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敬欣 吳蘇婉 楊 樂
(宿遷學院外國語學院 江蘇 宿遷 223008)
基礎日語是高校日語專業(yè)開設的一門重要課程,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育課程。新課標教學改革對日語專業(yè)課程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為了促進日語專業(yè)教學質量提升,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教師應注重學生日語詞匯和日語理解能力的提高及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日語與漢語的特殊性、中日兩國的文化差異,增加了學生學習日語的困難,也增加了實際教學中的難度。[1]將微課逐步應用到基礎日語課程教學中,可以切實改善基礎日語課程教學問題。本文從微課教學內涵及特點出發(fā),探討基礎日語課程中微課建設目標和內容,以及微課用于基礎日語課程教學的重要性、教學策略。
微課教學形式就是運用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技術,將教學內容錄制成短視頻,再通過網(wǎng)絡渠道呈現(xiàn)于課堂或發(fā)布給學生,目的是幫助學生了解更多的學習資源。微課視頻的時長比較短,常常用來講解課堂教學的重難點,或者集中講解某一知識的難點。相比于傳統(tǒng)教學形式,微課視頻教學形式更有針對性、目的性,是引導學生高效學習的有效的教學方法。[2]微課視頻教學形式實現(xiàn)了因材施教,不同層次學生可根據(jù)自己的學習習慣回看視頻內容,促進了學生學習能力提升。
微課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微課視頻比較簡短,時長通常在10分鐘左右;第二,微課教學資源豐富,教學直觀性突出。微課視頻是以情境形式展示知識,而不是以說教形式傳授知識,學習情境的營造,提升了學生學習興趣;第三,便于操作。微課是在信息技術輔助下實施的教學活動,也是借助網(wǎng)絡渠道呈現(xiàn)的教學方式,教師可通過快慢回播等,為學生反復講解難點知識,便捷的操作方法,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學習空間。
明確的學習目標是引導學生進行高效學習的首要方式。在傳統(tǒng)日語課程中,教師會設計多種教學活動,如詞匯學習、交流探討、學術研討等;但過多教學內容的融入,學生難以梳理出學習的主要目標。沒有學習目標的引領,學習效率就無法提升;因此,利用微課開展基礎日語課程教學,需要明確教學目標,完善微課教學內容,為教學改革奠定基礎。完善基礎日語課程的學習資源,既要緊緊圍繞基礎日語課程安排組織教學活動,又要探索日本文化的其他教學資源,如風俗、禮儀、茶道等。融入多種教學資源,既展示了我國教育的開放性,也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3]文化的不同造就了不同語言的不同學習方法。例如日語和韓語課程同為語言類學習課程,但因兩國的環(huán)境、文化、地域、風俗習慣等的不同,教學和學習方法也各異;因此,在微課教學中要加強學習資源建設,幫助學生多渠道了解、學習日語相關內容,進而構建立體教學體系,以促進學生理解能力和運用能力的同步提高。
微課教學形式更好地促進了教育改革,也說明了教育只有與時代同步發(fā)展,才能更利于人才培養(yǎng)。如今科技的日漸發(fā)達,促進了教育的多元發(fā)展,教育欲興國,就必須用時代造就的各種技術去輔助教育,才能更好地推動我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4]微課是信息時代發(fā)展的產(chǎn)物,是基于多媒體教學形式的研究成果,將教學內容錄制成微課視頻并用于基礎日語教學中,應與實際教學密切關聯(lián)、科學運用,從而充分發(fā)揮其重要作用。微課教學的重要性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三方面:
由于微課視頻構建的是一種情景式教學,而不是以說教形式傳授知識。學習情境的營造,使知識點立體呈現(xiàn),提升了學生的理解力和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建立學習自信。
日語學習較為枯燥、晦澀。教學中,如果教師采取照本宣科的教學形式,不但不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還會嚴重打擊學生的學習熱情。而運用微課,教師可以將重難點知識集中在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采用圖像、視頻、聲像等進行講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利于活躍課堂氛圍,提升教學的趣味性。
