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強 彭美娟
(江西師范高等??茖W校,江西 鷹潭 335000)
“MOOC、SPOC”從誕生之日起就受到了教育行業(yè)的極大關注,且得到了高度的肯定和贊譽,隨之而來的就是很多國內大學紛紛加入了“MOOC、SPOC”的網絡在線教學平臺,[1]在全球范圍內掀起了一陣“MOOC、SPOC”的狂潮?!癕OOC、SPOC”的出現(xiàn),給高校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帶來了不斷的沖擊,而高校教師作為“MOOC、SPOC”的體驗者和教育者,如何應對“MOOC、SPOC”帶來的挑戰(zhàn),成為當前高校教師和教育主管部門的主要研究課題。
“MOOC、SPOC”具有較大的規(guī)模,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來靈活安排上課時間是其最大特點,并且可以在后臺監(jiān)管學生的個性特點以及學習行為,從而為師生在線之間的交流提供便捷。[2]在MOOC、SPOC浪潮的沖擊下,當前高校的教學理念和教學內容,以及教學形式都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顯示了慕課的極大優(yōu)勢,尤其是高校教師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更加積極主動地運用慕課。因此,高校教師要不斷在教學活動中推進在自身的教育觀念、手段、形式和內容等方面的改革。高校教師要以信息化技術為支撐,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教育手段來提升自身的觀念、組織、內容、模式、技術、評價、環(huán)境等一系列教學相關因素的能力,從而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
當前,部分高校教師仍然簡單地把“PPT+投影儀”當作信息化的教學模式,還是遵循傳統(tǒng)的填鴨式的教學理念,片面地認為信息化教學就是在多媒體教室上課,從而導致教師的日常課堂教學模式單調而乏味。然而,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以及信息化技術與學校教育的深度有效融合,從而使得信息化教學的范疇拓展到了翻轉課堂、微課、網絡在線課堂、MOOC、SPOC、VR教學等多維角度。因此,由于部分教師的信息化教學理念的薄弱,導致教師對信息化教學在日常的課程教學活動中的片面化,這在一定程度上嚴重影響和制約了高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培養(yǎng)和拓展。
在日新月異的信息化時代里,部分高校教師的專業(yè)知識大都很扎實,但是,由于部分高校教師對信息化教學缺乏深刻的認識,導致教師在信息化教學能力以及信息素養(yǎng)上還是遠遠不夠的,同時,部分高校教師還存在認識不清晰,沒有認識到信息化教學對于高校日常課程教學活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此外,部分教師對什么是信息化也搞不清楚,對信息化教學的內涵是什么認識模糊,甚至對自身的信息化教學水平也不清楚。因此,這將必然導致部分高校教師信息化學習的主體意識不強,認識不足。從而,使得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發(fā)展的動力不夠。
對于主要來源于師范類院校的高校教師而言,教師之間的教學能力參差不齊。部分高校教師在正式走上工作崗位之前或之后,盡管部分高校會對新入職的教師進行培訓,但是此類培訓只是常規(guī)性的培訓,對于系統(tǒng)全面的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培訓還是較為缺乏的,這樣將導致部分高校教師無法通過有效的培訓舉措獲取在信息化時代下的信息化教學模式。此外,還有部分高校由于資金短缺,沒有配備齊全的信息化教學設備,只是在教師里安裝電腦、投影儀、音響等基本教學設備,部分高校在視頻拍攝設備的購置、智慧教室的建設、高清錄播教室的建設、網絡平臺搭建、教育大數據資源的整合等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和設施方面嚴重缺乏。
隨著MOOC、SPOC的不斷發(fā)展,教師個人的行為在當前MOOC、SPOC的建設過程中往往是較為普遍的,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很少以專業(yè)的教研組、課程組等模式來組建教學日常MOOC、SPOC教學團隊,同時,此類MOOC、SPOC教學團隊也只是注重展示傳統(tǒng)的教學內容,無法深度理解MOOC、SPOC建設的內涵,部分教師在日常的課程教學活動中也只是對傳統(tǒng)網絡課程進行簡單的壓縮和拆分而已,把日常的教學內容簡單地錄制成微課的形式,呈現(xiàn)給學生學習,這樣就容易造成MOOC、SPOC課程的質量參差不齊,導致教師的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嚴重影響MOOC、SPOC的教學效果。
當前,由于部分高校教師的課程教學和科研的任務較為繁重,同時,部分教師還需要從事像教學干事、班主任等非教學的各項工作,導致部分高校教師整天疲于事務,無法顧及對日常MOOC、SPOC教學的總結與反思,也無法及時發(fā)現(xiàn)并彌補MOOC、SPOC教學活動中的不足,從而使部分高校教師全面提升教學能力難以實現(xiàn),這在一定程度也上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導致教師日常的課堂教學活動中所教授的內容與教學形式枯燥乏味,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滿意度不高。
