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 怡 周賢德 孫 斌
(廣東工業(yè)大學計算機學院 廣東 廣州 510006)
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印發(fā)《2019—2023年全國黨員教育培訓工作規(guī)劃》,要求切實提高黨員教育培訓工作質量,推進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建設[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提出堅持“三全育人”,即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給高校大學生黨員培訓指明了方向。在“三全育人”視域中探究以“體驗、思考、歸納、應用”為基礎的高校大學生黨員體驗式培訓模式,有利于優(yōu)化黨員教育培訓機制,取得良好教育培訓效果。
大學生黨員培訓應以學生為核心,重視學生各方面培養(yǎng),理論結合實際,進而促進其轉化為學生的內在,真正起到教育作用。當前,多數高校在學生黨員培訓中僅以理論宣講為核心,忽視教育應以人為本;把學生黨員培訓視為業(yè)務工作,為完成任務而隨意召集學生黨員進行黨課教育,敷衍了事;重視形式而忽略質量,重視結果而忽視過程,偏離了培訓的初衷[2]。
教師講授、學生聽講方式是當下多數高校采取的大學生黨員培訓方式。該教學模式下,理論學習容易因教師照念講義而枯燥乏味,培訓效果不佳,存在“教與被教,教不出去,學不進來”的難題。黨員培訓方式的單一導致大學生黨員學習黨史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難以被激發(fā),未能達到黨員培訓預期效果。在當今新媒體發(fā)展迅猛的時代,大學生的學習方式正持續(xù)變化,大學生黨員教育模式也應該有更多創(chuàng)新,從而讓黨員教育更有趣而深刻,讓教育覆蓋面更廣,更具有時效性。
目前,培訓人通常由支部書記擔任,其他教學人員與黨建教學活動相對割裂,未能在日常工作中對黨員培訓起到積極作用;黨員培訓時間僅限黨課課堂時間,未將黨員黨課外的學習、生活納入培訓范圍;考察一名大學生黨員,可能僅由黨課講師負責,僅參考其在教室或會議室中的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否發(fā)言等表現。德育、教務等有關部門在黨員培訓上聯系不密切,黨員教育存在間歇性、跳躍性,無法持續(xù)、深入、全面地進行培訓。
體驗式培訓,是指培訓者根據學習者的認知特點和規(guī)律創(chuàng)造實際的情境和機會,將觀摩研討、體驗互動等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靈活運用,培訓學員親身經歷教學內容,在此過程中深刻體會并理解有關知識內涵與發(fā)展方向,并吸收成自身養(yǎng)分,而形成有效的學習方式。大學生黨員體驗式培訓是培訓師從教學對象、內容、方式、目標等多角度高效科學地設計相應方案,將體驗式教育與大學生黨員教育相結合,在經過嚴密的考察及對實際可行性的研究后給予大學生黨員豐富立體的課程體驗,并在每次體驗式培訓后要求學員充分反思與改進,由此構建堅實的高校學生黨員教學模式[3]。
學者大衛(wèi)·庫伯提出的體驗式培訓理論中指出,體驗式學習是一個人由內而外的綜合學習的過程,它不僅可以使學習者學到知識,還能激發(fā)其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轉變學習態(tài)度,最終得到多方面的提升。近年,體驗式培訓由于形式豐富、體驗性高、發(fā)展性強,部分歐美發(fā)達國家已將其用于公務員培養(yǎng)。我國現今在體驗式教學方面尚處于剛起步階段,尤其是在大學生黨員培訓方面,應用體驗式教學還在探索中前進。