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余德 江西師范大學科學技術學院
隨著武術散打運動在各大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普及,體育系院校設立了散打專業(yè)課,普通的院校則設立了散打選修課,大學生成立專門的散打運動社團,使散打這項運動受到了諸多學生的喜愛。不過學生通過散打運動獲得樂趣的同時,也遭到了運動損傷的困擾。運動損傷不僅會對學生的生活帶來了不便,也會影響其對散打學習的熱情,使教學工作無法順利展開。武術散打運動具有很強的對抗性,因此對參與者的身體素質有一定的要求。如果參與者的身體素質不高,那么在運動中容易出現運動損傷需要學生運動時注意預防。運動損傷會打擊學生訓練的積極性,輕微損傷也會成為運動員提高技能的阻礙,嚴重者甚至會減少運動壽命,為散打運動項目的發(fā)展造成了很嚴重的損失?;诖?,如何才能有效預防散打運動帶來的損失是當前亟須解決的問題,同時也是指導學生訓練方法、體育教師課程優(yōu)化的科學依據。因此,本文就高校武術散打運動中的損傷的成因及預防措施進行詳細論述,減少學生運動損傷,保證散打學生的身心健康提供一定的參考。
在散打訓練中的運動損傷類型主要由以下幾種,鼻出血、擦傷、挫傷、關節(jié)扭傷、脫臼等問題。在進行武術散打的比賽中,參賽者互相對抗,出現頻率最高的就是鼻出血。不管使用哪一種武術散打的拳法,都有可能在對抗中傷害到對方鼻子,從而引起出血,但是從損傷概率看最高的是擦傷,其次才挫傷與鼻出血。
不一樣的運動所出現的損傷部位也有所不同,根據調查分析了解到當前的高校武術散打運動損傷情況。一般的運動損傷位置在鼻部、眼部、手掌、膝關節(jié)、大腿、手腕、腰及腳等。這些經常會發(fā)生運動損傷的部位中排在首位的是手掌、其次是腳部、最后是腕部。出現運動損傷的部位大部分原因是技術動作使用錯誤,不一樣的損傷類型與部位都具有不同損傷產生的原因,對其進行詳細分析,精確定位損傷原因顯得非常重要。
所謂的身體素質又被劃分為一般的身體素質與專項身體素質,扎實的一般身體素質是進入專項身體素質與發(fā)展專項運動技術的基礎,同時也是有效預防發(fā)生運動損傷的基本措施。當前正是競技體育發(fā)展的黃金時期,競爭性越激烈,那么勝負往往都是取決在一些微小的因素優(yōu)勢,為了獲得運動成績,付出的訓練及努力也就越多。身體素質是組成運動員綜合競技能力的重要構成部分,也是有效提升競技體育運動成績的關鍵要素之一,為了獲得優(yōu)秀的成績,需要以獲勝作為努力的目標。因此,如何提升運動員的身體素質,是當代競技體育運動訓練中體育教師最為關注的問題。對于散打專選的學生來說,自身素質的提升也是同等重要。從武術散打比賽來看,散打比賽總共有三場,每一場都需要運動員凈打2分鐘,在運動中需要消耗大量的體能,特別是這三場比賽是持續(xù)性的,每一場中間只能夠休息1分鐘。如果運動員沒有扎實的身體素質,那么是無法完成一場比賽的。所以運動員參與武術散打比賽需要有力量、穩(wěn)定、平衡、靈活、耐力、速度等素質與協調能力。一般情況下散打運動中常見的技能有狠打、重踢、猛摔等攻擊手段,運用格、擋、掛、提等方法保護防守,要完成這些動作多需要扎實的身體素質作為前提條件,可見身體素質差也就無法實現有效的進攻與防守動作,最終導致身體損傷。
在進行武術散打運動訓練時需要做好運動前的準備活動,如果準備活動不足或者不正確,那么也會讓學生在之后的體育課中發(fā)生運動損傷。準備活動的主要目的是通過活動身體,有效激活中樞神經系統(tǒng),使學生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進入到競技狀態(tài),充分發(fā)揮自己體能、技能及戰(zhàn)術,為達到最佳的訓練成果與運動成績做好準備。在開展散打運動訓練前做好活動準備是為了克服生理方面的惰性,讓身體能夠快速進入到運動狀態(tài)。因此,進行科學合理的活動準備可以有效保障運動的實施及比賽安全。如果沒有進行準備活動,很容易出現運動損傷。在開展散打教學訓練過程中,運動的肌肉溫度不高、缺少彈性,讓身體靈活性及協調性不足,導致其在運動中出現了肌肉拉傷與關節(jié)扭傷。這樣的現象也會發(fā)生在其他體育活動中,可見沒有進行充分的準備會讓學生在練習及比賽中增加運動損傷的概率。
除了以上的原因以外,出現運動損傷也與教師、學生對于損傷的重視、認識有關。因為很多人認為在進行體育教學及訓練中發(fā)生運動損傷也是正常不過的事情,也就讓老師忽視了對學生進行運動損傷類的預防安全教育,甚至沒有做好安全防護措施,導致運動損傷頻率高發(fā)。與此同時,在身體激烈的對抗中,未掌握正確的卸力方式,摔倒以后直接用手撐住地面更行為,不能夠快速完成協調的自我保護動作都會導致身體受到損傷。此外,在某些情況下,學生經過了大負荷的運動后無法辨別自己身體不適的原因,很有可能將運動損傷當成運動疲勞對待,耽誤了治療時間。也有些身體疲勞與運動損傷的狀態(tài)相似,例如延遲性的肌肉酸痛與肌肉拉傷就容易混淆。所以很多學生在運動中肌肉出現拉傷,誤以為是運動量過大導致的肌肉酸疼,沒有及時地進行正確的治療,教師也容易忽略。然而這兩種癥狀的結果是截然不同的,延遲性肌肉酸痛恢復時間不僅短,而且還能夠恢復如初,但是肌肉拉傷,是因為肌肉受力而收縮,被動地拉長發(fā)生的運動損傷,通過調整以后也不能夠恢復到原來的水平。
