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駿槳
(福建省大田縣城關第三小學 福建 三明 366100)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小學生的認知能力以及三觀都還沒有養(yǎng)成。因此教師在開展音樂課程教學時,一定要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音樂教學對學生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音樂課程是培養(yǎng)學生審美以及創(chuàng)造美能力的重要課程,對于學生認識以及鑒賞美好的事物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學階段的學生是非?;顫姁蹌拥?,教師在這一時期要抓住學生的特性,積極提高學生對音樂課堂的興趣,這對于學生以后的學習以及生活都是受益終身的。因此音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到音樂教學對學生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教師開展音樂教學,它不僅能夠培育學生對于音樂課堂的學習興趣,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關系,提高學生之間的親密感,不斷塑造學生的人格,也能夠幫助學生在團隊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幫助學生成為更好的自己。
1.1 促進學生的個人成長。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廣,素質教育越來越越受到廣泛關注,在這一時期也就要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不應該以課程為重,而應該多關注于學生的成長。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更應該根據(jù)學生的認知能力安排課程的進程,授課進度主要是以學生的接受程度為主。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一定要改善教育方式,積極提高學生的接受能力。音樂是一門非常感染人的學科,教師教授音樂課程的過程,對于學生來說也是一個不斷吸收音樂力量的過程,音樂中所蘊含的力量也能夠真切的感染和傳導給學生。而教師注重音樂教學更是起到了加倍的效果,小學階段的學生同理心以及合作性都是非常強的,尤其是眾人聚集在一起更是可以將音樂的魅力完全體現(xiàn)出來,音樂本來就是一個可以合作的舞臺表演形式,音樂所蘊含的力量這也可以正向反饋到每個同學的身上。比如說小學音樂教師在課堂中教授《茉莉花》這首曲目,該首歌曲的基調是非常舒緩輕松,也蘊含著非常深厚的內涵以及情感。學生學習這首歌曲時,也可以從這首音樂中學習到昂揚向上的精神,同時也可以加強學生之間的情感流淌,加深學生之間的情感鏈接,也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共贏精神,完善學生的性格,促進學生個人更好的成長。
1.2 有利于促進個性化發(fā)展。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每一個學生的個性都是值得被尊重的,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這樣也可以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幫助學生完善他們的人格。因為每個學生的學習基礎以及學習方法的不同,學生的個人特性以及生活環(huán)境的不同,學生的天賦與優(yōu)勢也是不一樣的。因此教師注重音樂教育也可以讓學生在音樂中找到自己的優(yōu)勢所在,從而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音樂團隊中是有不同的聲部,不同的擔當。比如說聲部合唱團分為高音、中音、低音聲部。聲部的劃定主要看個人的音域寬窄和音色而定。在音樂課堂的合唱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求學生在唱好自己聲部的同時,還要配合好其他的聲部,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共贏的局面。教師在音樂教學中關注到每一個學生的個人聲音特色,也可以令那些在音樂上有天賦的學生及早的認識到自己的天賦,并且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發(fā)展自己的天賦,提升自己的技能;而那些在音樂上沒有天賦的學生,教師也可以讓他們及早的轉移關注點,這也有助于促進這一部分學生去尋找他們各自所感興趣的點,積極探求自己的天賦。這對每個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都是非常有益的,它也能夠培養(yǎng)健全學生的人格。
綜合素質即學生的綜合能力,主要指學生學習知識的能力、思想道德素養(yǎng)、個性特長以及心理健康水平綜合起來的能力。在小學的學習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最好時期,這樣有利于學生正確價值觀的養(yǎng)成,還可以提高在學習上的能力。小學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強,小學生對于上音樂這一門課程是充滿著巨大的熱情。上藝術類的課程,這也有利于學生發(fā)展自己的一技之長,找到自己感興趣的事情?,F(xiàn)在國家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小學階段學生有著好強的心理和反應夠快的思維能力,對新事物充滿著強大的好奇心,在這樣一個最佳的時期培養(yǎng)學生的素質,能幫助他們尋找屬于自己的興趣愛好,而小學生對于自己不懂的問題必定會一問到底,也有利于讓學生學習到更多的知識。
