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振霞
(黑龍江大學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托馬斯·哈代是19世紀英國著名小說家,作品大多都具有悲劇色彩。英國作家弗吉尼亞·伍爾夫認為哈代是英國小說中最偉大的悲劇大師。悲劇色彩主要體現(xiàn)在他對小說人物的死亡悲劇上;這種死亡情節(jié)的安排離不開哈代宿命觀的影響?!段s的胳膊》也不例外。在這篇小說中,洛奇、羅達和格特魯?shù)氯齻€主要人物都是以悲劇為結局,主要有三個層面的因素:超自然力量、社會層面、個人層面。這三方面的因素最終都歸咎于資本主義發(fā)展所導致的階級沖突。哈代采用宿命論的思想來構思這篇小說,主要是借此來揭露社會現(xiàn)實,諷刺、批判資本主義社會。
超自然力量是哈代獨有的宿命論思想的體現(xiàn),“哈代認為,人所面臨的難題和挫折不僅僅是由人自身造成的,人不過是命運手中的棋子而已,任命運支配和擺布;世界的本性和人的愿望之間并無共同之處,萬物的變遷甚至體現(xiàn)出一種與人作對的邪惡力量。這種‘邪惡的力量’就是他所說的‘由必然性所決定的悲劇’,即‘命中注定的’”[1]1。超自然力量為小說增添了迷信色彩,但通過這種力量揭露了人的命運的不可控性。這種力量主要表現(xiàn)在羅達的夢、格特魯?shù)赂觳采系挠∮浖笆褂∮浵У姆椒ㄉ?。首先看羅達的夢和格特魯?shù)赂觳采系挠∮洝A_達是洛奇家農(nóng)場的一名擠奶工,與洛奇發(fā)生關系,并且生下一個私生子。洛奇是富有的農(nóng)場主,屬于富人階級,而羅達屬于社會底層的窮人階級。兩人之間存在著不可逾越的階級鴻溝。當時社會盛行以財產(chǎn)和門第為基礎的婚戀觀,大都要求婚嫁雙方門當戶對,愛情也只能發(fā)生在同一階層,否則將永遠無法修成正果。因此,洛奇永遠不可能與羅達結婚,盡管他們有了一個私生子。當羅達得知洛奇要娶年輕貌美德格特魯?shù)碌臅r候,寢食難安,在睡夢中夢見格特魯?shù)孪蛩乓Y婚戒指,她便抓住格特魯?shù)率直塾昧Φ厮は虻匕?。格特魯?shù)聛戆菰L羅達,想要跟她做朋友,并告訴她一件苦惱的事:她睡覺時突然感覺胳膊很疼,后來發(fā)現(xiàn)胳膊上莫名地突然出現(xiàn)了幾個手印。令人驚訝的是格特魯?shù)赂觳采系拇掏锤屑笆钟∨c羅達的夢竟然出自同一個晚上,同一個時間。至于出現(xiàn)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用她自己的話說,“難道是我違背了自己的意愿對他人實施了惡的詛咒嗎?”[2]41這一現(xiàn)象就是超自然力量在起作用,羅達的嫉妒讓她做了這樣的夢。由于格特魯?shù)麓媪肆_達的位置,使她與兒子沒有名分,只能在黑暗中生活,羅達的夢才會成真,因此格特魯?shù)赂觳采嫌∮浥c她們二人都有關系。其次說消除印記的方法。格特魯?shù)赂觳采系挠∮涀屗絹碓嚼_。在身體層面,這個印記加速她胳膊的衰老和枯萎;在精神層面,洛奇也由于妻子容顏的衰退而冷落她。身體和精神上的折磨讓格特魯?shù)孪氡M一切辦法讓印記消失。第一次羅達陪她去拜訪了一位巫師,然而巫師告訴她“這個印記無藥可救,這是敵人作用的結果”[2]47。小說在這里并沒有表明巫師是否告訴格特魯?shù)滤臄橙耸橇_達,但是在她們第一次拜訪完巫師之后,從格特魯?shù)聦Υ_達態(tài)度及羅達帶著她兒子離開了這個地方的行為可以推測出格特魯?shù)乱呀?jīng)知道了她的敵人就是羅達,她胳膊上的印記正是羅達詛咒的結果。由于她容顏褪去的速度越來越快,洛奇對待她的態(tài)度越來越冷漠,她想要讓丈夫回心轉(zhuǎn)意的渴望日益迫切,因此她再次拜訪了巫師,極力想要找到使印記消失的方法。這一次巫師告訴她,在絞刑現(xiàn)場,用剛剛被吊死的人的血液滴到她萎縮的胳膊上,就能讓手臂恢復如初。然而到最后,那個被吊死的人卻是羅達與洛奇的私生子。這一超自然的力量造就了一種因果循環(huán)的關系,她們的宿命聯(lián)系在一起:格特魯?shù)略馐芰_達的詛咒,手臂萎縮,而“解鈴還須系鈴人”,羅達的兒子替母親受到了懲罰,成為母親發(fā)出詛咒的替罪羔羊,而羅達也因嫉妒遭受了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的報應。
