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
摘? 要:目的? 探究中醫(yī)情志護理在腦梗死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文山州中醫(yī)醫(yī)院收治的160例腦梗死患者進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8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方案干預,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中醫(yī)情志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患者的負性情緒、神經功能以及生活質量。結果? 觀察組在護理后的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在護理后的美國國立衛(wèi)生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中醫(yī)情志護理在腦梗死患者中具有顯著的應用價值,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負性情緒及神經功能缺損狀態(tài),提升其生活質量。
關鍵詞:腦梗死;中醫(yī)情志護理;負性情緒;神經功能
中圖分類號:R74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8011(2021)-14-00-03
腦梗死是臨床常見的神經內科疾病,具有較高的致死率及致殘率,對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存質量均造成了嚴重的影響。該病的發(fā)生多與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以及高血脂等因素有關,患者常伴有頭痛、眩暈、耳鳴等癥狀,且存在不同程度的言語及肢體功能障礙,極易引起多種負性情緒及心理障礙,不僅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而且不利于病情的長期控制[1]。中醫(yī)認為,“七情”與自身疾病的發(fā)展存在密切的關聯[2]。因此,臨床應以中醫(yī)理論為指導,實施相應的情志護理措施,以此緩解患者不良情緒對自身疾病的影響。本研究旨在探究中醫(yī)情志護理在腦梗死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云南省文山州中醫(yī)醫(yī)院收治的160例腦梗死患者進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80例。對照組男46例,女34例;年齡57~78歲,平均年齡(65.74±5.28)歲;高血壓病31例,糖尿病30例,高血脂19例。觀察組男47例,女33例;年齡56~79歲,平均年齡(65.61±5.35)歲;高血壓病32例,糖尿病31例,高血脂17例。兩組性別、年齡、原發(fā)疾病等基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已通過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的審批。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意識清醒,可正常溝通;患者及家屬均享有知情權,并自愿參與本次研究。
排除標準:合并其他重大疾病的患者;存在抑郁癥等心理疾病的患者;配合度及依從性較差的患者。
1.3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方案,內容包括病情監(jiān)護、用藥干預、日常護理以及康復指導等,干預時間為2個月。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中醫(yī)情志護理。(1)辨證施護:對患者的負性情緒進行準確的辨別,包括喜、怒、憂、思、悲、驚、恐7種情緒,隨后依據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的傳統理論,結合機體對應的五臟六腑關系進行辨證施護。①思慮過重,思傷脾,而脾虛會引起氣機運行不暢等狀況,對此,需積極向患者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同時多以正面案例進行鼓勵,以消除其對病情的疑惑與不解,緩解患者的負性情緒,減少其不必要的思慮負擔。②悲憂過甚,憂傷心,若過于悲傷易導致自身心氣損傷,對此,需加強患者的情緒疏導,針對患者的憂慮問題給予正確的引導,盡量從患者的角度出發(fā),發(fā)揮共情能力,幫助患者走出悲憂的負面狀態(tài)。(2)情緒干預:指導患者進行適當的呼吸操,宣教正確的呼吸吐納方式,引導其將腹中濁氣吐出,同時按照五臟相生的順序,依次進行噓、呵、呼、呬、吹、嘻的發(fā)音,幫助患者以呼吸運動的方式來調整自身的身心狀態(tài)。干預時間為2個月。
1.4 觀察指標
(1)負性情緒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進行評定,SAS總分為20~100分,SDS總分為20~100分,分數越高表示負性情緒越嚴重[3]。(2)神經功能采用美國國立衛(wèi)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進行評定,總分0~42分,分數越高表示神經功能受損越嚴重。(3)生活質量采用 SF-36簡明健康狀況量表(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SF-36)進行評定,內容包括軀體功能(PF,10~30分)、生理職能(RP,4~8分)、軀體狀況(BP,2~12分)、總健康狀況(GH,5~25分)、生命力(VT,4~24分)、社會功能(SF,2~10分)、情感職能(RE,3~6分)、心理健康(MH,5~30分)8個方面,總分35~145分,分數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4]。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比較行字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負性情緒比較
護理后,兩組患者的SAS、SDS評分較護理前均明顯下降(P<0.05),且觀察組SAS、SD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神經功能比較
經過3個月的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NIHS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
觀察組患者在護理后的SF-36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腦梗死是由腦部血液供應障礙引起的腦組織壞死性疾病,療程通常較長,而患者的情緒狀態(tài)、依從性以及遵醫(yī)行為等均可對其病情的控制效果產生一定的影響,在嚴重的情況下甚至導致惡性循環(huán)[5-6]。因此,在腦梗死患者的臨床護理中,針對其負性情緒實施相應的干預措施是十分必要的。常規(guī)護理方案多以基礎性干預措施為主,雖保證了患者的治療安全,卻忽略了患者的心理問題,導致其負性情緒逐漸累積,從而造成病情進一步加重[7]。
中醫(yī)將腦梗死稱為中風,認為其發(fā)生與發(fā)展與情志因素存在密切的關聯。情志郁結可引起氣血瘀滯等狀況的發(fā)生,從而導致腦部血液供應障礙,而病情遷延則易引起情緒低落、悲觀,進而形成不良循環(huán),不利于患者的預后康復[8]。中醫(yī)情志護理基于喜、怒、憂、思、悲、驚、恐的情緒認知以及金、木、水、火、土五行理論,通過辨證施護對患者的不良情緒進行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包括思慮過重及悲憂過重等典型疾患心理,同時有效調節(jié)患者的身心狀態(tài),緩解其負性情緒,促進神經缺損狀況的恢復,以此改善其生活質量。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在護理后的SAS、SD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在護理后的NIHS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中醫(yī)情志護理在腦梗死患者中具有顯著的應用價值,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負性情緒及神經功能缺損狀態(tài),提升其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劉婉瑩,金瑞華,凌陶.中醫(yī)情志護理在護理學領域應用的研究進展[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9,17(25):1995-2001.
[2]郭倩.中醫(yī)情志護理干預對急性期腦梗死患者心理情緒影響[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9,21(8):212-214.
[3]楊華.中醫(yī)情志護理對腦梗死患者運動功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黑龍江中醫(yī)藥,2019,48(3):198-199.
[4]王江紅.中醫(yī)情志護理在腦梗死后抑郁癥患者中的應用[J].光明中醫(yī),2019,34(10):1594-1596.
[5]劉紅艷,王亞.中醫(yī)情志護理聯合康復護理干預在腦梗死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19,4(8):143-145.
[6]張曉英,王樹國.中醫(yī)特色情志護理對腦梗死恢復期生活質量及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9,19(2):327-328.
[7]陳青,黃玲,陳春燕.應用中醫(yī)情志護理干預腦梗死患者的效果觀察[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8,39(11):1352-1354.
[8]王春華.伴有負性情緒的急性腦梗死患者行中醫(yī)情志護理聯合心理護理干預的效果觀察[J].光明中醫(yī),2017,32(14):2117-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