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京市鼓樓區(qū)第一中心小學 杜 佳
除了學校教育外,家庭教育中家長對孩子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開發(fā)是影響孩子學業(yè)成績乃至其健康發(fā)展的重要教育要素。雖然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重視自己的家庭教育,但是在大部分的家庭,家長更重視子女的智力開發(fā),卻忽視子女學習動機、興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造成家庭教育內容的偏頗,影響孩子整體素質的提高。因此,我們有必要對家庭教育中非智力因素開發(fā)的現狀進行研究,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經過長期教育教學理論、實踐的探索和一定范圍的調查研究,我們發(fā)現目前家庭教育中非智力因素開發(fā)的現狀令人擔憂。
人們對非智力因素的研究早就開始,但至今沒有形成系統(tǒng)、科學、規(guī)范的共識。大部分研究還是聚焦在學校教育教學方面,缺乏對家庭教育中非智力因素的研究。很多地方至今尚未將非智力因素的開發(fā)明確地列進家庭教育的范疇,學校也缺乏對家長理論和方法的指導,使家庭教育在非智力因素教育與開發(fā)方面存在斷層。
據部分學校抽樣調查顯示,家長們普遍存在著幾種心態(tài):有50%的家長覺得非智力因素的開發(fā)與訓練是教師的工作職責,與家長沒有多大關系,而有30%的家長認為非智力因素與學習直接關聯不大,對提高學習成績沒有多大作用;而60%的家長覺得非智力因素內容復雜,難以顧及;還有不少家長只注重孩子的智力因素,認為開發(fā)孩子智力因素就可以,沒有時間和精力來開發(fā)孩子的非智力因素。
有的家長也比較重視孩子的非智力因素,也在有意識地開發(fā)孩子的非智力因素,但是由于缺乏系統(tǒng)的理論知識和專家的指導,思路與操作都比較混亂,沒有章法,這樣的話會更讓孩子無所適從,也會導致事與愿違,給孩子成長帶來不良影響。
為了克服家庭在非智力因素開發(fā)方面表現出來的問題,發(fā)揮非智力因素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動力功能、調節(jié)功能、強化功能和創(chuàng)造功能,提高青少年在德、智、體、美、勞諸方面的素質,充分體現家庭教育在青少年學習活動和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我們針對家庭教育中非智力因素開發(fā)的現狀提出如下對策。
社會心理學研究表明,人類的所有行為都是在動機的驅使下產生的,而動機則建立在個體對某種目標的追求和向往的欲望上。所以,家長要重視孩子的理想教育和學習目的性教育,幫助孩子樹立目標,增強學習的責任感,從而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孩子的內驅力,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家長在幫助孩子樹立目標時要注意從孩子的實際出發(fā),分析孩子各方面的情況,只有真正來自孩子內心真實而又適度的期望,明確而又可行的目標,才能引領他們腳踏實地、滿懷信心地走向成功。
家長還要善于幫助孩子把長期目標分解成短期目標,把大目標分解成多個易于達到的小目標,當所有小目標逐一實現的時候,大目標也就容易達成了。例如,一個10歲孩子的目標是要考上名牌大學,可以制作一張從小到大的學科目標表(如下表),現在我們就可以幫助他們從這樣的小目標開始。 (目標在實施過程中是可以根據情況調整的)
學科目標表
其實,在不斷達成目標的過程中,孩子能體驗到更多成功的喜悅,更能激發(fā)他的成就動機,將成功的滿足感轉換成自己成長的內驅力。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要抓緊一切時間學習,發(fā)展個人的其他興趣愛好就是在不務正業(yè)、浪費時間。這種想法是錯誤的。一個人有了興趣愛好,不僅能開闊眼界,而且會讓生活變得多姿多彩。
一個好的家長在關注孩子智力發(fā)展和開展活動的同時,更要善于發(fā)現孩子的興趣所在,激發(fā)孩子更多的興趣愛好。比如,在不同的時期給孩子制作興趣檔案,內容包括:喜愛的運動、喜愛讀的書、喜愛唱的歌、喜愛玩的游戲、喜愛做的事情、感興趣的學科……當發(fā)現孩子有比較穩(wěn)定的興趣愛好時,要因勢利導,創(chuàng)造條件加以培養(yǎng),力爭將其發(fā)展成孩子的特長,并以此作為指導孩子升學或就業(yè)時的參考。