2019年11月11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fā)《2019—2023年全國黨員教育培訓工作規(guī)劃》,并發(fā)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門落實工作要求。各地機關組織已開始進行初步嘗試,如在各行各業(yè)選取教育成功案例用作體驗式培訓典范,使大學生黨員能夠接觸到模范黨員及先進榜樣的具體優(yōu)秀事跡,并通過組織大學生黨員參觀紅色教育基地,實地學習革命傳統(tǒng)教育等,讓大學生黨員深刻理解中國共產黨的發(fā)展方向,從而使大學生黨員體驗式培訓成為一套有內涵、有體系的學習模式。江西水利職業(yè)學院于2019年利用體驗式教學在興國、于都對大學生黨員開展紅色教育,讓學員真切感受紅色精神,砥礪奮進前行。2020年秋,遵義市委黨校對體驗式培訓做出了積極示范,先后參觀紅色主題文獻展、毛主席住居等紅色教育基地,通過實地教學重溫革命歷史,使黨性教育更加深入黨員心中。由此可見,大學生黨員體驗式培訓在教學模式和方向的探索具有開放性、創(chuàng)新性、可持續(xù)發(fā)展性,未來將在黨員培訓領域得到更廣泛的應用。
1.體驗式教學是大學生黨員教育的認識要求
大學生黨員處于青年時期,追求個人獨立和進步的意識強烈,缺少經驗,傾向嘗試新事物。以人為本,堅持學生在黨員培訓中的主體地位,遵循新時代大學生發(fā)展的規(guī)律,在黨員培訓中要求大學生黨員體驗相關內容,在體驗過程中對他們進行正確的引導,是高校對大學生黨員教育的認識要求之一。
2.體驗式教學是大學生黨員培訓的程序要求
大學生黨員培訓中使用體驗式教學模式,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一般情況下“教與被教,教不出去,學不進來”的難題。讓黨和黨的理論真正融入大學生黨員的思想和行動中,是高校培養(yǎng)合格黨員的目的與要求。相比于傳統(tǒng)的講師灌輸理論和學生茫然聽講,體驗式教學能讓學生與講師一起體驗學習到的理論,在體驗式教學中使學生以親身經歷輔以理解,有利于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改變學習思維、加深學習理解、促進所學知識轉化為內在思想。
3.體驗式教學是高?!叭恕钡妮d體要求
傳統(tǒng)授課式的黨員培訓模式未能達到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要求,高校需在大學生黨員培訓中探索新模式,在意識、信念、情感、行為等多方面綜合培育大學生黨員,健全大學生黨員獨立人格,增強責任意識,從而培養(yǎng)出可以經受住考驗的合格黨員。在體驗式教學中,大學生黨員的培養(yǎng)不再僅限于黨課課堂,還包括專業(yè)課程、社團活動、學生工作、宿舍生活等各方面,是全校各部門的合力培養(yǎng),是從啟蒙到考核的系統(tǒng)培養(yǎng),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綜合培養(yǎng)。體驗式培訓模式符合“三全育人”要求。
大學生黨員教育采取體驗式培訓模式具有可行性。一是中共中央鼓勵和提倡采取教學新模式使教育培訓效果更加顯著,并要求高校做到“三全育人”,形成育人新格局;二是相較傳統(tǒng)理論宣講模式的課堂,大學生黨員對“體驗、思考、歸納、應用”的體驗式培訓模式興趣高、培訓效果好;三是現階段我國教育資料已極大豐富,資料文獻等學習物質多而全面,書本、網頁、視頻等學習工具高效快捷,黨員線下培訓地點也越建越多、越建越好,體驗式培訓物質基礎扎實可靠;四是體驗式培訓已在部分領域實行,如高校思政課主題演講,且已取得良好效果,有利于學生快速熟悉、參與黨員體驗式培訓。高校進行體驗式培訓符合大學生黨員培訓的主觀需求和客觀條件,切實可行。