教師利用微課完成重難點知識講解之后,可利用微課隨堂練形式進行相關練習,幫助學生進一步增加對知識的理解,內化課堂知識。在利用課堂總結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時,也能夠啟發(fā)學生對新知識的探索,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總之,微課用于基礎日語課程,優(yōu)化了傳統(tǒng)教學形式,提升了學習效率,發(fā)展了學生思維能力,對學生綜合能力培養(yǎng)有著諸多的實效性幫助,微課在日語教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要充分發(fā)揮微課教學的重要價值,首先應做好微課與基礎日語課程的融合。在融合基礎課程教學內容基礎上,應積極利用網(wǎng)絡環(huán)境搜集更多的教學資源,以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帶給學生全方位的知識學習。[5]微課是新興的教學形式,許多教師還不能很好地運用。微課視頻不是簡單地將知識點疊加,而是對所有教學內容進行整合,以帶給學生有針對性、實效性的學習內容;因此,在開展以微課為主的日語課程教學活動時,教師需要深入挖掘教材教學元素,并將教學內容錄制成微課教學視頻,從詞匯、句式等方面給學生做深入的講解。此外,在制作微課視頻時,教師還可融入教材背景及文化等知識,借助圖片和視頻,給學生做直觀性的講解。例如,講解日語“敬語”知識,教師可以利用微課視頻向學生介紹日語中關于敬語詞匯的用法,在激發(fā)出學生學習興趣之后,再借助教材內容進行深入講解,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又如,在講解日語的授受動詞時,常規(guī)教學往往會根據(jù)編排逐一講解知識內容,遇到一個動詞記憶一個動詞的使用情況。而學生在完成知識學習后,依然不能將知識很好地串聯(lián)起來,進而影響對知識的使用;但在微課教學中,教師可從教學整體角度,給學生構建與授受動詞特征相關的教學活動,把分散教學變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讓學生對知識有全面的了解。
微課教學視頻的制作流程為:選題、教案編寫、教案錄制、教學實施。制作微課視頻選題是關鍵,教案編寫和教案錄制是核心,而教學實施是重點。雖然微課視頻短小,只有 10分鐘左右的教學時長,但教師也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實施方法,做到與傳統(tǒng)教學相協(xié)調,逐步完善教學內容。在基礎日語課程初期學習階段,學生總會遇到許多相近或相似的語法知識,如果學生對這部分知識概念理解不清晰,就會給學習帶來不利影響。以傳統(tǒng)教學中概念類知識教學為例。教學時,教師習慣以舉例的方式給學生講解,這種形式能收到一定的教學效果,但學生收獲甚微,而且重復講解知識,會讓學生逐漸失去學習興趣。而采取微課教學形式,教師可動態(tài)化地講解概念類知識,即通過圖片和視頻等,讓學生區(qū)分同一類概念,再通過知識間的關聯(lián)性,讓學生去記憶。這種直觀的教學形式,更利于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具體實施時,首先,利用微課創(chuàng)建富有趣味性的課前導入,即將要學習的內容集中展示在一個視頻中,讓學生有一個基本認知;其次,利用微課視頻講解重難點知識,實則就是抽象知識的形象化、直觀化、具體化。以這種形式講解日語知識時,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如利用微課視頻的快慢播放功能,讓學生回顧學習內容。在教學中,教師應當給學生足夠的思考空間,不能在學生遇到問題時,直接告訴學生答案;應注重引導和思維點撥,給學生思考方法和思考空間,為學生奠定自主學習的基礎。最后,教師可利用微課視頻引導學生回顧、總結學習內容。如通過視頻展示總學習目標,讓學生概括總結;或者通過呈現(xiàn)每個支線學習任務,讓學生梳理學習內涵。課堂教學是個整體,而微課教學操作靈活;因此,教師可將微課教學貫穿于日語教學的各環(huán)節(jié),為學生綜合素質提升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但是,無論將微課教學用于哪個環(huán)節(jié),教師都要注重教學視頻的簡潔,不要過于花哨,以免影響教學效果。當然,也不能完全依賴微課講解知識,要在適當教學環(huán)節(jié),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和實踐的機會,以突出教學核心。如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微課視頻教學為指引,通過適當?shù)膸熒樱瑔l(fā)學生思考,以培養(yǎng)學生探索問題的學習品質。
微課是目前各級各類學校教學中普遍運用的現(xiàn)代化教學形式,而日語專業(yè)基礎日語課程中微課教學形式的運用還處于探索階段。就目前日語課程中存在的諸多教學問題而言,微課教學形式無疑是優(yōu)于傳統(tǒng)教學形式的最便捷的形式。運用微課,既可豐富教學內容,也可增加教學直觀性,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日語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作為日語教學工作者,應不斷探索微課教學形式,并不斷將其運用于實際教學,以達到培養(yǎng)綜合型人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