在小學階段學習音樂教育是德、智、體、美、勞發(fā)展的必要一項,這也是促進學生綜合素質能力提高的方法之一。音樂這一門課程是美育的主要內容和傳播的途徑,現(xiàn)在社會對人才的應用要求日漸提高,對于個人的綜合素質的也越來越重視。而音樂教育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音樂教育的本質是用生動的藝術形象、美麗的歌聲去感染和培養(yǎng)學生感受美、創(chuàng)造美,而最重要的是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音樂文藝作品的來源是生活,比如說在20世紀中期的中國就創(chuàng)造了很多激動人心的音樂作品,而我們學生學習音樂的過程中,是以健康向上的音樂為主,讓學生在歌聲中能夠領悟到時代體現(xiàn)的精神,并進行學習。
4.1 學校要增加音樂學科的課程。音樂教育對于學生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學校也是注重培養(yǎng)學生音樂方面的素質。音樂素養(yǎng)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音樂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升自身的感受美,鑒賞美以及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而且我國現(xiàn)在的教育資源是正在趨向于農村的,因此在鄉(xiāng)村教學中,教師也是注重于開展音樂課堂的。雖然農村的資源少,但是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也是借助僅有的教學工具來開展音樂課程的,教學資源是有限的,但是教師教學的決心是無限的,而且隨著現(xiàn)在社會的發(fā)展,家庭越來越富裕,越來越多的家長把孩子送到城鎮(zhèn)學校,這也就意味著孩子能夠接受更高程度的教育,縣城學校的教學質量相比農村來說是更加優(yōu)質的,在開展音樂課程的時候,縣城學校的教師素質是更加優(yōu)秀的,而且教學的質量也是更好的,教育的資源也是更加豐富的。而且隨著現(xiàn)今社會的發(fā)展,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是越發(fā)看重,他們不僅要求提高孩子的學生成績,更多的是要培養(yǎng)孩子綜合素質。提高孩子的音樂素養(yǎng)能力也就成為當今家長的訴求,而且更多的家長本身也是具有想要學習藝術的心態(tài),但是由于自己家庭因素的影響沒有學成,因此當自己有了孩子的時候,更多家長是寄希望于孩子能夠更好的接受全方面的教育的。
4.2 豐富教學的方式,傳播正能量音樂作品。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教學過程的引導者,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一定要采取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切實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音樂素養(yǎng)是學生學習過程中需要培養(yǎng)的綜合素質中的一項,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注重提高自己的個人素養(yǎng),切實的理解到音樂課程的重要性,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也要積極的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切實提高學生對音樂課程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比如說教師可以采用微課授課法,隨著當今社會的發(fā)展,微課授課方法已經成為當今教師進行教學的重要方法,教師使用微課授課法也就打破了教師固有的課堂授課的方法;教師采用微課授課法,主要是借助多媒體的設備將其他優(yōu)質教師的教學視頻播放給學生,學生可以通過微課視頻接觸到不同國界或者不同教學方式的教師,這樣也可以拓寬學生的學習領域,打破了學生固有的思維,切實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采用情境教學法,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主要使用多媒體通過給學生播放視頻或者是展示圖片,讓學生置身于當時的音樂教學的氛圍之中,這樣也可以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與技能。
4.3 開展音樂類的比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開展音樂類的比賽,能夠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音樂的積極性,而且教師可以開辦一些學生的個人才藝表演大賽,這都有利于在實踐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小學階段的學生是充滿著活力、性格開朗,而通過在校園里舉辦關于音樂的比賽,比如說校園十大歌手有意義的比賽,也能夠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方面的愛好。優(yōu)秀的音樂可以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的發(fā)展,還可以緩解學習上的疲勞。