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
隨著國家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國家越來越重視全民健身,旨在提升國民身體素質。在教育領域,教育工作者也開始關注學生身體素質的健康發(fā)展,因此,體育課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在初中體育項目中,短跑可以鍛煉學生的頑強意志和運動爆發(fā)力,一直受到體育教師的青睞。在短跑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得到全面的短跑技能訓練,保障學生訓練過程中的安全性和高效性,教師要采取正確的訓練策略。初中階段,學生的身體發(fā)展、心理發(fā)展都處在不斷完善的階段,身體機能逐漸提升,肌肉、骨骼、神經系統等都在不斷成熟。
1 重視短跑規(guī)范講解,全面認識短跑項目
短跑是一種重要的田徑競賽項目,其歷史悠久,已經成為大型體育賽事上的重要比賽項目。短跑需要學生具有良好的身體協調能力,還要有較好的身體爆發(fā)力,對于學生的身體素質要求較高。對學生實施短跑訓練,可以讓學生提升體育綜合素養(yǎng),促進肌肉力量形成,完善學生骨骼、關節(jié)發(fā)育。因此,教師要在課堂上注重短跑訓練,利用多樣化的形式實施短跑體能練習,不斷促進學生短跑水平提升。體育課上,教師在開展短跑訓練之前,首先要讓學生明確短跑項目的有關規(guī)范、比賽規(guī)則等,讓學生對短跑運動有一個充分的認識,奠定學生學習短跑的理論基礎,讓學生用積極的態(tài)度開展體育訓練。
例如,在體育課上,由于一些學生跑步能力較差,平常又缺乏體育運動,在面對短跑運動時,很容易產生消極態(tài)度。為了扭轉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讓學生用正確的眼光看待短跑運動,就要在正是授課之前向學生講解短跑的起源、短跑運動的國際化過程、短跑比賽的國際化規(guī)則、短跑的技巧等,讓學生從心理上克服對跑步的恐懼,利用正確的態(tài)度開始本節(jié)課的學習。比如,教師可以先向學生講解短跑的分類?!巴瑢W們,在進行短跑訓練過程中,大家要先了解短跑的基本情況。我們常說的短跑有50米、60米、100米、200米等,短跑運動是讓我們用最快的速度,在田徑賽道上完成規(guī)定的距離的過程。這個運動可以充分的發(fā)揮我們身體的極限速度,可以訓練我們自身的意志力和爆發(fā)力,提高我們的體育綜合素養(yǎng)?!背酥猓處熯€可以向學生們普及國際規(guī)范化的比賽規(guī)則,讓學生掌握扎實的理論基礎,為短跑訓練奠定基礎。
2 加強學生力量速度訓練,提高學生爆發(fā)力
短跑運動項目對于學生的身體力量和速度具有較高的要求,因此,教師在平常的短跑訓練中要加強學生肢體力量、爆發(fā)力訓練,讓學生快速提升短跑能力。初中階段,學生正處在身心發(fā)展的重要階段,教師要在充分考慮學生身體狀態(tài)的基礎下制定訓練計劃,防止訓練過程中出現意外,對學生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在實際的訓練中,注重學生的訓練的規(guī)范性,監(jiān)督指導學生的體能訓練過程,提高課堂的訓練效率。
例如,為了訓練學生的肢體力量和速度,教師可以開展分組訓練,循序漸進,逐步的加大訓練強度,讓學生的身體有一個適應的過程。首先,第一組的訓練項目是雙腿離地跳。在開始之前,為了防止學生受傷,教師可以先帶學生進行熱身活動,讓學生活動手腕、腳踝,拉伸胳膊和雙腿等。在正式訓練開始后,教師發(fā)布號令“開始”后,學生原地雙腿離地跳高,盡可能讓身體縱向升高,落地后,間隔一兩秒,教師再次發(fā)布“跳”的口令,學生再次進行縱向跳。這樣重復幾次后,讓學生進行簡單的放松后再進行第二組訓練。第二組的訓練主要訓練項目是深蹲,讓學生感受大腿和臀部肌肉的力量,逐步提升學生的肌肉力量。通過合理的規(guī)劃,讓學生按組進行訓練,可以讓訓練過程更加多樣化。
3 注重學生訓練后放松,促進學生身心恢復
短跑項目是一項無氧運動,學生在運動過程中小腿會產生乳酸,因此很多學生在訓練完后會感覺小腿酸痛,身體勞累,導致精神狀態(tài)比較疲憊。這些雖然都是短跑運動后的正?,F象,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因為初中學生的身心發(fā)育都還不成熟,教師要關注學生訓練后的身心狀態(tài),對學生的進行有效的身體放松和心理疏導,幫助學生快速恢復身體。
例如,在短跑訓練完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呼吸放松運動和拉伸運動。在運動后,讓學生間隔一定的距離站好,教師可以用音響播放放松身心的音樂,帶領學生進行深呼吸放松身體,在音樂的熏陶下放松緊繃的情緒。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拉伸小腿肌肉,緩解小腿肌肉酸脹的情況。通過身體舒展運動和肌肉拉伸運動,可以讓學生快速的緩解疲勞狀態(tài),放松身心,快速的恢復身體狀態(tài),以飽滿的精神進入到其他課程的學習中去。
4 總結
總的來說,短跑運動可以訓練學生的身體運動速度、爆發(fā)力和肌肉力量,對于學生的體能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發(fā)育狀態(tài)來安排訓練過程,因材施教,讓課堂訓練發(fā)揮最大的效果。
(作者單位:湖北省洪湖市峰口鎮(zhèn)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