除這篇小說,哈達的其他多部小說都有宿命論的影子,比如最著名的《德伯家的苔絲》。苔絲最后的命運正是德伯家族在強盛時期做過的相似惡行的報應,亞雷的悲劇命運也正是他自己荒淫無恥的報應。這種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因果報應讓他們都無法擺脫悲劇的結局,如林哲所說:“威塞克斯小說中,也有一些人物的死亡原因是因果報應,作者或?qū)@些人物持否定態(tài)度,或把一些正面人物的死亡歸結到他們的家族曾經(jīng)犯下的罪行上去,這同樣是哈代宿命觀的反映?!盵1]3
“他的宿命觀產(chǎn)生于無數(shù)人民遭受苦難而始終無法解脫的社會現(xiàn)實,有其直接的社會根源。正是他的這種宿命色彩才深刻地表現(xiàn)了廣大勞動人民欲活不成,欲死不能的深受壓迫和蹂躪的悲慘命運。他的宿命觀本身就是對社會的有力揭露和批判。”[3]哈代的宿命觀是維多利亞時代的標記,是這個時代所特有的思想,代表哈代對當時社會的看法。當時的社會因素主要包括貧富差距、縱火案的盛行及以門第和財產(chǎn)為基礎的婚姻觀,而這三方面都是維多利亞時期英國工業(yè)化發(fā)展的結果。首先,維多利亞時代被認為是英國工業(yè)革命的頂點時期,也是英國經(jīng)濟文化的全盛時期,當時英國的經(jīng)濟占到了全球的70%。但是財富分配始終不均,貧富對比十分明顯:一邊是貴族宮殿式的莊園生活,一邊是農(nóng)人破敗的茅屋草舍;一邊是工廠主舒適的生活享受,一邊是失業(yè)工人絕望的生存掙扎。人們的生活水平相差太大,一個國家內(nèi)存在著天堂與地獄的鴻溝。在這樣巨大的階級沖突的環(huán)境下,婚嫁條件都強調(diào)門當戶對,像羅達和洛奇這樣不同等級的人是不可能修成正果的。其次,由于國內(nèi)工業(yè)生產(chǎn)和海外商業(yè)貿(mào)易的發(fā)展,英國社會的財富不斷增加,伴隨而來的是財產(chǎn)犯罪數(shù)量的增加。雖然導致個人犯罪的原因比較多,但貧困是重要原因。工業(yè)革命使英國的社會財富快速增加,不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使普通民眾沒能享受到工業(yè)革命所帶來的發(fā)展成果;相反,大量財富進入了上層階級的口袋里。因此,縱火案時有發(fā)生。一位評論家曾對當時的縱火事件如此評論:“縱火給了勞動群體一個機會,把個人秘密的抗議行為轉(zhuǎn)變成他們共同對農(nóng)場主的仇恨情緒的一種公開展示?!盵4]當時盛行的縱火案也是階級沖突的結果。在小說中,羅達兒子的縱火行為也可以理解為他對于不能公開的親生父親的一種仇恨。對父親的憎恨,最終也使自己走上了悲劇的道路。作者將私生子的悲劇歸結到自己的父母犯的罪行上,因為父親的拋棄讓他犯下縱火罪,被送上斷頭臺;因為母親對情敵格特魯?shù)碌脑{咒讓他死后的身體也受到破壞。前者是階級沖突,后者是因果報應。所以,羅達的兒子正是當時階級沖突的犧牲品,也是哈代宿命觀的體現(xiàn)。最后,維多利亞時期的婚姻都以門第和財產(chǎn)為基礎。洛奇和羅達之間的地位、財產(chǎn)懸殊,決定了兩人永遠無法修成正果,這種功利主義的婚姻觀也是資本主義發(fā)展所帶來的弊端。洛奇和羅達兩人的悲劇結局正是因為他們對階級的逾越。因此,貧富差距、縱火案的盛行,婚戀觀,都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弊端。
個人因素主要包括羅達和洛奇的悲劇愛情及三個主要人物受到的精神折磨。首先,羅達和洛奇的悲劇愛情主要歸咎于貧富差距下的階級沖突。這種貧富差距,既體現(xiàn)在羅達和洛奇的身份和居住環(huán)境上,又體現(xiàn)在羅達和格特魯?shù)碌耐饷采?。洛奇是富有的農(nóng)場主,羅達是他手下的擠奶工;洛奇住著宮殿般的房子,衣食無憂,而羅達的住所屋不避雨,衣食住行都是問題。這種階級沖突讓他們的愛情永遠都沒有辦法修成正果;當羅達得知洛奇要與另一個人結婚的時候,她派兒子去打聽新娘的長相,而自己卻沒有勇氣面對新娘。她一直問兒子“她長得高嗎”“她的眼睛是什么顏色”“她的手是什么樣的”“她是一位淑女嗎”[2]35等問題。她之所以非常關注新娘子的外表,是想知道洛奇最后要娶的是否是跟她同一個階層的人。