教師還可以開辦一些個人才藝大賽,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才能參加比賽,學生的參賽項目是多樣的,可以是鋼琴、舞蹈、葫蘆絲或者是聲樂,而且學校在舉辦這些活動的時候可以分為不同的專場,例如鋼琴可以是一個專場,舞蹈可以是專場,然后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劃分為低、中、高三個參賽年齡階段。教師還要注意比賽規(guī)則,比賽有有初賽、半決賽、決賽3個等級,采用等級遞進的模式,從而角逐出優(yōu)秀的參賽者,獎項可以有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以及優(yōu)秀獎,教師盡量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拿到獎,這樣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活動的積極。也能在學校形成一種藝術感的氛圍,利于學生的藝術感的養(yǎng)成,還能豐富學生的音樂情趣,拓寬相關的知識。而在進行音樂活動比賽中,也能夠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敢于上臺表現(xiàn)自己的勇氣。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能有效提高文化的素養(yǎng),也能夠有利于學生性格和情趣個性的形成。學校要制定比賽中選的歌曲要積極向上,具有時代意義,體現(xiàn)正能量的精神,畢竟,后天的環(huán)境對一個人影響是至關重要的,在學校進行音樂方面的比賽是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4.4 教師加強專業(yè)素養(yǎng)。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離不開教師的引導,教師的專業(yè)水平也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因此教師在教授學生的過程中必須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擁有專業(yè)知識的音樂老師才可以更好地把控課堂節(jié)奏,帶領學生進入真正的音樂課堂的學習。從而培養(yǎng)學生感受美、表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教師在開展音樂課堂時,教師一定要認知到音樂教學的重要性以及意義,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也要講這一信息透露給學生,讓學生可以以更加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投入其中,而且教師一定要充分了解每一位學生,知道每一位學生的優(yōu)勢所在,并在音樂課堂進行合理安排,這有利于打造一個完美的課堂氛圍,開展一個完美的合唱舞臺。比如說教師在教授《紅旗飄飄》這首歌時,教師一定要注意把握這首歌曲情感基調,教師也要按照學生的聲音特色進行合理的安排,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音樂的魅力,提高了學生感知美的能力,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審美能力。
4.5 教師開展音樂合唱實踐活動。在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與合作能力過程中,教師還必須開展合唱實踐活動。教師可以以活動為媒介,指導學生在音樂實踐活動中去感知美、創(chuàng)造美,從而提高學生對于美的理解和感受。音樂是一門情感藝術,是聲音與情感的有機結合。教師在音樂合唱課堂教學中不應該只重視了學生的聲音而忽視了歌曲本身的情感。教師如果只重視聲音,會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不到歌曲的內涵,體會不到歌曲韻味。因此教師在開展合唱教學中要深入理解合唱歌曲所要表達的內容,體會歌曲所呈現(xiàn)的意境;然后再以真摯的情感去引導學生,使學生受到感染而產生共鳴,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的詮釋歌曲。而且教師在開展合唱比賽的時候,可以不僅僅是合唱,而要融入更加多元的形式,教師可以增加舞蹈或者是其他的樂器,這樣也可以使合唱音樂表演形式更加豐富。比如說教師在教授《我的家鄉(xiāng)日喀則》這首合唱歌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自己的個人才能加入到這首歌的演唱之中。從而豐富歌曲的表演形式,提升歌曲整體的意境,教師通過開展實踐活動可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審美能力也是學生綜合能力的一種,教師在合唱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也間接的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得學生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更好的成長和發(fā)展。
在小學的學習中音樂課程是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學生也能夠在進行音樂教育的學習中,成為音樂審美的主體。同時,教師要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讓教學的過程成為學生綜合素質發(fā)展的課堂之一,讓學生得到藝術上的享受,音樂鑒賞能力也能夠提高,而音樂教育本身就是讓學生能夠在學習中進行精神上的放松。欣賞音樂也能夠增加學生的記憶力,有利于提高學習上的效率,還能夠陶冶情操,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