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銀蘭
(貴州省銅仁市江口縣第一小學,貴州 銅仁 554400)
“快樂讀書吧”是統(tǒng)編版教材里是一個全新的教學欄目,許多教師對這個欄目的教學毫無頭緒,無較好的教學策略,總是一讀帶過,沒有達到這個欄目設置的意圖。再加上受到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大多數教師在進行快樂讀書吧教學時仍然采用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方式,極大地阻礙了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發(fā)展,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與傳統(tǒng)的閱讀方式相比,創(chuàng)新閱讀更符合當前社會的發(fā)展理念,可以有效促使學生打破傳統(tǒng)教學思維的束縛,引導學生學形成全新的學習觀念,不斷發(fā)展自身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所以,在新時代背景下,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充分借助快樂讀書吧欄目激發(fā)學生對文本的閱讀興趣,不斷地引導學生提升自身的綜合閱讀能力,為實踐創(chuàng)新型閱讀探究奠定良好的基礎。
“快樂讀書吧”是統(tǒng)編版教材里的一個新的教學欄目。溫儒敏教授曾言“語文教學,最重要的是培養(yǎng)讀書的種子”。為培養(yǎng)這顆“讀書的種子”,統(tǒng)編教材除了“教讀課文”“自讀課文”,還把課外閱讀編進教材,納入課程,從國家層面上來說,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再從其學科特征來說,小學語文快樂讀書吧欄目的教學對激發(fā)學生對文本閱讀的興趣具有多種價值,首先教師可以通過該教學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語文學科的學習方法與其他學科有較大區(qū)別,閱讀教學是語感培養(yǎng)的基礎,學生通過閱讀大量的素材能夠形成一定的語感,有利于后續(xù)的語文學習。教師可以通過閱讀教學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小學階段的學生缺少語言組織能力,他們不知道如何描繪自身的生活及感受,使得多數學生覺得寫作訓練具有較大難度,導致部分學生較少主動參與寫作課堂,甚至會對語文學科出現抵抗情緒。而小學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能夠改善此種現狀,學生在閱讀時,通過作者的描繪可以間接體驗生活,并且能夠加深對生活的感悟,從而可以有效提高自身的寫作能力。當前的學生已經接觸了大量的網絡文化,而他們的價值觀尚未形成,復雜的網絡文化會對學生造成較大的沖擊,從而會對他們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教學的作用不僅讓是豐富學生的文化知識,而是建立明辨是非的正確價值取向。當教師開展閱讀教學時,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感悟書本中的哲理,可以提升他們的認知能力,也能夠幫助他們解決文化沖擊問題[1]。小學低年級段教材中“快樂讀書吧”主要是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為主。如:第一冊的讀書真快樂,主要是讓學生體會到讀書是一種快樂,而不是一種負擔;文本主要是以繪本為主和童謠、童話故事為主,通過精彩的繪本、朗朗上口的童謠和童話故事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從而有閱讀的欲望,進而愛上閱讀。它是一門課程,是長期性的教學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愛上閱讀,提升閱讀能力和自身素養(yǎng)的重要資源,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尤為重要。