賞識,其本質就是愛。學會賞識,就是學會愛。人性中最本質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賞。家長千萬不能在家里做孩子的“差評師”,要常常帶著發(fā)現的眼睛去找尋孩子身上的寶藏,帶著真摯的情感去欣賞孩子身上的寶藏。也許這些寶藏不是你想要的考試成績好、完全順從爸媽,而是孩子的努力、寬容、勇敢、友善、有責任感、有創(chuàng)造力、有引導力等,但它們都是十分值得被贊賞的。在賞識孩子的時候,家長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行為和語言,要“真”賞識,“真”相信,從內心真正接納、賞識自己的孩子,讓孩子充分感受到你的真心、真誠、真情和信任。這樣,孩子才會在“我是被愛的”“我是好孩子”的心態(tài)中覺醒,慢慢擁有安全感、建立自尊、增強自信。
在贊賞孩子的時候,家長們要盡量少用“你真聰明”“你真棒”這類語言,可以嘗試用這樣的方式去贊賞孩子:“你很努力啊”——贊賞努力,“盡管很難,但你一直沒放棄”——贊賞堅毅,“你做事情的態(tài)度很不錯”——贊賞態(tài)度,“你在……上進步了很多”——贊賞細節(jié),“這個方法真有新意”——贊賞創(chuàng)意,“你和小伙伴合作真好”——贊賞合作精神,“這件事情你負責得很好”——贊賞領導力,“我相信你,因為……”——贊賞信用,“真高興你做出這樣的選擇”——贊賞選擇,等等。
另外,讓自己成為一個自信快樂的父母更是培養(yǎng)孩子自信的關鍵。因為自信的父母才能讓孩子有足夠的安全感。
意志是學習中的非智力因素之一。一般來說,意志堅強的孩子,學習的自覺性較強,并能克服困難,堅持自己的學習,取得良好的學習成績。反之,意志力薄弱的孩子,往往會影響學業(yè)成績。所以,家長要關心孩子意志力培養(yǎng)上的一得一失,及時給予幫助、誘導和鞭策。
堅強的意志力是磨煉出來的,家庭教育中的挫折教育非常重要。家長要有意識地給孩子設置一些障礙,為他們提供克服困難的機會;或者在某些事情上延遲滿足,使他們在生活的道路上有點小小的坡度;也可以配合學校開展艱苦教育、勞動教育,鼓勵孩子參加夏令營、遠足等活動,磨礪孩子克服挫折的毅力。
挫折教育中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當孩子遭遇挫折失敗的時候,請不要嘲笑他,給他貼上“無用孩子”的標簽。家長要接納孩子的失敗,尊重孩子,和孩子一起分析失敗的原因,并把失敗和人分開,讓孩子始終對自己充滿信心,敢于面對失敗,并從失敗中獲得一些感悟和體驗,有擔當有勇氣,而不是逃避。這樣才能更好地鍛煉孩子的意志力。
健全孩子良好的性格特征必須從小開始。家長應有意識地為子女創(chuàng)設良好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家庭教育環(huán)境既包括家庭的學習與生活的顯性環(huán)境,更主要指家庭成員的感情、興趣、愛好、談吐、教養(yǎng)、作風等隱性環(huán)境。另外,家長要以身作則,克服粗暴、孤獨、憂郁等不良性格,特別要糾正“棍棒教育”、放任自流等不科學的教育方法。最重要的一點是:給孩子一個幸福的家!幸福而充滿愛的家庭才能培養(yǎng)出具有活潑開朗、積極向上、自信勇敢、樂于交往、善解人意等良好性格的孩子。
另外,學校也應該在家庭教育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如不定時召開家庭教育講座,請一些在家庭教育方面有經驗的專家學者對家長們進行科學指導,加強家校溝通等,讓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綜上所述,兒童非智力因素的開發(fā)至今未受到家庭教育的高度重視,依然是塊待開墾的貧瘠土地,努力開發(fā)耕作,對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對于青少年提高學業(yè)成績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廣大教師、家長一定要將開發(fā)子女非智力因素當作分內事,加強非智力因素開發(fā)的研究,使家庭教育在促進青少年素質全面發(fā)展方面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