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博藝
《瀏陽河》原為我國經(jīng)典歌曲,備受廣大人群喜愛,因此很多音樂愛好者開始嘗試用不同的樂曲來演奏《瀏陽河》,這就催生出各種版本的《瀏陽河》鋼琴作品,其中王建中先生的《瀏陽河》鋼琴作品最具代表性,經(jīng)常被用于分析研究。在這一條件下,出于推廣經(jīng)典、分析樂理等目的,本文將對《瀏陽河》鋼琴作品藝術、彈奏觸鍵技巧進行分析。
王建中先生的《瀏陽河》鋼琴作品旋律帶有濃厚的中國民歌特色,民歌元素也是該作品的基礎,貼合原曲,同時因為鋼琴是西方樂器,所以王建中在創(chuàng)作該作品時,還融入了不少西方音樂技法。首先在整體上,《瀏陽河》鋼琴作品的復調(diào)性鮮明,左手六連音可分為和弦伴奏與分解,右手則采用八度分割四五度的方法進行彈奏,使得聽者從曲中能“看到”瀏陽河灑滿陽光的水面。其次該作品引子到尾聲部都采用了混合彈奏的技巧,還引入了華彩段來進行演藝,每個音彈奏下來行云流水,且在曲式結(jié)構(gòu)的特征下形成了首尾呼應、主題鮮明的聽感,因此讓人記憶深刻、流連忘返,實為佳作[1]。
從主題風格、旋律、節(jié)奏、樂曲結(jié)構(gòu)四個角度對《瀏陽河》鋼琴作品的藝術特征進行詳細分析,具體內(nèi)容如下。
1、主題風格特征
《瀏陽河》的背景是湖南瀏陽河的周邊景象,包括了瀏陽河周遭風景與風土人情,在歌曲版本中借助《瀏陽河》的歌詞與美妙旋律,向聽者展示了瀏陽河當?shù)氐娜宋沫h(huán)境,促使聽者遐想連篇,同時還傳遞了廣大人民群眾對祖國山河的向往之情,總體上體現(xiàn)的是一種意境美。在這種情況下,歌曲版本《瀏陽河》的意境美與歌詞、伴奏旋律有直接關系,但在《瀏陽河》鋼琴作品中沒有歌詞,這時要如何在缺乏歌詞襯托的情況下保留《瀏陽河》完整的意境美,成為了廣大鋼琴創(chuàng)作者重點關注的問題,而在不斷的嘗試下,王建中先生率先實現(xiàn)了這一目的,他的《瀏陽河》鋼琴作品意境美與歌曲版本《瀏陽河》完全一致[2]。
王建中先生在改編創(chuàng)作《瀏陽河》時,著重對《瀏陽河》的旋律、音調(diào)進行了拓展性的改造,這樣使得《瀏陽河》從歌曲轉(zhuǎn)變?yōu)殇撉僮髌罚於恕稙g陽河》可用于鋼琴演奏的基礎。王建中版本《瀏陽河》鋼琴作品的主題風格比較歡快,這一點從曲調(diào)上可以聽出,能在聽者想象空間中塑造一個熱鬧的景象,且隨著演奏的深入,聽者甚至能感受到景象中每個人臉上都掛著微笑。同時這首《瀏陽河》鋼琴作品的節(jié)奏比較分明,輕重急緩界限明顯,因此情感的轉(zhuǎn)換就向瀏陽河的水流一樣,時而輕緩、時而湍急,與人們在生活中的情感變化相互對應,非常容易引起聽者情感共鳴。另外,該版本《瀏陽河》鋼琴作品的旋律十分豐富,在演奏者自如的彈奏轉(zhuǎn)換下,不僅可以讓聽者感受到原曲意境,還能體會到一些鋼琴獨有的美感,諸如鋼琴版本的音域更加廣泛,人聲就很難做到這一點,因此通過鋼琴彈奏能夠讓聽者腦海中的瀏陽河更加清晰,仿佛身臨其境。
2、旋律特征
王建中先生在將《瀏陽河》歌曲改編為鋼琴作品的過程中非常尊重歌曲版本思想,因此鋼琴版本的《瀏陽河》也分為五個部分,但為了讓《瀏陽河》更適合應用于鋼琴演奏,王建中對《瀏陽河》的旋律進行了一定的改編,整體上鋼琴版《瀏陽河》兼?zhèn)湓商卣髋c鋼琴彈奏下的獨有特征。首先在原曲旋律特征上,鋼琴版《瀏陽河》大有模仿河流流動的意愿,這與原曲版一致。其次在鋼琴獨有特征上,鋼琴版《瀏陽河》從一開始的引子部分選擇了原曲的最后一段,配合宛如河流的中間旋律變換,使得《瀏陽河》鋼琴作品層次分明,做到了細膩與奔放共存,以鋼琴版《瀏陽河》A樂段為例,該樂段整體的旋律舒緩、奔放,給人自然親切的感受,這里展現(xiàn)了瀏陽河周邊人群爽朗的性格,可聽出當?shù)仫L土人情,而到了A1樂段,作品中出現(xiàn)了三聲部匯集的旋律,其中一聲部輕柔婉轉(zhuǎn)、二聲部渾厚低沉、三聲部連綿不絕;到了A2段又使用到了裝飾音去實現(xiàn)旋律變奏,促使尾聲旋律從低至高徐徐漸進,營造出余音繞梁之感[3]。