現階段小學語文“快樂讀書吧”欄目共有12 個內容,“快樂讀書吧”欄目是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科書的一大特色,把課外閱讀引入語文課堂教學,成為語文課程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從而將課外閱讀真正納入課堂教學。欄目設置的目的是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感受閱讀的快樂,打開學生閱讀的視野,讓學生習得一些基本的閱讀策略,逐步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然而“快樂讀書吧”是新增設的內容,教師沒有教學經驗,由于缺少閱讀策略的指導,大部分學生是一種茫然的閱讀狀態(tài),無較好閱讀的方法,也沒有閱讀的目的,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認為文字內容較為枯燥,他們較少主動參與閱讀,并且無法專心閱讀,總是一晃而過,沒有達到真正的有效閱讀,而閱讀往往是一個持久的過程,當學生堅持閱讀時,才能領悟書中的內容及哲理。并且當學生的閱讀習慣較差時,僅進行粗略的閱讀,而無法深入理解作者所表達的觀點及態(tài)度,不僅降低了教學效果,也會對教學效率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需要采取措施改善他們的閱讀習慣和提高閱讀的興趣是閱讀教學需要解決的重要舉措。
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需求的內驅力,只有培養(yǎng)學生對課外閱讀的濃厚興趣,學生才會以積極主動的心態(tài),投入到課外閱讀中去。通過我對快樂讀書吧欄目的教學實踐,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利用身邊榜樣人物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它能使學生產生看齊的向上心理。最好的榜樣就是身邊的人。首先我經常陪孩子一起閱讀,要孩子讀的書,我總是自己先讀,然后推薦給班上熱愛閱讀的學生,進而全班推廣,這樣就能和孩子進行交流。教師讀書不僅是尋求教育思想的營養(yǎng),教育智慧的源頭,也是情感與意志的沖擊與交流。我們班有個男孩子,他爸爸是高中的語文老師,也是副校長,知識淵博,教學業(yè)務水平較高,同學們都非常聽他的語文課,覺得生動有趣,這不得不說與他長期堅持閱讀有很大的關系。他父子倆每天清晨七點準時一起打卡朗讀:童謠、兒童故事、民間及神話故事、詩歌、中國四大名著、論語等,還花了好幾千元買了一套《國學》,幾年如一日,如果沒有特殊原因,就一如既往地堅持閱讀,雖然我們班才現在剛上三年級,但是他的閱讀量已經達到了五六年級的水平,我就把他們父子倆朗讀的視頻播放給同學們觀看,大家都贊嘆不已,紛紛表示也要向他學習,做一個熱愛閱讀的好孩子,他本人也更加努力,生怕別人超過他,本班的同學們都戲稱他為神童,其實也就是自己堅持閱讀的好習慣帶來的收獲。更欣慰的是,在他的帶動下,本班的孩子們在中午上課之前就喜歡在教室里安靜地看書,而不再是追逐打鬧了,享受到了閱讀帶來的快樂,用他們自己的話說都要做一個有博學多才的神童。
2.利用問題指導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教師可以利用問題指導學生,使他們對材料有清晰的地認識,明確文章的整體結構,并感悟作者所傳達的情感,還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想象力的發(fā)散與提升,既可以加深學生對閱讀材料內容的理解,也能提高他們的閱讀效率[2]。例如在學習二年級下冊“快樂讀書吧”欄目的教學中,在好書推薦這個環(huán)節(jié),先描述《神筆馬良》一書的部分內容:“從前有個叫馬良的孩子非常喜歡畫畫,因為家里很窮,買不起紙和筆,于是他想得到一支神筆,神筆畫出來的東西都能變成真的,你猜一猜:他的愿望實現了嗎?馬良用這支神筆為窮人畫了許多他們需要的東西,最后卻發(fā)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你想知道會發(fā)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嗎?請你認真地去閱讀這本書,他會告訴你精彩的答案。提出這兩個問題,激發(fā)起學生的好奇心,學生才會迫不及待地想去閱讀,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可以有效地創(chuàng)新閱讀的形式,同時,還可以有效地引導學生發(fā)散想象力,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想象,同時,學生會在問題引導中更加積極地進行深入閱讀,從而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對文本閱讀興趣,對學生的閱讀能力的提升具有深遠的意義[3]。
3.多樣閱讀單引導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在快樂讀書吧的教學中,我們設計出適合各年齡段特征的閱讀單,也可以讓學生自己設計閱讀單,讓學生通過對閱讀單的填寫,找到書名、作者、目錄、主要內容、好詞佳句、還可以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寫寫自己的感想,讓閱讀變得更有趣和有效。如二年級下冊“快樂讀書吧”欄目的教學中我就設計一張這樣的閱讀記錄單:內容包括:記錄人、書名、作者、閱讀日期、閱讀時長、學到的新詞語、我喜歡的一句話、主要的人或物是什么?你最喜歡誰(或最不喜歡誰)?為什么?學生通過對閱讀記錄單的填寫,就會有目的地進行閱讀及對所讀內容的整理,在填寫的過程中發(fā)揮合理的想象,這樣閱讀才會更有效。有了閱讀單,孩子們閱讀就有目標了,通過一學期的實踐,學生對閱讀單非常感興趣,有了閱讀的方向,不再覺得迷惘。通過幾次的填寫,學生越來越喜歡上了閱讀單,也慢慢地愛上了閱讀,效果還是挺不錯的,快樂閱讀單成了孩子閱讀的“導師”。
