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珍珍
近年來,學生身體素質呈現(xiàn)下降趨勢,這一問題已經(jīng)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話題。小學階段是基礎階段,是打牢身體素質的最初階段,發(fā)展各項身體素質的關鍵時期。加強對小學體質健康的重視,就需要進行體質測試,進一步通過成績分析學生的體質,進而找出提升的策略,為后續(xù)的身體發(fā)展做出良好的鋪墊,進而實現(xiàn)體質健康水平的提高。文章以小學體測中的五十米跑為研究項目,對小學體質健康測試成績提升,做一個簡單的分析與研究。
小學生體測成績能夠反映出一個學生在身體的機能、形態(tài)以及素質方面的綜合情況。成績能夠直接反映一個學生的身體健康發(fā)展,是激勵學生進行鍛煉的重要形式。因此進行體質健康測試是一項尤為重要的內容。五十米跑是小學體測項目的重要內容,五十米跑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移動速度、反應能力以及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靈活性,它也是評價學生速度素質的重要指標。
1 體測項目五十米跑的動作要領以及測試方法
五十米跑最重要的三個因素是合理正確的技術動作、專項力量能力以及速度能力這三方面。首先,需要合理設置正確的技術動作,學生能否有效地掌握技術動作的要領,是今后能否達到高水平的一項重要內容。短跑是一個周期性的運動,它的全程要折返跑幾十步,所以一旦出現(xiàn)一點小錯誤,就會變成大問題。技術動作的規(guī)范主要體現(xiàn)在動作結構以及生物學知識原理之中,有效的技術要領才能體現(xiàn)節(jié)省化以及效率化,促使學生掌握正確的訓練技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要展開力量能力的訓練。在五十米跑中,力量是最核心的項目,在所有的競技性體育項目中,力量訓練是最為基礎的。因此在進行短跑訓練前,可以對腿部進行局部的訓練。第三,需要提高自身的速度能力。在短跑訓練中,速度訓練是最為關鍵的,速度能力也就是保持速度的能力,它與通常情況所說的耐力還是有一定區(qū)別的。通過針對性的系統(tǒng)訓練,能夠提升速度能力,這樣就能在前半程保持原有的速度以及步頻,這樣他的專項成績也會直接提升。
掌握五十米跑的技術動作,是提升五十米跑成績的核心要素。在起跑階段一般采用站立式的起跑方法,在起跑的過程中,裁判會念出“各就位”“預備”“跑”三個詞匯。這也就是起跑的三個階段。當聽到“各就位”時,兩個腳前后開立,兩腳前后間距是一個角的距離,左右的間距也與肩同寬。當聽到“預備”時,學生屈膝將重心,身體微微向前傾,右腳在前的時候,左側的臂曲肘在前,右側臂曲肘在后。當聽到裁判喊口號“跑”時,學生需要兩腳用力蹬地,迅速沖刺,起跑后需要注意不要突然抬頭或是提高重心。
2 五十米跑易出現(xiàn)的錯誤
在五十米跑的過程中,學生經(jīng)常容易出現(xiàn)很多動作姿勢、發(fā)力上的錯誤。
在起跑時候,很多學生的精力不集中,注意力分散,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起跑慢的情況發(fā)生。還有很多學生在起跑時,第一步跨越太大,這也會造成學生在第一步跑步之后出現(xiàn)一個比較大的停頓,這種情況比較影響起跑的速度。
在加速跑的階段,有些學生擺臂姿勢不到位,兩臂擺動的姿勢不協(xié)調,身體重心不到位。還有一種情況是起跑后加速時上半身抬起來的速度太快,在擺臂的時候無力。
在途中跑階段,學生有時會形成不正確的跑步姿勢,一般有這樣幾種情況:第一,身體重心比較靠后,形成“坐著跑”的姿勢。第二,跑的動作幅度比較小,步長也太小。第三,跑的時候左右擺臂,擺臂的姿勢過于緊張。第四,跑的時候身體出現(xiàn)上下起伏的情況沒有沿著直線進行跑步。
在沖刺跑的階段,很多學生沒有到終點就開始減速,因此應該沖到終點再進行減速,保持跑步的持續(xù)性與連貫性。
3 互聯(lián)網(wǎng)+背景下五十米跑體測項目成績提升的有效措施
3.1 教師利用多媒體,引導學生調整跑姿