3、節(jié)奏特征
《瀏陽河》鋼琴作品的節(jié)奏具有多變、分明的特征,諸如在作品的引子部分,將原曲內(nèi)的伴奏和弦轉(zhuǎn)化成了細長伴奏,其中涉及到六連音、九連音、二十連音,因此節(jié)奏總體上是一個由簡至繁、由緩入激的過程。這種節(jié)奏的變化使得鋼琴版本的《瀏陽河》能從多個層次去體現(xiàn)瀏陽河的意境,同樣以A樂段為例,該樂段要求演奏者用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相互配合,共同為聽者呈現(xiàn)瀏陽河的壯美,而A1樂段通過六連音塑造了復節(jié)奏,能夠漸漸的調(diào)動聽者的情感,加之華彩段的散板與五聲調(diào)分解和弦,可以幫助演奏者從A1樂段節(jié)奏過渡到A2樂段,構(gòu)成主題旋律。
4、結(jié)構(gòu)特征
《瀏陽河》鋼琴作品的基本結(jié)構(gòu)與原歌曲一致,五個結(jié)構(gòu)可劃分為88個小節(jié),但不同小結(jié)之間存在一些差異,這是鋼琴版本與原曲版本的結(jié)構(gòu)差異??傮w上,鋼琴版本《瀏陽河》的五個節(jié)奏分別為:第一引子,這一部分共有9小節(jié),前四個小節(jié)是用民族性四五度結(jié)構(gòu)和弦來進行演奏的,聽感上比較空曠、線條性明顯,配合琶音伴奏可以給人帶來流水感。而后四個小節(jié)則主要模仿水從高落低,再從低沖高的意境。最終第9小節(jié)用省略三音徵和弦的最高徵音進行演奏,結(jié)束引子部分;第二首部,這一部分的樂段A共有22小節(jié),具有收攏性、不對稱性特征,包含四個樂句,起承轉(zhuǎn)合十分明顯,并且在原曲旋律走向基礎上加入了兩個波音,填補了歌詞、人聲的空缺,擬真了河流的波動。而在該樂段的第3部分中,采用了復調(diào)手法讓樂句織體變得豐富。另外,該樂段的最后五小節(jié)均采用了四五度音程結(jié)構(gòu),這也使得整個樂段的變化更加豐富;第三中部,這一部分的樂段B在調(diào)性上有三次變化,包括E徵、G徵、A徵,結(jié)合琶音模擬了流水洶涌的景象,在意象上顯得曲折、湍急;第四再現(xiàn)部是樂段A的再現(xiàn),但兩者存在差異(差異不大),即再現(xiàn)部的再現(xiàn)A樂段使用到了比較細小的裝飾音,這是其與首部A樂段的差別。但在第4樂句上,鋼琴版《瀏陽河》對尾聲進行了擴充,將旋律改為八度,且用到了較快的琶音,意在塑造最后一次情感爆發(fā),也是樂曲的第二次高潮;第五尾聲部,這一部分的旋律是一個漸緩過程,但主要重復《瀏陽河》4個主題樂句的最后一句,最終從琶音上行至最后一個和弦,全曲演奏完畢。
在《瀏陽河》鋼琴作品彈奏中引子部分的觸鍵技巧基本要求為:彈奏時要用手臂帶動手腕,不可有過多多余動作(盡可能少),以免彈奏時難以迅速找到彈奏位置,影響彈奏質(zhì)量。該作品引子部分的觸鍵技巧有二,分別為左手六連音以及雙手交互,靈活、正確的使用這兩個技巧才能營造出水流感,激發(fā)聽者想象。首先在引子部分的中間聲部,該部位的節(jié)奏是2對3,左手旋律為低八度再現(xiàn),要求彈奏連貫、節(jié)奏準確,隨后進行左手主旋律交叉彈奏,過程中要注重情感投入,要求做到形神并重,同時在樂段的彈奏中要做到主題旋律變奏,不能完全與主旋律一致。其次針對引子的尾聲部分,觸鍵彈奏的難點是六連音,這里除了要注意節(jié)奏以外,還要重視彈奏時的音程關系,體現(xiàn)六連音的輕重急緩。另外,引子部分的右手觸鍵技巧也不容忽視,彈奏者要用右食指觸鍵,借助掌關節(jié)進行支撐,圍繞《瀏陽河》原曲旋律進行彈奏,過程中一定要將分聲階段的高音旋律摘出,要求突出體現(xiàn),而右手觸鍵彈奏時左手也要負責和弦伴奏的分解工作,按鍵方法與右手一樣。通過這種按鍵方式,能夠讓引子部分的左右手彈奏發(fā)聲相互交融,易于營造背景、意象,激發(fā)聽者情感共鳴[4]。
