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瀟悅
(阿壩職業(yè)學院,四川 阿壩州 623200)
由于法律職業(yè)能力訓練是具有任務可分解、指標可量化的特點的,那么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采用任務驅動法也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這種教學方法更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在為每一名學生指派任務的同時對全體學生進行分組,讓每一名學生都有表達自己以及展現(xiàn)自己的機會,注重提升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教師在準備教學內容時,就應在綜合考慮班級學生實際情況和自身特點的基礎上對各類與法律相關的職業(yè)能力進行有效分解,并將分解后的任務指標講解給學生。進行法律實務課的教學工作時,學生在課堂上學習時應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和開放性,教師更應起到的是輔導和指引的作用,學生在明確各自學習任務的基礎上應敢于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并善于用自己所學習的法律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無論是在課堂學習還是去實訓基地學習,任務驅動法的適用性都是很強的,而為了更好地保證法律實務課的教學效果,教學中就要確保各個教學任務的有序完成[1]。
法律實務課的關鍵內容就是實務,教學中的重點內容也是通過讓學生感受真實的辦案過程去訓練他們的實踐能力,而在仿真場景下的實操訓練法則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方法。在法律實務課程中進行實踐課的教學能夠為學生創(chuàng)建更加真切并且具體的教學環(huán)境,學生在深入到具體法律案例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各項法律技能。應聘請一些專業(yè)的法官和檢察官來高校課堂或是實訓基地進行教學并講解相關法律知識,通過對學生進行手把手的教學讓學生在真實的案件處理過程中逐步掌握案件處理的思路和具體方法,提升他們的實際案件的處理能力。這一教學方法對實踐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們必須具有大量豐富的實際處理案件的經驗,而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更像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師徒關系,徒弟模仿并學習師傅的操作方法和步驟,遇到問題時應立即向師傅請教,從而逐步提升自己的辦案能力[2]。
對于高校的法律實務課程來說,教學中進行大量的演示以及真實的案件模擬是非常必要的,而將學生送到真正的法律實務工作崗位進行工作和學習也是一項重要措施,這樣能夠大大提升學生利用所掌握的理論知識和辦案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能夠更好地檢查教學的實際效果。教師應將整個教學計劃分成若干個模塊,在有較強關聯(lián)性的若干個模塊的教學內容完成后就可以按照計劃將學生送到法律事務所、法院以及檢察院等部門中進行鍛煉,讓學生們去處理真實案件,從而不斷積累自身的工作經驗。僅僅依靠案件的模擬訓練是很難培養(yǎng)學生的法律職業(yè)倫理能力的,一定要讓學生在真實的辦案過程中去理解具體的法律知識和感受真實的辦案環(huán)境,課堂教學中應幫助學生掌握更為全面的理論知識,這樣在實際鍛煉中才能提升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大大提升教學的針對性和科學性。
為了更好地提升學生的法律辯論能力,在教學中大量的資料展示以及實踐訓練指導是非常必要的,而定期的組織辯論競賽也是很重要的策略,可定期組織模擬法庭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進行法律辯論,并科學地設置教學環(huán)節(jié)來提升學生的臨場應變能力和溝通表達能力,要想完成一場高水平的法律競賽是需要做很多準備工作的,那么就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去分別進行,并根據(jù)各組的時間提前進行演練,針對演練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也要及時請教教師,通過組織競賽這一實踐教學活動能夠大大提升教學的整體質量。
為了更好地推行高校法律實務課“雙師多域協(xié)同”的教學模式,那么一項重要的創(chuàng)新舉措便是高校應與實務部門共同構建更為全面并且科學的協(xié)同育人體系,對于與高校建立合作關系的法律相關單位,高校的法律實務課的實踐教師一定要精心挑選,同時要與他們的所在單位提前進行溝通,只有在單位允許的情況下,法官和檢察官等實踐課教師才能到高校進行授課,這樣才不會違反他們的工作紀律。法律實務課進行案件模擬教學時是要用到大量的卷宗材料的,同樣也要經過卷宗材料所屬單位的同意后才可在教學中使用,并且在教學全過程中一定要對這些卷宗材料進行妥善的存放和保管,與之無關的人員是不能查看的。應與合作單位簽訂具體的協(xié)議后才能共同建立實訓基地,在協(xié)議中應明確教師聘用、案例收集和改編、教學方案制定等內容,確保各項教學活動的有序實施[3]。
在新形勢下高校的法律實務課教學中推行協(xié)同式育人體系,這對高校教師的理論教學能力和實踐教學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高校就必須組建一支更為專業(yè)并經驗豐富的高素質師資團隊。通常情況下,高校與當?shù)厮痉▽嵺`部門都是存在相應合作關系的,那么高校就應在全面掌握本校實際情況以及學生自身特點的基礎上挑選出更加專業(yè)的實務老師、律師、法官以及檢察官在擔任實務教師時主要負責案件的演示、組織學生進行模擬以及對大家進行點評和評價等工作,在教學資料的編寫中也能夠發(fā)揮出重要作用,而校內的法律專業(yè)相關教師則主要負責組織校內教學活動、設計教學大綱、建設校內實訓室以及銜接校內校外教學計劃等工作,他們自身應具備豐富的法律學科的理論知識,并且也應具備一定的實踐經驗,確保所制定的教學方案和教學目標能夠與現(xiàn)階段職業(yè)能力培訓的需求相適應。
對于高校的法律實務課教學工作來說,其一定要充分保證所采用的教材內容的靈活性和實用性,校內教師以及校外的實訓課教學用共同制定所采用的模塊教材,而教學也必須與教學大綱的具體要求相匹配。模塊教材的重點并不在鋪滿大量的法律課知識,其應重點去指導學生如何進行自主學習,在教材中針對學生應具備的各項職業(yè)能力都應設置相應的學習指導材料,應包括職業(yè)能力指標。辦案指引、能力訓練方法以及背景知識等多方面內容,同時還應配備相應實踐教學指導手冊,教學資料應配備齊全,從而保證教學效果的有效提升。
為了更好地評價法律實務課學生的學習效果以及職業(yè)能力的掌握情況,那么高校就應在充分考慮校內實訓部門意見的基礎上制定更為全面的考核方案和評估體系,為了更好地掌握學生的職業(yè)能力情況和理論知識學習情況,應將技能應用、技能掌握、知識理解和學習態(tài)度等多方面內容納入評估體系中,考核方式應更注重學生的全部學習過程,綜合地評價學生的實踐活動和實際辦案效果,選擇多元化的考核主體從而更加客觀公正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4]。
通過以上的論述,我們對法律實務課“雙師多域協(xié)同”的主要教學方法及教學創(chuàng)新路徑兩個方面的內容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探討。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在高校法律實務課中運用“雙師多域協(xié)同”的教學模式是具有重要意義的,其能夠密切學生和教師之間的關系,同時也大大提升了高校法律實務課的整體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