武術散打損傷除了上述的三種因素以外,還有一些外在因素,也是造成學生在訓練中受傷的原因之一。例如,場地及訓練過程。第一,場地方面,體育教師沒有做好武術散打訓練場地安全措施,與此同時,學生是否正確地佩戴防護器具也是防范運動損傷的基礎,不可以忽視器械的防護功能。第二,訓練強度不合理。武術散打是循序漸進的運動,由于這項運動的對抗性很強,需要學生全面掌握并且理解技術動作的要領。因此,教師需要講解散打運動對抗中可能會出現的運動損傷,使學生可以自行預防運動損傷,由于運動訓練缺少合理及場地不完善,導致的運動損傷問題并不在少數。
由于高校學生日常文化課程學習的時間比較長,忽視了身體鍛煉,致使身體素質無法達到散打運動的要求,無法全面掌握好散打技術,導致學生身體出現了運動損傷。所以學校需要加強對學生的體能方面的訓練。學生在參與學校組織的跑步訓練以外,還要在日常生活中進行體能方面的訓練,例如,通過設立瑜伽課程,讓學生通過練習瑜伽提高身體的耐力及平衡力,以此強化其身體素質,為之后的武術散打運動課程打好基礎,除了身體方面的素質還有心理素質,教師需要使用正確的方式引導學生認識武術中散打的精神,培育學生不怕苦、不怕累、不畏難的運動精神。
通過上一章節(jié)對學生武術散打運動損傷的原因分析后,了解到有一部分的運動損傷原因是缺少充足的熱身與準備活動。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體育教師在開展武術散打教學時關注熱身環(huán)節(jié),可以采取以下幾方面的措施:第一,體育教師需要選擇合理的熱身運動內容,由于傳統(tǒng)的熱身方式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導致學生的熱身運動不足,無法有效提升學生對熱身運動的興趣,最終使熱身無法發(fā)揮出有效的作用。體育教師需要掌握學生的身體狀況,從各個渠道收集熱身運動的方式并再次創(chuàng)新,激發(fā)學生對熱身運動的興趣,強化熱身效果,有效避免劇烈運動引起的損傷問題。第二,關注所有學生參與武術散打運動訓練的熱身的情況。相較于一般的體育運動,武術散打有著較高的運動風險,容易發(fā)生各種不同的損傷,熱身運動會有效抑制運動損傷的發(fā)生。教師通過科學的熱身指導,保障所有參與的人員都能夠獲得全面的熱身,充分降低運動損傷。
在進行武術散打運動訓練中時,通過提升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可以有效預防運動損傷的情況。體育教師需要詳細講解散打中可能會出現的運動損傷知識。包括散打過程中要怎樣保護好身體的重要部分,身體受到輕微的損傷需要用什么方式自救等,指導學生正確的了解到武術散打運動損傷,同時有效克服畏難及恐懼的心理,提升學生在散打運動中的自我保護能力。
高校武術散打運動出現運動損傷和教學訓練、場地等外在干擾因素有著直接的關系?;诖?,需要在進行訓練時排除這些外在的干擾因素,從而有效地避免運動損傷的發(fā)生。從下面幾個方面著手。首先,體育教師要在進行訓練之前,全方位地檢查好場地以及散打運動的防護器具,并且將重點聚焦在每個學生防護器具穿戴與正確使用方法,運用這樣的方式減少發(fā)生運動損傷的概率。此外,還需要針對高校的武術散打運動器械進行定期檢查及養(yǎng)護,以免因場地與器械讓學生出現運動損傷;其次,在對抗中需要強調對抗規(guī)則,在做完階段性訓練以后,學生已經了解散打的基本訓練技巧,這時候就需體育教師在旁邊進行指導,保障訓練的有效性,利用科學的指導方法,減少學生發(fā)生運動損傷的概率,有效排除外在的干擾因素,展現出武術散打運動的訓練效果。
綜上所述,高校開設的武術散打運動項目,為學生鍛煉身體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有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雖然武術散打有著很大的吸引力,但是因其具有很強對抗性的特點,使學生在訓練中經常發(fā)生運動損傷的問題,制約了訓練效果。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提高學生的訓練成效。要根據運動受損的原因,提出針對性的優(yōu)化訓練方法,有效加強學生散打運動訓練效果,讓其身心獲得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