《瀏陽河》鋼琴作品主體部分的彈奏重點是樂段的低音部分,該部分的主要觸鍵技巧為聯(lián)奏。連奏技巧的基本要點有:(1)不應當用指尖按鍵,建議改為指腹觸鍵;(2)觸鍵時的高度要相對較低,同時保持平穩(wěn),有利于觸鍵切換,以免跟不上節(jié)奏;(3)觸鍵速度當根據(jù)歌曲演奏要求來變換,如《瀏陽河》鋼琴作品主題部分的演奏要求是先慢后快,則連奏的觸鍵速度就要先緩后急,但必須保障每個音足夠柔和、清晰,否則聽感會變得比較模糊;(4)觸鍵的方式要柔和,力度不要過大,具體方式包括推、拉、掛、摸等,《瀏陽河》鋼琴作品主題部分建議采用掛式;(5)觸鍵時手臂應當盡可能保持水平位置,以免手臂的重量導致雙手失衡,又或者導致手指不夠穩(wěn)定;(6)連續(xù)觸鍵時一定要注意每個音之間的過渡關系,要求保持上部重力平穩(wěn)傳遞,這樣鋼琴發(fā)聲才會圓潤連貫。除主題部分的低音部分以外,該部分和弦部分、長音部分的彈奏同樣有嚴格的觸鍵技巧要求,這兩個部分的觸鍵手法以柔和為主,在需要彈奏裝飾音時要使用右手,過程中右前臂放松,根據(jù)作品音樂的旋律、節(jié)奏變換,用右食指、中指進行連奏演奏,而左手要以左前臂帶動手腕,用滑動的方式進行彈奏,過程要求自然、連貫,配合右手完成同步演奏。另外,當演奏到主題部分的第18至19小節(jié)時,彈奏者需要用左右手連續(xù)觸鍵,過程中雙手應當盡可能的放松,也用前臂帶動,這樣能保障每個音完美銜接,音色也能得到很好的控制。
《瀏陽河》鋼琴作品變奏部分的觸鍵彈奏難點是六連琶音,這是這首鋼琴作品變奏部分的亮點,因此一定要妥善處理。根據(jù)王建中先生的彈奏技巧,在彈奏六連琶音時還要融入連奏觸鍵技巧,其中連奏觸鍵技巧在上文(2.2)已有論述,此處就不多加贅述,只需要根據(jù)變奏部分的要求來合理變化即可,而針對六連琶音本身的觸鍵技巧,彈奏時彈奏者必須充分利用整條手臂的力量去帶動手腕轉(zhuǎn)動,手指要恰到好處的進行觸鍵,這樣才能通過六連琶音體現(xiàn)變奏部分歡快情感,襯托出該部分的背景。另外,《瀏陽河》鋼琴作品變奏部分的觸鍵彈奏技巧還有兩個要點值得注意:(1)當彈奏到樂曲的中聲部時,必須突出過程中的高聲部分,讓彈奏效果層次分明;(2)當彈奏到樂曲的低聲部時,觸鍵手臂要保持放松狀態(tài),利用前部力量帶動手指敲擊琴鍵,否則容易形成拖音的現(xiàn)象。
《瀏陽河》鋼琴作品間奏部分的彈奏要求為:用全曲過渡方式進行節(jié)奏轉(zhuǎn)變,適用中強、中弱力度彈奏,左右雙手彈奏需要相互配合,不可有沖突,做到音色統(tǒng)一,同時把控音域范圍。圍繞間奏部分的彈奏要求,在觸鍵技巧上彈奏者首先要注意觸鍵時手腕的位置及觸鍵力度,根據(jù)旋律音色特征來進行彈奏,同時王建中先生的彈奏示范中用到了重疊觸鍵的技巧來體現(xiàn)“滑腔”這一民族元素,即滑腔本屬于戲曲聲樂的演唱技巧,特征是從前一個音滑入后一個音,過程沒有中斷,雙音無縫銜接,因此用重疊觸鍵方法可以體現(xiàn)滑腔,但使用重疊觸鍵體現(xiàn)滑腔的難度非常高,如果不是非常熟悉《瀏陽河》鋼琴作品,且彈奏技巧熟練度很高,可以不考慮使用這種觸鍵技巧,而如果能體現(xiàn)滑腔,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音色進行修飾,可謂畫龍點睛之筆。
歌曲版本的《瀏陽河》本就是傳世經(jīng)典,待王建中先生將其改編為鋼琴作品后,更是讓這首樂曲有了別樣魅力。而鋼琴彈奏不同于演唱,要完整的演奏《瀏陽河》鋼琴作品,彈奏者就必須對樂曲旋律、節(jié)奏、結(jié)構(gòu)、主題以及觸鍵技巧有充分的了解,這樣才能正確彈奏,并投入自身情感,其中觸鍵時的手臂狀態(tài)、觸鍵方式等是關鍵要點,彈奏者當予以關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