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立新
(中國銀行吉林省分行,吉林 長春 130061)
近年來,商業(yè)銀行國內市場的激烈競爭和“一帶一路”的深化發(fā)展,推動我國銀行海外機構迅速增加,經營廣度和深度不斷加大。我國銀行的海外機構作為當地市場的“外資銀行”,如何更好地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拓展當地市場,甚至成為當地主流外資銀行,需要廣泛吸收和借鑒各方經驗。而國際先進銀行同業(yè)如何在中國市場塑造核心競爭力,不同銀行亦展現出不同的特點,有經驗也有教訓,值得我們分析和思考。
傳統(tǒng)的杜邦分析法是以權益凈利潤率為核心,通過對其分解,展示出影響盈利能力的各類因素。杜邦分析法是從財務角度評價公司盈利能力的經典方法,其利用幾種主要財務比率之間的關系來綜合分析企業(yè)的財務狀況。其傳統(tǒng)公式為:權益凈利潤率=總資產利潤率*權益乘數=營業(yè)利潤率*總資產周轉率*權益乘數。這一研究思路同樣適用于商業(yè)銀行,但與一般企業(yè)不同,商業(yè)銀行經營的是資金,需要更高的風險管理能力,商業(yè)銀行更加看重盈利和風險的平衡能力。
本文繼續(xù)以權益凈利潤率作為分析商業(yè)銀行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標,但在此基礎上結合商業(yè)銀行自身特點,調整了杜邦分析法中的各項傳統(tǒng)指標,從業(yè)務發(fā)展和風險管理兩個維度出發(fā),重新構建適合商業(yè)銀行的分析模型。改進后的杜邦分析模型為:
權益凈利潤率=權益撥備前稅后利潤率-權益減值損失率=權益乘數*總資產撥備前稅后利潤率-權益減值損失率=(總資產/所有者權益)*(撥備前稅后利潤/總資產)-減值損失/所有者權益=(貸款/所有者權益+存拆放同業(yè)/所有者權益+其他資產/所有者權益)*(利息凈收入/資產總額+非息收入/資產總額-業(yè)務及管理費/資產總額-其他支出/資產總額)-減值損失/所有者權益。
業(yè)務發(fā)展能力方面,考慮到減值損失體現銀行的風險管理能力,大量的貸款損失準備一般并不能稅前扣除,因此所得稅費用和撥備前利潤的相關性更強,故對業(yè)務發(fā)展的衡量選用了撥備前稅后利潤作為核心指標。同時,在能夠滿足流動性、杠桿率等各種監(jiān)管指標的前提下,權益乘數體現的是銀行的資產擴張能力,也屬于業(yè)務發(fā)展指標。風險管理能力方面,核心指標選用了權益減值損失率,該指標主要是衡量風險對于當年盈利能力的影響,其他主要指標還包括不良率、撥備覆蓋率、總資產風險含量(風險加權資產/總資產)、貸款投向的行業(yè)結構等,這些與銀行的核心資產貸款相關性更強。
杜邦分析模型主要使用比率指標進行分析,資產規(guī)模過小或差異大會導致比率指標失真或缺乏可比性,因此本文以總資產規(guī)模作為參考指標,選取資產規(guī)??壳暗?0家外資銀行進行研究比較(東亞銀行2020年報未能獲得,故未將其納入)。2020年是外部經營風險明顯加大的一年,各家外資銀行的盈利能力均出現了下滑,此時研究外資銀行的競爭力差異更具有參考價值,加之本文重在各銀行的相互比較,因此選取2020年末銀行經營的橫截面進行比較研究(指標計算均使用2020年末數據,文中數據計算誤差是由四舍五入所致)。
選取的10家外資銀行及其杜邦分析如下:
恒生銀行7.2%=10.59%-3.39%=10.33*1.03%-3.39%=(5.44+0.46+4.43)*(1.65%+0.37%-0.98%-0.01%)-3.39%;
花旗銀行7.5%=9.69%-2.19%=8.55*1.13%-2.19%=(2.68+1.06+4.81)*( 1.06%+1.78%-1.54%-0.17%)-2.19%;
渣打銀行5.92%=9.11%-3.19%=11.67*0.78%-3.19%=(3.98+1.95+5.74)*( 1.40%+0.83%-1.34%-0.11)-3.19%;
匯豐銀行6.94%=8.87%-1.93%=10.94*0.81%-1.93%=(4.13+1.59+5.22)*( 1.35%+0.73%-1.32%+0.05%)-1.93%;
