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瓊
摘要:初中教材主要由精練細致的課文、豐富多彩的插圖、豐富有趣的讀物和習題組成。其中,“閱讀材料”占很大比例,其作用不可低估。它既是對教材的完善和補充,又是對教材的重要延伸和拓展。對老師和學生來說,這是非常有益的。它有利于教師從中吸取教訓,汲取知識進行有效拓展,提高教學質(zhì)量,提高教學效率。有利于學生加強對知識點的理解,豐富地理文化內(nèi)涵,培養(yǎng)優(yōu)秀的地理技能。
關鍵詞:初中地理;閱讀材料;教學處理
地理是一門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科,學習最重要的是將所學付諸實踐。因此,在地理教學中,教師應注意把握地理知識與生活的關系,引導學生學習對生活起著作用的地理,建設開放課程。大部分閱讀材料取材范圍廣,特點豐富鮮明,內(nèi)容生動有趣,不屬于考試內(nèi)容。學生閱讀時不必充滿壓力,但可以提高他們學習地理的興趣。盡管這些具有感染力的閱讀材料起著重要作用,但如果不加以有效利用,它們將毫無用處。在接下來的部分,我將詳細闡述閱讀材料的分類和教學處理策略。
一、“閱讀材料”的類型
(一)教材內(nèi)容的拓展延伸
初中地理教材內(nèi)容豐富,形象豐富,閱讀材料廣泛,大多是文本內(nèi)容的延伸。這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于促進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提高。如果教師能熟練運用“閱讀材料”的內(nèi)容,就可以將教材中的知識延伸到課外活動中,將理論轉化為實踐,實現(xiàn)各學科的有效整合[1]。學生僅僅從課本上吸收知識是不夠的,而這些閱讀材料可以開闊他們的視野,幫助他們獲得初步的地理實踐能力。
(二)激勵學生主動探究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主動參與,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才能提高學習效率??鬃釉f:“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閱讀材料中有促進學生對地理的興趣、培養(yǎng)自愿思考的習慣等內(nèi)容[2]。這部分內(nèi)容主要是一些尚未準確確定的材料或學生通過思考可以找到答案的材料。在這一內(nèi)容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考和探索。
(三)地理方法技巧
這類教材主要包括地理的實際應用技能和一些有趣實用的方法,幫助學生學會運用地理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在地圖上測量距離和長度,并根據(jù)比例尺將距離換算成實際距離等。
(四)補充說明類
有時學生很難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不能真正地吸收它。因此,這種材料是對一些地理原理、概念、規(guī)律做補充說明,幫助學生理解抽象概念。
二、“閱讀材料”的教學處理策略
(一)根據(jù)材料類型采取不同方法
閱讀材料的多樣性表明,教學方法不是一成不變的,因此教師應該對閱讀材料進行選擇和分類,并有選擇地對材料進行處理。對于學生難以理解和難以理解的內(nèi)容,教師可以詳細闡述或解釋學生在閱讀材料時不理解的內(nèi)容,并回答學生的疑問和疑問。對于地理技能課可以簡單地說,主要是讓他們掌握技能。只有有針對性的教學才能達到有效、合理、科學的效果[3]。例如,在教授《世界的氣候》時,對于《中國部分城市空氣質(zhì)量日報》這一篇閱讀材料,教師可以選擇略講,僅簡單敘述空氣污染的評定方式及危害,教導學生關注大氣環(huán)境質(zhì)量問題。而對于《“雨極”話雨》一文,教師則需要詳細講解,聯(lián)系世界各地的氣候,解釋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種情況,并讓學生們思考還有哪些地方會出現(xiàn)類似情況,最終同學們受益良多。
(二)結合學生特點分工閱讀
每個學生的人格特征不同,知識能力水平、接受能力也不同,因此,會產(chǎn)生不同的地理學習需求。地理教師應尊重差異,因材施教,創(chuàng)造有選擇性、多樣化的地理課程。在閱讀材料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分工閱讀的方式,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充分結合學生的特點,讓每個學生都有一個任務,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例如,在閱讀《形形色色的地圖》時,教師可以讓喜歡朗讀的學生把材料讀給大家聽,讓細心的學生理清課文的邏輯并進行總結,讓思維活躍的學生想出其他的證明方法。每個人都積極參與課堂,氣氛輕松活躍。
(三)適當補充閱讀材料
教材中的閱讀材料有利于開發(fā)學生的智力,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提高學習興趣,開闊視野。此外,與考試內(nèi)容無關,不會增加學生的學業(yè)負擔。教師可以結合教材主題,適當補充一些閱讀材料,輔助教學過程,幫助學生全面理解地理知識。同時,教師要尊重教材,立足于課堂拓寬的基礎上,實現(xiàn)學生學習上的質(zhì)的飛躍。例如,在教授《世界的語言與宗教》時,為方便學生進一步體驗不同國家的宗教信仰、風土人情,我補充了幾段閱讀材料,敘述伊斯蘭教、基督教及佛教等宗教的差異與特色。學生們在閱讀時時不時驚嘆,既增強了他們對不同宗教文化的尊重和喜愛,同時促進了其對課本知識的理解。
(四)豐富學生課余生活
初中生面臨著中考帶來的壓力。他們忙于學習,很少有課外活動。教師可以選擇一些閱讀材料作為課外活動的主題,組織學生進行課外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可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減輕學生的壓力。例如,在學習《世界的語言與宗教》前,我提前讓學生們?nèi)ニ鸭Y料,學習幾句簡單的外語,如“你好”“很高興認識你”等問候語。在上課時,我組織大家開展活動,用所學的幾種不同的語言進行簡單的交流,“奇怪”的語言總是引得哄堂大笑,大家玩得不亦樂乎。
結束語:地理教科書中的“閱讀材料”仍然有許多奇妙的用途。教師應該不斷探索和尋找最佳的方法來改進閱讀材料的教學和加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zhì)量,讓學生在更輕松的環(huán)境中學習,達到真正想學、喜歡學、擅長學習的狀態(tài)。
參考文獻:
[1]潘美森.“閱讀材料”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教學參考,2016,(13):125-125. DOI:10.3969/j.issn.1674-6058.2016.13.100.
[2]林愛.探討初中地理閱讀材料的類型與教學方略[J].廣西教育A(小教版),2016,(1):124-125. DOI:10.3969/j.issn.0450-9889.2016.01.101.
[3]彭連容.淺談初中地理教學[J].讀與寫,2020,17(28):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