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樂藝術是情感的最好表現(xiàn),它與人們生活的心理活動密切相關。在實際教學中,有些音樂教師的情感教育觀念落后,小學音樂教育中師生互動不科學,學生想象力有限。為此,必須尋求科學有效的教學策略,幫助小學生改善情感體驗,創(chuàng)造優(yōu)質(zhì)、高效的小學音樂教室。
關鍵詞:小學音樂;情感教育;人才發(fā)展
音樂是情感的外在表現(xiàn)藝術,情感是音樂創(chuàng)作的動力。幼兒在情感素質(zhì)與能力培養(yǎng)的早期階段,其心理發(fā)展需要情感體驗,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才能被學生感知和接受,實現(xiàn)情感升華。
一、小學音樂教學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一)改變學生的情感體驗
音樂是一種美的藝術,是深層情感經(jīng)驗的外在表現(xiàn)。音樂學與其它科目不同。這種教學方式不能照搬其他學科的教學經(jīng)驗,而應以學生情感共鳴為基礎,讓學生在音樂創(chuàng)作的意境中感受自己的思想,即通過深化教學,提高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了解生命中不同聲音表達的意義。
(二)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實踐使學生的審美目標更難達到,但由于學生心理成熟度不高,小學實現(xiàn)音樂情感教育比較容易。讓學生在聽音樂時產(chǎn)生情感共鳴,從本質(zhì)上理解音樂的情感表達,了解其內(nèi)涵,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1]。
(三)規(guī)范學生的行為習慣
小學生的行為習慣是由對外界事物的認知刺激而產(chǎn)生的,客觀地認識世界,形成主觀思維,即小學生的行為習慣,這就是行為習慣,小學音樂教育提高了小學生的審美能力,使他們認識到生活中各種行為的善惡美,從思想上規(guī)范他們的活動和行為,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四)提高教育效率
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精神發(fā)展不足,音樂知識難以理解和掌握。如果從理論的角度來看教學,將會降低教師的教育參與和學習興趣,降低課堂教育的效率。小學生的心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更是感性的。在情感教育中,教師創(chuàng)設的課堂情境會影響學生的情感,學生總是能獲得充分的情感體驗。理解音樂的本質(zhì)與本質(zhì)是為了提高教學效率。
二、小學音樂教育中情感教育的問題
(一)互動不足
從傳統(tǒng)教學理念來看,小學音樂課是“副科”,教學時間短,教學進度有限。為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們常常在音樂結(jié)束后問學生:“這首歌的旋律明快,聽完你會不會有一種很幸福的感覺?”這似乎是在問問題,但事實上學生已經(jīng)有了答案。喪失了主動研究的權利,失去了自我思考和學習過程,情感體驗的缺失,使學生成為了學習理論知識的工具[2]。
(二)想象力不足
律動性教學是小學常用的音樂教學方法,同學們伴隨著音樂跳舞,用身體語言表達他們內(nèi)心的感受,但是小學生情緒調(diào)控能力相對薄弱,律動性教學中,可能會有難以預料的課堂活動。例如,聽到歡快的音樂,有些勇敢活潑的學生會跳起舞來,但是,按照老師的傳統(tǒng)理解,這樣的教室吵鬧混亂,會讓學生們務必按照固定的動作來保證使音樂動作的整潔統(tǒng)一,這對于老師控制教學節(jié)奏是可行的,但對學生來說,這限制了他們想象力的空間。這些學生的身體表情和他們的情感體驗不一致。
(三)教師觀念落后
就小學音樂教學的現(xiàn)狀而言,教師在教學中注重音樂科學和歌唱技巧,對學生的審美教育相對忽視。音樂的興趣主要來自于學生本身,而教師的落后觀念導致音樂知識與情感教育的融合程度較低。孩子們在課堂上學習音樂技巧,卻不能替代情感,這有悖于孩子身心發(fā)展教育的初衷。
三、小學音樂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實施策略
(一)創(chuàng)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增強師生互動
小學音樂教師在設計、組織各種教學活動時,應充分認識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建立情感教育。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忽視學生對音樂動作的理解,更要注意調(diào)適、培養(yǎng)師生之間的情感。強化與音樂教育的聯(lián)系,加強師生在音樂教學和音樂鑒賞方面的交流,使教師成為學生的好老師、好朋友,真正走進全班每一位學生的心靈,了解學生思想情感的變化,增加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增進學生之間的純真友誼。如《雨花石》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激發(fā)學生對孤獨的同情,通過“石頭”來感知寂寞,并積極引導學生自我介紹。實際上,全班同學都是一塊硬骨頭。學生在日常學習中要寬容、相互幫助、相互鼓勵,讓每一個學生真正融入集體,共同進步,認識自身的價值,找到自己的幸福。
(二)創(chuàng)設更加生動和合適的教學情境
小學音樂教師需要創(chuàng)造一個更具活力、更多元化的教學環(huán)境,以優(yōu)化情感關系、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通過這種方式,學好了《讓我們蕩起雙槳》這首歌的學生就能利用多媒體的機會實現(xiàn)。以此為基礎,利用現(xiàn)有的材料和資源,在教室中創(chuàng)造春天的場景,讓學生思考當小船吹過歌聲的浪花時,把白塔倒映在水中的情景,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然后流入真實的情感。
(三)教師提升自身修養(yǎng),改變教學觀念
第一,外在情緒對學生影響最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保持積極、充分的心態(tài),給學生以積極的情感體驗,如鼓勵和支持。第二,教師要充分了解教材中的音樂作品,在生活中體驗它,并把它的感覺融入到自己的感受中,從而在教學組織中更好地發(fā)現(xiàn)適合的場景和活動,并把這些情感傳遞給學生,音樂就是通過聲音來表達情感的藝術。老師不但要有扎實的基礎知識,還要有自己對音樂動作的理解,直接影響學生的情緒和學生的情緒。教師應該積極學習和加強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在課堂上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情感,讓課堂更加明朗。
結(jié)語
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始終把情感教育放在第一位,通過教師設計的各種教育活動,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廣泛地促進學生的思想行為、用音樂表達情感,用情感來提高音樂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 花蓮. 小學音樂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的策略研究[J]. 中外交流,2020,27(19):338-339.
[2] 劉娟. 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研究[J]. 少兒科學周刊(教育版),2014(9):295-295,296.
阜陽市潁東區(qū)東盛路小學 梁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