在“互聯(lián)網(wǎng)+”背景下,信息技術在教育過程中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只有加強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改變原有的教學形式,才能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突破以往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習成效。為此,教師可以在課堂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利用多媒體改善教學形式,可以將學生在戶外體育課五十米跑的過程拍攝下來,進而開展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梢栽诮虒W過程中,針對學生的跑步姿勢存在的問題和誤區(qū)進行解決,并通過視頻的形式播放五十米跑的正確跑姿。隨后將跑姿的內容進行總結:跑的動作要平穩(wěn),重心起伏要小;上下肢的動作需要相互配合協(xié)調好,上肢擺臂要積極有力,并能做到“前不露肘后不露手”,下肢蹬擺要進行協(xié)調,從而協(xié)調好肢體的穩(wěn)定性;跑步姿勢要遵從向前性以及平穩(wěn)性的原則,保持良好的節(jié)奏,在跑步的過程中要保持放松的狀態(tài)。
3.2 嚴格制定訓練量,利用打卡小程序記錄
體測成績的有效提升,也離不開一定的訓練量。為此,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身體特點,制定合適的訓練量。小學生的年齡較低,身體各方面的素質水平并不能達到要求,為此,教師不能制定超出學生承受范圍的訓練量。學生在課下進行訓練,往往教師并不能做到有效地檢查,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微信、釘釘打卡的形式,進一步監(jiān)督學生的日常訓練。教師在相關軟件中,就能夠看到每個學生的具體完成情況,然后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完成情況進行評價。利用這種形式,能夠有效促進學生加強自身的身體素質訓練,進而通過開展一定的訓練強化短跑能力,提高短跑速度。另外,教師可以設定不同的訓練計劃,以一周為單位,第一階段可以設置適應性的訓練,讓學生做好熱身運動。第二階段設置調整訓練,經(jīng)過第一天的訓練后,學生往往會感受到疲憊,可以讓學生進行恢復調整。第三階段可以進行休息,第四階段進行提高,這種形式能夠有效幫助學生提高五十米跑的成績。
3.3 引導學生利用運動軟件,強化力量訓練
力量訓練是所有競技型體育都離不開的訓練。在短跑的訓練前,需要合理進行力量訓練,以課堂教育和課外教學同步的形式進行開展。在課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腿部的訓練,通過深蹲、高抬腿、跨步跳的形式讓學生加強練習,進而提高自己的腿部力量。在課下,往往沒有教師進行有效教學,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專業(yè)的運動軟件,讓學生按照軟件上的內容進行訓練,這種形式更具備針對性,在軟件上通過設置身高體重、運動能力,進而通過智能的形式制定訓練實施方案,學生利用好運動軟件后,能夠進一步強化自身的力量素質,提高身體素質,提高五十米跑的成績。
4 五十米跑體測成績記錄的注意事項
教師需要進行重視反饋,結合學業(yè)成績評定,對學生的體質健康測試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并將成績利用大數(shù)據(jù)信息進行對比、歸類、匯總,做好信息內容的有效總結。教師平時除了需要認真完成好學生體質健康卡的檢測、登記、存檔等后續(xù)工作內容,還需要進行信息的適當反饋,進而在數(shù)據(jù)中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引導學生進行解決。
5 結語
綜上所述,伴隨著《國家體制健康標準》的進一步實施,全國各地的中小學都在開展體質健康測試,可以通過體質健康測試的成績,分析其中背后所存在的現(xiàn)象,進而進行針對性的實施。通過對小學體測中的五十米跑進行分析研究,進一步剖析學生在體測時出現(xiàn)的問題,采取一定的策略進行有效引導,進而實現(xiàn)成績的提升。
(作者單位:湖州新世紀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