為提高大學生黨員培訓的實效性,隨著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理念不斷深化,高校要因時而變、因勢而新,創(chuàng)新黨員教育培訓的載體,以參訓學生黨員為主體,以問題為導向,著力拓展思路,以提升能力為重要目標,從傳統(tǒng)的課堂教育培訓向綜合素質提升的新時代高等教育要求轉變[4]。大學生黨員體驗式培訓找準了傳統(tǒng)培訓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采取情景模擬、角色扮演、黨史劇場、團隊建設等多種體驗式培訓形式作為培訓手段,從而突出黨員培訓管理部門的合力,做到全員育人;把握黨員培訓內容的系統(tǒng)性、時效性,做到全過程育人;進而強化黨員培訓精準施策指導,做到全方位育人[5]。
講授式的黨員培訓是大學生黨員體驗式培訓教學中最為廣泛使用的一種。如“黨課我來講”活動,有別于一般的黨課課堂和黨組織生活,其主講人的范圍不僅限于黨員干部、專家學者,更擴大到黨支部的大學生黨員,通過講黨課比賽的形式,讓大學生黨員親身體驗黨建知識選題、備課、講課的過程,加深對黨課內容的理解,形成人人講黨課,處處是課堂的氛圍。
黨員培訓中的情景模擬是指組織黨員實地參觀革命老區(qū)或線上革命博物館,重溫過去的革命崢嶸歲月。這種模擬式的體驗要求革命老區(qū)或線上博物館重現比較完整的革命遺址,其革命事跡具備獨立完整性和典型性。如此真實完整的情景模擬,有助于幫助受訓黨員體悟革命事業(yè)的艱苦歷程,加深對革命事跡總體脈絡的理解,如我國的陜西、甘肅、寧夏革命老區(qū)、江西井岡山、湖南韶山等地具備豐富的紅色資源。此外,近年來各地還開發(fā)了立體的線上革命博物館資源,還可以組織“重走長征路”、“井岡山拓展學習”、線上參觀革命老區(qū)等體驗教育活動,增強培訓者的情境體驗,深化革命教育[6]。
黨員培訓中的角色扮演,是指在專業(yè)人員的指導下,精選典型而具有代表性的黨史革命事跡,通過賦予培訓者一個假定的歷史人物角色,要求其按照角色在革命歷史事件中的表現來重溫黨員革命者的光輝經歷,體悟革命老黨員的艱苦歲月。參訓黨員通過革命事件角色扮演的互動,能夠親歷革命前輩的心理活動,有利于培養(yǎng)大學生黨員堅毅的意志和堅強的斗志。
黨史劇場是角色扮演的深層次演繹。劇場模式是體驗式培訓中要求較高的一種互動形式,企業(yè)培訓經常使用體驗式活動開展新員工入職培訓,稱之為企業(yè)劇場,而在傳統(tǒng)教育中稱之為教育劇場。它與角色扮演的相似之處是二者均需有專業(yè)人士的指導,二者區(qū)別主要在于角色扮演可以是演繹革命歷史事件的片段;而黨史劇場是參訓人員在挑選黨史素材之后,經過編劇、導演、排練和排練,以完整的故事劇場形式表現黨史。黨史劇場是更高參與度的互動體驗,它最大限度地重歷黨史情景,培訓學員在劇場演繹中深化對黨史的理解,在互動中提升對黨史的感悟。
團隊建設運用到黨員培訓中,其主要側重于黨員之間的交流研討,通過相互探討達成共識,建設一個具有凝聚力黨員團隊,進而組成強有戰(zhàn)斗力的基層黨組織。在黨員培訓教育中,可以直接采用體驗式拓展培訓的做法,組織學員通過自主研討,完成團隊的口號、隊名、隊徽和隊歌設計等團隊文化建設工作,采取繪制隊旗、展示團隊造型、演唱隊歌等形式把團隊的感性認識和力行認識加以體驗的形式表現出來,增強黨員團隊的共識和團隊力量。
本文提供了大學生黨員體驗式培訓的可行性路徑,而體驗式教學應用到黨員教育培訓活動中具備顯著的優(yōu)勢。一是有利于完善大學生黨員培訓的組織形式。體驗式培訓把集中培訓、個人自學和實踐鍛煉有機結合,增強了黨員教育培訓工作的針對性與系統(tǒng)性。二是有助于豐富大學生黨員培訓的教學方式。通過靈活運用講授式、模擬式、互動式、研討式等方法進行大學生黨員體驗式培訓,探索“課堂+基地”實訓模式等,增強黨員教育培訓的吸引力、感染力。三是有利于創(chuàng)新運用信息化手段。如線上革命博物館的建設推動黨員教育信息化平臺一體化建設,構建出更為便捷高效的網絡學習陣地。體驗式培訓是“三全育人”背景下大學生黨員培訓的新嘗試,必然會遇到體驗式培訓場地不夠、師資不足、培訓經費增加等多方面的挑戰(zhàn),需要我們勇于創(chuàng)新,克服困難,于探索中注意總結借鑒各領域體驗式培訓的成功經驗,切實提高大學生黨員教育培訓工作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