她知道在當時的環(huán)境下,階級沖突是誰也無法解決的問題,是一個巨大的鴻溝。事實證明,格特魯?shù)潞吐迤鎸儆谕浑A層,而羅達的社會階層是不可改變的,無論她多么努力也無法越過階級鴻溝。其次,三個主要人物受到的精神折磨。羅達受到的精神折磨主要來自情敵格特魯?shù)隆T诼迤娼Y婚的當天晚上,格特魯?shù)碌臉幼右恢备‖F(xiàn)在羅達的腦中,久久不能揮去,最后出現(xiàn)在夢中。在夢中,她看見格特魯?shù)略谒媲办乓笫稚系幕榻?,并嘲笑她。羅達受不了情敵的侮辱,緊緊抓住情敵的左胳膊并摔向地板。她的嫉妒和憤怒在夢中得以釋放。由于整個晚上心理的折磨,第二天,她的臉既蒼白又憔悴。但是格特魯?shù)乱恢眮戆菰L她,她才知道現(xiàn)實中的情敵與夢里的情敵相差萬里?,F(xiàn)實中的情敵不僅沒有故意向她炫耀或看不起她;相反,還一次次雪中送炭,幫助她和兒子,把她當作知心朋友。情敵在現(xiàn)實與夢中的反差讓羅達產(chǎn)生了深深的愧疚之情,她明白夢中的情敵被自己出于嫉妒故意丑化了,她為自己夢中的詛咒而后悔,又沒有勇氣當面承認自己的所作所為。羅達的心路歷程從一開始的嫉妒、沮喪、憎恨到后來的愧疚,這些情緒一直在折磨著羅達。格特魯?shù)率艿降木裾勰ブ饕獊碜宰约何s的胳膊及丈夫洛奇的冷落。萎縮的胳膊讓丈夫?qū)Υ膽B(tài)度發(fā)生了變化,從開始的喜愛到后來的冷落。而格特魯?shù)聦⒄煞蛞暈樗奈ㄒ?,她的生活重心;因此,丈夫?qū)λ膽B(tài)度轉(zhuǎn)變讓她郁郁寡歡,于是決定把每天絕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如何消除胳膊的印記上。為了讓丈夫回心轉(zhuǎn)意,她想盡一切辦法讓胳膊恢復如初。洛奇受到的精神折磨主要來源于他的悔恨與無奈,悔恨的是他拋棄情人和兒子的行為,無奈的是他無法改變和忽視他們兩人的階級差距。他與羅達發(fā)生關系,誕下私生子,卻對羅達母子不聞不問,讓她們母子過著屋不避雨、衣食不足的生活,連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滿足不了,不曾想過在經(jīng)濟上資助孤兒寡母。他在路上看到自己的兒子也表現(xiàn)得非常冷漠,不顧及一點父子之情,未盡過一絲父親的義務,他為自己的所作所為感到后悔。當他明媒正娶的妻子沒能為他生下一個兒子時,就更加劇了他的悔恨之情。他對他的妻子說:“我曾經(jīng)想過收養(yǎng)一位男孩,但是他現(xiàn)在已經(jīng)長大了,去了別的地方,我也找不到他?!盵2]50這也是他自己的因果報應,沒有繼承人,血統(tǒng)得不到延續(xù),唯一的親生血脈不僅永遠得不到認可,最后還被送上絞刑架處死。他對兩人的階級差距感到無可奈何。假若他與下層階級的羅達結婚,將會受到人們的嘲笑并且有辱家門。在以門第和財產(chǎn)為婚姻基礎的社會,洛奇對自己所處的形勢感到無奈。洛奇不敢與妻子坦誠相待,不敢承認他想收養(yǎng)的男孩就是他與羅達的私生子。他既忍受不了逾越階級差距所帶來的后果,又無法承擔作為一名父親應盡的義務。從根本上來看,洛奇和羅達的不平等的愛情讓他的私生子生活在缺少父愛的陰影下。私生子成了他們兩人無視階級差距所帶來的惡果和替罪羔羊,最終也無法擺脫悲劇的命運。
不管是洛奇、羅達及格特魯,還是羅達的兒子,他們的悲劇都是階級沖突的產(chǎn)物,他們都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冥冥之中,一種神秘的力量在控制他們的命運。這種宿命論與“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觀念恰好相反,主要體現(xiàn)在人的命運的不可控性上。其中格特魯?shù)潞土_達的兒子是最無辜的,因為他們正是上層階級和底層階級沖突的替罪羔羊。每個人的命運都不受自己掌控,這也正是哈代作品中的宿命論的體現(xiàn)。因此,人物的悲劇命運是社會、階級、命運等多種力量綜合作用的結果。哈代采用宿命論的思想來構思這篇小說主要是借此來揭露社會現(xiàn)實,諷刺和批判資本主義社會。歸根結底,伴隨資本主義發(fā)展而來的階級沖突是造成小說人物悲劇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