星展銀行1.46%=8.36%-6.90%=11.23*0.74%-6.90%=(3.46+2.98+4.79)*( 1.30%+0.71%-1.25%-0.02%)-6.90%;
大華銀行1.54%=5.33%-3.79%=11.41*0.47%-3.79%=(5.13+1.79+4.49)*( 1.23%+0.55%-1.29%-0.02%)-3.79%;
華僑銀行3.96%=4.25%-0.29%=7.45*0.57%-0.29%=(2.97+0.94+3.54)*( 1.29%+0.78%-1.24%-0.26%)- 0.29%;
SMBC銀行4.65%=4.36%+0.29%=7.6*0.57%+0.29%=(2.08+2.99+2.53)*( 0.77%+0.80%-0.79%-0.21%)+0.29%;
MIZUHO銀行4.76%=3.96%+0.80%=8.35*0.47%+0.80%=(2.87+2.89+2.59)*(0.80%+0.67%-0.78%-0.22%)+0.80%;
MUFG銀行4.24%=3.62%+0.62%=7.24*0.50%+0.62%=(2.05+2.55+2.64)*( 1.23%+0.70%-1.21%-0.22%)+0.62%。
權益凈利潤率最高的是花旗(7.5%),最低的是星展(1.46%)。業(yè)務發(fā)展能力方面,若按權益撥備前稅后利潤率的水平來分組,可以劃分為兩組,第一組五家銀行(恒生、花旗、渣打、匯豐、星展)的權益撥備前稅后利潤率指標處于8%-11%之間,第二組的五家銀行(大華、MIZUHO、SMBC、華僑、MUFG)該指標處于3%-6%之間,第一組明顯高于第二組。風險管理能力方面,星展銀行權益減值損失率(6.90%)遠高于其他銀行,導致其權益凈利潤率在10家銀行中最低。與其他外資銀行相比,三家日資銀行2020年度減值損失均為回撥。
1.權益撥備前稅后利潤率
第一組銀行的權益乘數和總資產撥備前稅后利潤率均明顯高于第二組,花旗銀行權益撥備前稅后利潤率(9.69%)較強,其權益乘數在第一組中明顯偏低但其總資產撥備前稅后利潤率(1.13%)水平最高。星展在第一組中權益乘數偏高但總資產撥備前稅后利潤率最低,其在第一組中權益撥備前稅后利潤率(8.36%)最弱。大華在第二組中總資產撥備前稅后利潤率明顯低于所有銀行但其權益乘數遠高于其他銀行,因此其權益撥備前稅后利潤率高于第二組其他銀行,與此同時其權益其減值損失率偏高導致其在第二組中權益凈利潤率最低。
2.權益乘數
星展銀行權益乘數(11.23)偏高主要是由于貸款以外的資產(主要是存拆放同業(yè)等低息資產)占比偏高所致,其貸款占比在第一組銀行中最低,三家日資銀行也體現出貸款在其權益乘數中的比重偏低的特點,其存拆放同業(yè)的占比甚至高于貸款占比,這個結構導致這幾家銀行總資產撥備前稅后利潤率處于較低水平。較為特殊的是,花旗的權益乘數中同樣出現貸款占比較低的情況,但其總資產撥備前稅后利潤率在第一組銀行中最高,需要進一步分析。
3.總資產撥備前稅后利潤率
花旗非息收入占比遠高于其他所有銀行兩倍以上,雖然其利息凈收入占比在第一組銀行中最低且支出項目占比也最高,但其總資產撥備前稅后利潤率(1.13%)仍然高于其他所有銀行,這是其權益撥備前稅后利潤率能夠排名第二的關鍵因素。星展利息凈收入占比在第一組銀行中較低,非息收入占比也不搶眼,成本控制相對較好但不突出,其總資產撥備前稅后利潤率(0.74%)在第一組中最低。大華在第二組中權益乘數遠高于其他銀行但其總資產撥備前稅后利潤率(0.47%)明顯低于所有銀行,主要是非息收入占比偏低,以及營業(yè)支出占比較高所致。
總之,業(yè)務發(fā)展能力方面,花旗在非息收入方面具有與眾不同的競爭優(yōu)勢,從其年報披露信息看,主要來源于其代客境外理財手續(xù)費收益和投資收益,具有鮮明的特點。星展在第一組中偏弱,其利潤率偏低,主要依靠權益乘數提高其綜合表現,需要積極拓展貸款等主要生息資產才能提高盈利能力。大華與星展類似,在第二組中主要依靠權益乘數提高其綜合表現,其貸款方面表現尚可,但需積極拓展非息收入并同時加強成本控制來提高其盈利能力。其他銀行表現則相對均衡。
1.主要風險指標
