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師范大學附屬實驗學校 宋中華
2014年初,江蘇省徐州市提出“學講計劃”教育教學理念,包括自主先學、小組討論、交流展示、質疑拓展、檢測反饋、小結反思幾個環(huán)節(jié),其中,自主先學也是學生展開學習的前提,其核心是“先學后教”“以學定教”“以學促教”“能學不教”。
1.教師講授式,自主先學缺乏肥沃的土壤。
一方面,專業(yè)地理教師嚴重缺乏,非專業(yè)地理教師較多;另一方面,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的理念在老教師心中根深蒂固,已經形成教師主講的教學習慣,很難改變,缺乏實施自主先學的動力。
2.教師沒有自主先學經驗,自主先學缺少優(yōu)質肥料。
許多地理教師由于經驗,習慣按照自己的想法來教學,他們不敢把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
3.學生自學能力差,使自主先學缺少優(yōu)良的種芽。
學生地理學習時沒有明確學習目標,動機不強,從自主先學中“叛逃”,獨立思考問題變成了思考人生,討論問題變成了聊天。
4.自主先學課堂管理較難,使自主先學缺少天然溫室。
學校在自主先學課堂管理中重結果,輕過程,沒有形成明確的監(jiān)督和管理系統(tǒng),使教師在自主先學教學改革中漸行漸遠,不能持之以恒。
1.由靜態(tài)至動態(tài),學生動起來。
地理知識具有實踐性、綜合性和區(qū)域性等特點,適合學生主動參與。地理課程要求學生獲得地理基本技能,發(fā)展地理思維能力,初步掌握學習和探究地理問題的基本方法和技術手段。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這樣,學習才能事半功倍。
2.由厭學到想學,讓學生樂起來。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一人“樂”,不如師生眾之“樂”,只有讓學生樂起來,才能培養(yǎng)他們學習地理的興趣。這樣,既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團結合作的精神,也有利于他們樹立信心,形成樂觀向上的性格特點。
3.由權威到民主,讓學生“講”起來。
教師應像對待朋友那樣關心、愛護每一位學生,努力創(chuàng)造寬松、民主的課堂交流氛圍,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在心靈深處認識到交流是自己學習成長的加油站,應該充分把握每一次機會。
1.完善“備課”,向細節(jié)要效率。
教師應充分鉆研教材,了解學生,在充分了解教材和學情的基礎上設計好導學案,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設計的問題包括:學生通過自主先學能解決的問題、學生通過自主先學不一定能解決的問題、學生通過自主先學不能解決的問題。例如,在教學魯教版必修一中的《地理環(huán)境的差異性》時,根據學情,筆者設計了三個問題:一是什么是自然帶、它是以什么來命名的;二是讀圖回答陸地上有哪些自然帶、各種自然帶分別對應哪種氣候類型;三是自然帶與氣候類型在分布上具有什么樣的關系。第一個問題,學生可獨立完成;第二個問題,小組合作才能解決;第三個問題,學生討論后也很難完成,需要點撥。
2.搭建“舞臺”,向信任要發(fā)展。
教師一方面要充分相信學生,把學習的時間和空間交給學生,另一方面要給學生做好自主先學的方法指導。例如,在教學魯教版必修一中的《自然災害與人類——以洪災為例》時,可以讓學生自己備課、上課,充分地信任學生,讓學生在自主先學中不斷地鍛煉自己。另外,教師要給學生自主先學的空間。學生可以帶教材以外的相關書籍,甚至ipad進入課堂,這樣可以增加學生獲取知識的方式和途徑。
3.做好“服務”,向管理要質量。
學校可以把優(yōu)秀的專家和外校名師請進來,對教師進行培訓和指導,也可以讓教師走出去,到自主先學實行較好的學校去參觀學習以汲取經驗。對在自主先學教學中有突出成績的教師,要給予表揚,包括物質上的獎勵,讓先進教師帶動一般教師,發(fā)揮他們的模范帶頭作用,把自主先學做成習慣,讓全校形成自主先學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