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波
(深圳市福田公證處,廣東 深圳 518000)
在互聯(lián)網中,我們常常會采用他人的肖像來制作成為表情包,部分網友發(fā)布表情包的目的往往是為了調侃他人的出丑。我們也會對他人的聲音或者行為進行模仿,模仿的目的常常是為了取笑他人,這些行為都形成了對他人人格權的侵害,會對當事人的名譽權和其他權利造成影響。
因此,互聯(lián)網背景下,我們不僅要正確認識到人格權侵權的特點,也要了解人格權維權的缺陷,正確認識公證在人格權保護中的重要性。
互聯(lián)網的出現(xiàn),對于我們的生活造成了翻天覆地的影響,同時對于我們的人格權保護也造成了影響?;ヂ?lián)網具有的開放性,使得我們的人格權在互聯(lián)網上極容易受到侵犯,從而導致自身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ヂ?lián)網背景下,人格權的侵犯具有幾個明顯的特點,首先,侵權主體具有明顯的隱蔽性和特殊性?;ヂ?lián)網背景下,大多數(shù)網友都是以匿名的形式來進行接收和傳遞信息的,在接收和傳遞信息過程中極容易出現(xiàn)侵犯他人人格權的情況,但是由于是匿名的狀態(tài),受侵權人很難確定侵權人的真實身份,從而影響了后續(xù)的維權[1]。雖然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可以借助IP地址來尋找行為人,但是大部分當事人沒有這個條件來使用該技術,從而很難尋找出侵權主體的真實身份。
互聯(lián)網背景下,關于人格權的侵權,侵權客體是具有很強的集合性,主要體現(xiàn)在同一個侵權行為。侵權客體集合性最典型的案例就是網絡暴力,侵權人通過在互聯(lián)網上非法發(fā)布他人的真實姓名、家庭住址、工作單位等隱私信息,從而導致當事人在互聯(lián)網上被多人謾罵,進而影響當事人的社會形象。
部分侵權人更是直接采用電話騷擾或者恐嚇的方式來對當事人進行人格權的侵害,使得當事人的名譽權和健康權都受到了侵犯。
互聯(lián)網背景下,關于人格權的侵權行為是具有很強的易發(fā)性特點。網友在進行相關網絡空間的注冊后,網友的個人信息以及其他隱私數(shù)據都會被保留在網絡當中。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一些不法分子借助一些信息技術在網絡上獲取他人的隱私信息,從而威脅到他人的隱私權。如果不法分子將當事人的隱私在網絡上發(fā)布出去,不僅會侵犯到當事人的隱私權,也會對當事人的名譽權以及其他權利造成侵犯。而且由于網絡的開放性,信息的傳遞速度是飛快的,所以當事人的隱私信息在網絡上散播,其影響范圍非常廣泛。網友對于他人人格權的侵犯方式也是極為容易的,在接收到相關信息后,網友可以隨手地進行轉發(fā),并且進行簡單的編輯,這些行為都會對當事人的人格權造成侵犯[2]。
網絡的開放性以及快速性,使得信息能夠快速地在網絡空間中傳播開來,因此關于當事人的隱私信息或者一些虛假信息,通過相關團隊的惡意操作,能夠快速在互聯(lián)網中傳播,從而對當事人的人格權造成侵犯,對當事人的社會形象造成極大的損失。而且互聯(lián)網的門檻較低,部分網友的認知能力較差,信息判斷能力較差,所以針對一些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在沒有得到相關證實的情況,也會輕易進行轉發(fā)和傳播,從而使得信息傳播范圍不斷地擴大。所以互聯(lián)網背景下,人格權的侵權結果是存在明顯的易擴散性特點,從而對當事人的各項權利造成無法挽救的損失。
當前社會是一個言論自由的社會,特別是在互聯(lián)網背景下,人們更是可以隨意在互聯(lián)網上發(fā)布自己的意見和看法。言論自由是我國《憲法》賦予公民的一個權利,是指我國公民可以自由地發(fā)表自己的思想和觀點,并且對思想消息進行傳遞。