年報數據顯示,星展銀行權益減值損失率最高,其不良率在全部銀行中最高,撥備覆蓋率(183%)在全部銀行中最低,顯示貸款質量對其經營影響較大。第一組中匯豐權益減值損失率(1.93%)最低、總資產風險含量(57%)最低、不良率(0.19%)最低、撥備覆蓋率(800%)最高,雖然貸款撥備率較低(1.52%),但考慮到其貸款規(guī)模較大以及撥備覆蓋率較高的因素,該銀行抗風險能力較強。大華與華僑相比,2020年減值損失計提較多(3.79%),影響了其整體表現,其總資產風險含量在第二組銀行中較低、不良率較低、撥備覆蓋率較高,2020年減值損失計提較多是對過去貸款質量風險的釋放。第二組中的三家日資銀行資產規(guī)模遠高于同組的大華和華僑銀行,受其資產結構的影響其盈利能力不強,但基本沒有不良貸款。
2.貸款投向結構
年報數據顯示,不良率最低的三家日資銀行的貸款投向中制造業(yè)占比在全部10家外資銀行中高居前三名,分別達到48%、43%和61%。其次是花旗與匯豐,這兩家銀行在制造業(yè)的貸款投向也比較高,分別為34%和23%。與此同時,三家日資銀行在房地產業(yè)的貸款占比相對最低,僅為3%、6%和2%。而恒生、大華、華僑、星展投向房地產業(yè)的貸款占比分別為25%、25%、20%和22%,在其全部貸款投向占比中最高或接近最高。而其中恒生和星展銀行的不良率在10家銀行中最高,分別為1.05%和1.1%。投向個人信貸的貸款占比較高的是花旗(37%)、匯豐(23%)、恒生(23%)和渣打(20%),其中花旗和匯豐投向個人信貸的比例超過了投向其他各行業(yè)的比例。個人信貸具有小額、分散的特點,且其中一般以個人住房貸款為主,具有抵押物等風險緩釋因素,因此該資產風險含量較低,能夠提高整體風險管理表現。
總的來看,匯豐規(guī)模大業(yè)務品種全,業(yè)務結構較為均衡,花旗業(yè)務特色鮮明,輕資產業(yè)務占比多。渣打發(fā)展較為均衡,與匯豐風格相似但規(guī)模約為匯豐的一半。恒生和三家新資銀行貸款投向中房地產業(yè)較高,值得關注。三家日資銀行資產規(guī)模居中但基本沒有不良貸款,貸款投向以制造業(yè)為主,風險偏好頗具特色。
近年來某外資銀行出現了由于貸款投向的商業(yè)地產項目問題而計提大額減值損失,過去幾年的利潤化為烏有,這是典型的風險偏好的問題。一個角度看是政策性風險帶來的影響,國內房地產業(yè)的治理整頓對銀行經營產生了影響,另一個角度看是銀行如何平衡短期效益與長期效益,也就是風險偏好的差異。從2020年報披露信息看,各家外資銀行之間風險偏好差異較大,未來還將繼續(xù)對其經營產生不同的影響。實業(yè)興則金融興,投資于實體經濟是金融業(yè)生存發(fā)展的根本,投資于健康長遠發(fā)展的實體經濟,能夠幫助銀行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
本文的10家外資銀行可以基于規(guī)模和業(yè)務結構劃分為不同的戰(zhàn)略群組,各自具有鮮明的經營特點?;ㄆ煦y行的非息收入及貸款投向結構這兩個特點與其他銀行相比差別較大,說明花旗銀行無論在業(yè)務發(fā)展還是在風險管理方面都建立起了獨特優(yōu)勢。匯豐銀行和渣打銀行則具有業(yè)務發(fā)展均衡的特點,三家日資銀行風險管理方面特色鮮明。因此,我國銀行在海外業(yè)務拓展中,在緊跟國家戰(zhàn)略、服務好“一帶一路”走出去客戶的同時,需要戰(zhàn)略性地考慮自身業(yè)務結構和風險偏好,培育差異化競爭優(yōu)勢。
我國對外資銀行的一些監(jiān)管指標(例如貸款撥備率、撥備覆蓋率等)采用了差異化的監(jiān)管政策,即一行一策,但這需要以監(jiān)管對外資銀行差異化特點的認同為基礎。我國銀行在海外市場拓展中,特別是進入海外市場初期,經營規(guī)模偏小,易受各種監(jiān)管指標的限制而影響自身發(fā)展,因此需要總結自身與眾不同的特點(例如人民幣清算行),盡量爭取有利的監(jiān)管政策,節(jié)約自身資源,以便更好地拓展海外市場。
近年來我國銀行業(yè)實力明顯提升,國際排名不斷上升,但我國銀行海外機構的發(fā)展并不均衡,整體依然偏弱。本文通過對外資銀行在我國市場的競爭力比較分析,提出中資銀行海外拓展的若干建議,希望能夠為我國銀行的全球化發(fā)展提供經驗和借鑒。當然,國際國內市場并不相同,吸收借鑒需要結合自身特點和目標市場實際。在中國經濟發(fā)展日新月異的時代,希望越來越多的中資銀行能夠成長為全球一流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