以MOOC、SPOC為代表的信息化技術從多層次、多角度打破了日常教師教學時空的界限,師生獲取知識的途徑和方式得以極大地改變,讓教師和學生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擁有更多的選擇的自主權,在日常教學活動中不再像傳統(tǒng)教學活動那樣受到過多的局限,MOOC、SPOC模式下,教師和學生可以自主決定自己應該怎么去教,怎樣去學,教什么,學什么,和誰一起學,這種改變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教師要徹底革新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和豐富信息化教學模式,構建“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以便充分發(fā)揮學生在日常的學習活動中的主體作用,以達到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的目的,從而實現(xiàn)良好的教學效果。
提高教師信息化的教學水平,高校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首先,要構建多樣化的、詳細的、多層次的、可考核的教師培訓體系,同時,還要明確培訓主體的職責,加強培訓主體的建設;其次,要建立科學有效的信息化教育培訓課程體系,確保培訓的實效性;再次,加大投入,實施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督促教師積極參加國家、省、市各級別的微課競賽、專題培訓等;最后,要積極創(chuàng)建校內、校外教師溝通交流的在線平臺,從而提升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
MOOC、SPOC教學背景下,傳統(tǒng)的“教”和“學”這種主從關系得以徹底地顛覆,所以,教師的角色也要發(fā)生明顯的變化,教師的角色不再是單一的,而是要更加專業(yè)。在MOOC、SPOC教學時代下,“翻轉課堂”是其主要的教學方式,此時,教師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充當的是學生知識的提供者角色,這種教學身份的多維轉變對于教師的教學是非常有幫助的。此外,建立公正合理、真實有效反映教師的信息化教學的考評制度是高校管理部門急需要解決的問題,只有高校形成客觀全面、可操作性的且富有彈性的考評體系,將教師教學能力作為一個重要的考評項目,形成多元化的評價主體,確保對教師教學能力評價的客觀性、公平性,才能促使教師從不同視角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而提升其日常的教學能力和科研水平。同時,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激勵機制也應建立,加大投入,從而,提升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發(fā)展的內驅力,形成良性循環(huán)機制。
MOOC、SPOC的教學形式與教學理念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有很大的區(qū)別,MOOC、SPOC特別強調的是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指導,為學生的發(fā)展服務。然而,部分高校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仍然采取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這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所以,在MOOC、SPOC時代下,高校教師應該革新教學模式,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同時,也要適當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來開展日常的MOOC、SPOC教學。
MOOC、SPOC時代下,對于高校教師而言,教師的教學能力的提升就顯得尤為重要,高校教師要革新教學方式與方法、找準自身角色的定位,還要明確人才培養(yǎng)的理念和目標,所有的這些都會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此外,積極參加學科培訓提高自身的業(yè)務水平,因此,教師利用MOOC、SPOC的優(yōu)勢資源和技術以及自身專業(yè)知識的學習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進行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效果。此外,教師自我學習能力提升才能適應MOOC、SPOC對于教師的新時代的要求和挑戰(zhàn),如果教師只滿足自身現(xiàn)有所學的學科專業(yè)知識結構而不積極主動地學習新技術和新理念,將會無法跟上新時代的發(fā)展步伐。高校教師對于現(xiàn)代信息技術、互聯(lián)網技術、大數據等的學習將會提高其對于新知識的學習,將新知識、新技術、新理念、新思考與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相融合,從而加強教師自身的專業(yè)技術、專業(yè)知識的學習提升與突破,使得教師自身原有的教育教學知識體系得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