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藝
(湖南大眾傳媒職業(yè)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1)
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成熟,學生的思想價值被越來越多的聲音所干擾,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已經很難真正對他們產生影響,因此,教學改革勢在必行。如何讓學生更積極、更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這是教學改革的重要著力點,也是避免教學形式化、理論無用化的重要手段。教師應該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尊重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認清信息技術在教學工作中的重要價值,讓自己有知識、有能力面對教學改革難題。
近幾年,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改革逐步推進,改變了傳統(tǒng)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教學模式,能夠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通過共同努力,完成教學目標?!八木S驅動”混合式教學模式將線上學習、理論專題、實踐教學、考評體系有效結合,實現(xiàn)了線上線下相統(tǒng)一、理論實踐相統(tǒng)一,通過更加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不斷優(yōu)化教學效果。
“四維驅動”混合式教學模式踐行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更加關注學習效率的提升。傳統(tǒng)的思政課堂,教師負責知識講解,學生負責被動接收,導致教學氛圍較差、學習效率不高,這不符合新時代人才培養(yǎng)要求。所以,必須加快改革步伐,尊重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建立多渠道、寬領域、深層次的交流互動平臺,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讓思政課堂充滿活力,促使課堂教學向自主探索邁進[1]。
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的經濟發(fā)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不同思想相互碰撞,社會價值越來越多元,學校也不再是封閉的象牙塔,學生的思想受社會思潮影響很大。基于此,思政課堂不應該局限于教材的束縛,給人一種刻板印象,而應該將理論融入到現(xiàn)實生活中去,利用生活實際驗證思想理論。同時,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教學手段越來越豐富,各種網課、微課成為重要輔助,有效拓展了教學的時間和空間,因此,打造開放化、立體化的教學平臺是十分必要的。
傳統(tǒng)思政課堂給人一種刻板偏見,使思政課逐漸失去了魅力,與其他課程相比,思政課的價值內涵更為豐富,有利于提升道德品質、思想覺悟、文化素養(yǎng),幫助學生成長為全面發(fā)展的人才。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學改革,要讓學生認清思政課的實用性,利用問題驅動吸引學生注意力,在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達到消化吸收知識點的目的,這樣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2]。
構建線上學習平臺,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交流互動、分享心得的線上大課堂,實現(xiàn)翻轉課堂的效果,主要板塊包括課程內容、章節(jié)測試、學習論壇、拓展資料、學習計劃,等等,將自主學習權交給學生,讓他們在手機上、在電腦上隨時隨地獲取課程知識,在閑散時間就可以思考一個小問題,掌握一個小知識點。同時,學生們可以在線上與其他高校學生或者網絡名師進行溝通交流,在遇到困難時,能夠拓寬自己的視野。另外,建立學習群組,方便教師發(fā)布學習任務、組織集體討論、提供參考資料,通過實時互動掌握學習進展情況。
理論專題式課堂教學是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優(yōu)化改良,在開展線上學習的基礎上,將知識框架融入到專題學習中,比如,愛國主義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婚姻愛情教育。教學形式也要更加靈活,多設計一些辯論課、討論課、演講課,以社會熱點和理論發(fā)展為著力點,讓學生真聽、真信、真感受,少講空話套話,讓思政課變成生動、有用、務實的課程。在課程設計時,應該通過交流群征求學生建議,選擇他們感興趣的熱點選題,然后布置任務、提前準備,為課堂發(fā)言、小組討論打下基礎[3]。
實踐教學能夠達到知行合一的效果,避免因坐而論道導致理論體系脆弱,在受到沖擊后不堪一擊。思政課實踐教學可以引用課堂法庭、辯論大賽、社會調查、家庭活動等教學方式。課堂法庭可以將真實案例搬入課堂,模擬案情分析、法律文書、開庭辯論等主要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們能夠明白思想政治、法律體系、歷史文化、社會治理之間的關系,避免形成思維孤島,影響正確的價值判斷。辯論大賽與課堂法庭類似,不過增加了一些娛樂性和趣味性,有利于從大眾視角理解價值體系。社會調查能夠讓學生真正走進生活實際,通過調查問卷、街頭采訪等形式,真正了解思想政治在當前社會的運行模式。家庭活動有利于拉近學生與父母之間的關系,增進家庭感情,讓傳統(tǒng)中華美德得以傳承。實踐教學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和未知性,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有著不可比擬的教學優(yōu)勢。
高職院校思政課“四維驅動”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實施離不開考核評價體系的配合,這個指揮棒最終影響著學生學習的方向和重心。建立多元化、立體化的考核評價體系,線上學習考核成績占40%,理論專題課堂教學占30%,實踐教學占30%,這樣能夠讓學生的付出得到相應的回報。線上學習考核內容主要包括課程學習進度、章節(jié)測試成績、線上直播課參與度、學習筆記、期末論文等方面,通過平臺分析客觀得出綜合成績。理論專題課堂教學更加注重學生的參與程度和課堂表現(xiàn),包括出勤率、發(fā)言次數(shù)、小組表現(xiàn)等方面。實踐教學主要考察學生的團隊配合能力、溝通表達能力,通過參與態(tài)度、合作效果、小組氛圍等方面進行評價。這種評價體系充分融入了學生基礎能力、學習態(tài)度、學習習慣、合作能力、競爭意識、精神面貌等綜合因素,更加全面客觀,能夠推動“四維驅動”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有效落實[4]。
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改革實現(xiàn)了從教師的主角戲到師生多元互動、從唯成績論到綜合考核、從理論學習到實踐應用的轉變,更符合現(xiàn)代教育發(fā)展的目標,有利于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綜合性人才,然而對于有限的資源條件,改革需要持續(xù)推進,以求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高職院校思政課“四維驅動”混合式教學模式對教師的要求比較高,既需要有較高的理論知識水平,又要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針對整體教學設計方案展開研究,包括學習平臺搭建與選擇、專題活動組織管理、信息技術應用、網絡資源甄選,等等,無疑增加了教師負擔。在此情況下,線上線下教學可能會存在重疊現(xiàn)象,而且媒介資源的利用也并不順暢,這些都是需要解決的現(xiàn)實問題。
教學改革能否順利實施,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校和教師的支持程度。專業(yè)的線上學習平臺應用起來更加順暢靈活,能夠與其他教學環(huán)節(jié)高度契合,學校應該加大資源投入,促進開放性網絡學習平臺的順利建成。同時,完善教師考核評價體系,通過評價指標的調整,提高對教學改革的重視程度,讓教師能夠在進行積極改革的同時沒有后顧之憂。另外,加強教師的教育培訓工作,構建交流學習渠道,讓他們不斷更新教學知識體系、提升信息化教學素養(yǎng),能夠利用信息技術將教學理念更好落實[5]。
綜上所述,本文首先闡述了高職院校思政課“四維驅動”混合式教學理念,然后分析了主要的教學內容,包括線上學習、理論專題、實踐教學、考核評價四個板塊,最后針對不足之處簡要提出了優(yōu)化建議。希望能夠起到積極的現(xiàn)實意義,充分認識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改革的必要性,針對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加強創(chuàng)新實踐,讓學校、教師、學生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通過共同努力實現(xiàn)教學效果的優(yōu)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