于提升文章的質量和品質。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結合欣賞修辭來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構建能力。教師應引導學生分析課文中的修辭方法,將其內化為學生自身的能力,促進學生語言構建能力的提升。以《桂林山水》為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摘取文章中作者所應用的修辭手法,并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如“紅葉似火的香山”“桂林一帶的山……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像新生的竹筍……”這篇課文中,作者運用了大量的修辭手法,教師應引導學生逐字逐句加以分析,既要幫助學生認識到修辭所帶來的作用,也要幫助學生掌握相關的修辭手法。結合“像巨象”“像駱駝”“像老人”以及“像新生的竹筍”等進行分析講解,分析作者運用比喻的手法來展示桂林山水的優(yōu)美景致。要讓學生認識到只有在保障合理運用修辭手法的基礎上才能為文章增色,如果修辭手法運用不當,不僅不能提升文章的質量,反而還會拉低文章的品質。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要重點關注文章的修辭手法,鍛煉自身的語言構建能力。
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要注重對文章的整體感受,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在閱讀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找出能夠支持感悟的詞語,并通過反復的閱讀與細致的分析來挖掘文章中的深刻含義。這既有助于學生語言構建能力的提升,也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語文思維。以《小英雄雨來》這篇課文的教學為例,由于這篇課文的內容較多,主要分為五個部分,不同部分描述的內容雖然不盡相同,但是都能表達出相同的思想與觀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體會課文中所蘊含的中心思想。
利用閱讀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構建能力,需要教師注重創(chuàng)新閱讀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細致閱讀文章,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要通過細致的閱讀來逐漸挖掘出課文的內涵,掌握文章所蘊含的深層次含義。對文章的理解,不能僅停留在文字的表面含義,要深入挖掘文章的內涵,這樣的閱讀才是有效閱讀,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語言構建能力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閱讀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理解與感受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情感,促進學生閱讀水平的以及理解能力的發(fā)展,使學生既能認識到文字運用的方法和技巧,也能熟練運用文字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進而提升學生的語言構建能力。
結束語:語言構建能力是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內容,同時語言構建也是學生加深閱讀理解以及熟練運用文字的重要基礎。因此教師應注重對學生語言構建能力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對于小學語文教學而言,閱讀是重要內容之一,如何利用閱讀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構建能力是廣大教師所面臨的重要課題。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從文字、修辭以及整體感悟等方面入手,同時創(chuàng)新閱讀教學方法,促進學生語言構建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