但是關于言論自由的界定,是具有一定的范圍。如果是和公共利益相關的事件和人物,我國公民是具有絕對的言論自由權利,但是如果是涉及個人的隱私或者行為,公民的言論自由則是基于不侵犯他人合法權益的范圍之內。所以互聯(lián)網背景下,我國公民的隱私權、名譽權與我們的言論自由權利之間是存在一定的沖突,我國公民在行使言論自由權利時,必須要基于不侵犯他人權益的前提,這才能確保言論自由的合法性。關于人格權侵權的賠償懲罰是比較低的,而且全國的標準不統(tǒng)一。結合目前人格權侵權的案例中,除了涉及明星外,其他的賠償金額大部分都是幾百到幾千不等,懲罰力度不高,導致人們對于人格權侵權的認識不夠深刻[3]。
此外,部分侵權案例,由于證據不足,常常都是不了了之,無法追究相關人員的法律責任,這些問題都極大地影響了互聯(lián)網背景下關于人格權維權工作的開展效果。
互聯(lián)網背景下,我們的人格權容易受到侵犯,為了切實保護好我們的人格權,做好公證至關重要。要對侵權人進行追責,先要保護好相關的證據,但是在追責過程中,部分證據容易滅失或者難以取證,進而影響之后的證據提取。特別是針對電子證據,相關部門要做好保全證據公證工作,確保該證據在日后的維權中得以應用,特別是要保全在互聯(lián)網上容易滅失或者篡改的證據。
傳統(tǒng)模式下,保全證據公證,通常采用拍照或者錄像的方式,但是互聯(lián)網背景下,人格權侵權的形式多樣化,在采取證據時要拓展辦證思維。公證員要結合案情的細節(jié)和當事人的需求來為當事人設計后續(xù)的維權方案,比如要明確分析該侵權行為是侵犯當事人哪一種人格權。公證最基本的效力是證據效力,因此互聯(lián)網背景下,要做好人格權的維權工作,必須要做好保全證據公證以及其他公證事項。
公證機構結合當事人的法律需求,通過對案件事實進行梳理,結合適用的法律條例來對案件事實進行評價;最后對案例以及當事人的法律需求提出相關的建議。針對人格權維護的公證工作,相關公證機構也可以以法律意見書的形式來對當事人提供相關的法律服務,從而保護好當事人的人格權。
和其他權利相比,人格權是一項抽象的權利。在互聯(lián)網背景下,關于人格權的侵權形式多樣化,而且我國《民法典》施行時間不長,關于人格權維權的參考案例不多,因此作為公證人員,必須要以專業(yè)的知識和豐富的經驗來梳理案件事實,并引導當事人采取何種方式進行維權。比如,公證人員可以通過出具法律意見書的方式來對侵權的情況來進行說明,并且進行詳細分析,從而幫助當事人減少不必要的維權成本。為當事人出具公證書是公證人員開展服務的重要手段,出具公證書后,公證人員還應當繼續(xù)為當事人提供證后服務,并且做好指引工作。
比如,公證人員可以引導當事人通過使用公證書來向相關侵權平臺下架侵權內容,并且向法院申請人格權行為禁令,減少侵權內容的傳播,切實保護自身的人格權[4]。
互聯(lián)網的出現(xiàn),對傳統(tǒng)的公證行業(yè)造成了一個深刻的影響。所以在互聯(lián)網背景下,優(yōu)化好當前的公證服務十分重要,借此進一步提升公證的服務質量?;ヂ?lián)網背景下,電子證據是存在很大的時效性的,所以傳統(tǒng)的保全證據公證是很難確保證據的及時性,因此公證人員可以借用云端在線存證平臺,借助互聯(lián)網技術來對證據進行固定。
這樣可以大大地保證了證據的及時性,通過將證據及時地存放在云端平臺,保證了證據的有效性。此外,公證人員還可以借助互聯(lián)網技術來實現(xiàn)遠程視頻辦理公證、在線核查證明材料等內容,從而有效地提升證據固定的效率。因此,互聯(lián)網背景下,雖然給公證帶來了相關的挑戰(zhàn),但是與此同時也帶來了發(fā)展機遇,因此公證機關要加強對互聯(lián)網技術的分析和運用,借此來優(yōu)化當前的公證服務。
總而言之,互聯(lián)網背景下,做好公證,對于保護公民的人格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僅可以保全證據,還可以起到優(yōu)化公證服務的作用。因此公證機構,必須要正確認識到互聯(lián)網背景下,人格權侵權的特點以及維權存在的缺陷,結合實際來采取更為創(chuàng)新和針對性的方式來幫助當事人保全證據,引導當事人做好相關維權措施,切實保護好我國公民的人格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