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世軍
(黑龍江省鐵力市第二小學 黑龍江 伊春 152500)
體育教學伴隨著素質(zhì)教育的全面普及越來越重要,而教師一味地在體育課堂中帶領學生完成一些運動的訓練也會容易讓學生產(chǎn)生疲倦感,所以教師需要調(diào)整教學策略,適當?shù)膶⒂螒蛉谌氲襟w育課堂中,通過游戲調(diào)動學生的訓練積極性,幫助開拓學生的思維,進一步提升學生競爭力。
1.1 增強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我們學習任何內(nèi)容都是要建立在對這個內(nèi)容感興趣的基礎上的,體育學科同樣如此,只有學生對學習的內(nèi)容感興趣,才能夠高效的完成所要學習的知識。所以在體育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激發(fā)學生興趣,通過開展游戲能夠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可以在輕松愉悅中進行體育學習,進而提升學生對體育學科的興趣。
1.2 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很多體育教師在教學中存在誤區(qū),認為自己是課堂的主導者,學生學習哪些體育知識是自己決定的。此外,由于之前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體育教師通常會更加注重對學生進行考核內(nèi)容講解,并不會關注學生的想法。在如今素質(zhì)教育的大背景下,這種教學模式已經(jīng)無法適應當代的教育要求,教師需要轉(zhuǎn)變自己的思想,將學生視為課堂教學的主要對象,突出學生在體育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通過對趣味田徑教學方式的應用,能夠在增加課堂趣味的基礎上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更加主動地參與到體育學習當中,切身感受體育學習的樂趣。[1]這樣教學方式有效落實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了小學體育教學效果,幫助學生樹立了良好的體育意識。
2.1 將游戲融入到課前準備活動中。課前教師都需要帶領學生完成熱身活動,做好充分的準備才能更好的完成體育課堂知識的學習。為了吸引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教師應該根據(jù)學生年齡特點安排不同的準備活動,并且有意識的把游戲融入到活動中。比如教師將“跳格子”“兔子舞”等傳統(tǒng)的民間游戲引入到了體育教學中,有效提高了體育課堂的趣味性。此外,教師還讓學生在訓練中模仿中動畫人物,以動畫人物的步伐來完成教學任務,比如兔子跳、青蛙跳、鴨子走等,學生的生動模仿為課堂增加了歡笑,能夠讓學生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體育課堂中。通過各種靈活教學方法的運用,使學生感受到了體育學習的樂趣,營造了愉悅的課堂氛圍,既達到了體育鍛煉的目的,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體育意識。
2.2 進行技術性體育訓練。由于小學生的年紀比較小,身體正處于快速發(fā)育的階段,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格外注意訓練的強度,避免因訓練強度過大而使學生產(chǎn)生恐懼的心理,從而阻礙體育教學的開展。教師結(ji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對訓練強度進行合理控制,學生通過努力完成訓練,可以使學生體驗到成就感,從而激勵學生更加主動地參與到訓練中。比如在進行100米快速跑訓練時,教師需要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完成該項運動,跑到終點,但是很多學生都無法達到教師的要求,如果這個時候教師持續(xù)給學生增加訓練的強度,讓學生繼續(xù)不斷練習,肯定會喪失學生的學習興趣。而這時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鼓勵學生進行分組接力棒比賽活動,這時候?qū)W生在競爭意識的帶動下會為了本組努力練習在短時間內(nèi)學生速度會得到快速的提升。從而幫助學生掌握快速跑的技巧。
2.3 尊重學生主體地位,采用分層教學?,F(xiàn)如今,小學體育教學更加提倡“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體育教師應當尊重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根據(jù)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及學習能力,為其安排更有針對性地教學。由于學生從小的生活環(huán)境及身體素質(zhì)不同,在體育運動中的表現(xiàn)會有所差異,對待體育運動的興趣愛好也會不一樣。因此,體育教師需要正確看待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在教學中積極開展分層教學,使不同學生的性格特點和興趣愛好都得到滿足,從而有效提高小學體育教學效果。例如,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新學期剛開始的時候教師便根據(jù)學生以往的學習情況及身體素質(zhì)進行了評估,并為學生安排了相應的測試,以保證對學生層次劃分的準確性。體育教師將學生分成了A、B、C三個層次,在之后的教學中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安排了不同的學習目標。此外,對學生的層次劃分并不是固定的,教師會根據(jù)學生的成長情況,及時對學生的層次進行調(diào)整,以保證不同情況的學生都能獲得更適合的體育學習。通過對學生主體地位的尊重,在教學中積極開展分層教學,使學生感受到了體育學習的樂趣,幫助學生樹立了克服困難的信心,逐漸提升了小學體育教學效果。
2.4 激發(fā)學生體育興趣,采用小型競賽。低年級學生爭強好勝,熱衷于小型競賽,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他們的這一心理特點。如:當學生掌握快速跑動作后,就可以組織他們進行直線接力跑、十字接力跑;單腳跳可演變成跳進去拍人和斗雞;投擲小壘球可組織學生打坦克、打飛機比賽,由于比賽激烈,學生就能較好地全身心投入。又如:學生甲在走廊上玩,學生乙在其背后打了一下,只見甲猛一轉(zhuǎn)身,拔腿就追,直到甲、乙兩人都氣喘噓噓地趴在地上為止。此種在操場上屢見不鮮的鏡頭引起我們的思考:為什么學生在學習起跑時反應就不那么快?為什么學生練習耐久跑時就不能那樣賣力?其實,學生在玩耍時都顯露出其個性心理特征,如果教學過程能適應其個性,能激發(fā)其個性傾向性,那么教學效果就會大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