4.靈活多變的“讀”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靈活多變的“讀”,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如:生生對讀,師生共讀、分角色讀、表演讀、親子閱讀等,這樣會極大地提高學生閱讀的興趣,不至于覺得閱讀無味。當然,教師更需要加強閱讀方式地提煉和反思,提高自己的知識面,才能適應新時代教育的發(fā)展。
在開展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將課堂內外的知識聯系起來,將課堂內容向課外延伸,推行片段帶整本,一本帶多本,國內著作帶國外著作的“1+X”閱讀模式。一方面,教師可以將閱讀與學生的生活進行聯系。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將課內閱讀教材和課外閱讀書籍進行鏈接,豐富學生的閱讀素材,創(chuàng)設懸念,從而激發(fā)學生對課外閱讀材料的興趣,提升閱讀教學質量和效率。
首先此種教學方式可以利用真實的情景引導學生進行感悟,幫助學生利用自身的真實體驗理解文章的內容,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例如在學習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快樂讀書吧”《童年》這篇文章部分片段時,教師可以在網絡上尋找一些《童年》一書中相關的圖片、內容簡介,時代背景及作者介紹,使學生深入了解外國作品的一些特點,比較與中國名著的不同之處,從而可以幫助他們理解作品的內涵,教師再積極地進行引導,使得學生充分發(fā)散自身的想象能力,深入到相關的問題中,也可以提高教學效率。
其次,以往教師僅在課堂中講解的內容較為單一,導致語文課堂較為乏味,而跨界情景閱讀可以提高課堂的趣味性,可以充分激發(fā)學生對文本閱讀的興趣,使得小學語文文本閱讀質量得到有效提高[4]。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要在課外閱讀要有一定字數的文章,如明確要求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等等?!昂穹e言有物”,確實,閱讀積累對于知識經驗正處于成長期的小學生而言至關重要。知識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閱讀則是了解人生和獲取知識的重要手段和最好途徑。因此我們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課外閱讀的習慣。
一是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教材中有很多經典的文章,有的是出自名人,有的是出自名篇,教師可以結合教材中的文章,由點到面地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二是教師要引導學生制定閱讀計劃。學生們的課外時間是非常有限的,科學合理的閱讀計劃才能使得學生在課外閱讀過程中享受到閱讀的樂趣。比如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能力計劃好每天讀幾頁,一周讀幾頁,等等。三是小學生受心智年齡影響,對抽象、晦澀的文字和內容難以理解,喪失興趣,為此我們可以借助現代影視作品來幫助學生理解。例如在《讀古典名著品百位人生》中,學生對《西游記》中很多孫悟空變幻的形象難以理解,為此講授過程中引進生動的PPT 圖片和動漫視頻。這樣,學生在一幅幅精美的動態(tài)畫、圖片、視頻中增強了對文章內容的興趣,也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
閱讀教學具有多種價值,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也能夠使他們感受到文字的魅力,不僅有利于后續(xù)語文教學的開展,也能夠使學生進行終身閱讀。但是現階段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較多,導致教學效率較低,不利于新課改的進行,因此教師需要完善教學策略,不斷地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推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科學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