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qū)育才小學 張凱華
部分小學語文教師由于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在開展教學活動時,過度重視學生的語文成績,而對學生的讀寫能力則較為忽視。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是以“1+X”為閱讀原則,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突破單篇課文的教學約束,以單元為主要教學形式,引導學生在精讀單元課文后,結合單元學習內容,積累自身的寫作經驗。
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單元群文讀寫”教學活動時,應以單元為載體,重點分析教材單元中的重點、難點知識內容。語文教師應找出單元課文中的編排規(guī)律,以便于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能夠做到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使學生通過層層遞進的引導,鞏固語文教材單元知識內容。
例如,在教學《聽聽,秋的聲音》相關內容時,教師可在引導學生扎實掌握《聽聽,秋的聲音》重難點知識后,組織學生通過回顧課文的方式,復習《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與《秋天的雨》中的知識內容。接下來,教師可引導學生將這三篇文章進行對比,探究這三篇文章所表達的主體思想,并向學生提出問題:“這三篇課文的寫作手法有哪些相同之處?”“這三篇課文都描寫了什么樣的景色?”等等。學生對比結束后,教師應組織學生根據這三篇課文內容,通過寫作的形式,表達出“你心目中秋天的樣子”。
教師在分析教材單元的同時,應明確主線內容。只有這樣,才能引導學生根據以往所學知識為切入點,快速梳理整個單元的重點內容,有利于學生將單元知識不斷內化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教師在開展“單元群文讀寫”教學活動時,應將教學側重點立足于引導學生細讀、精讀、通讀語文單元的所有內容。如此一來,不僅能使學生掌握整個單元的思想主題,同時還能鞏固所學知識的記憶。教師應以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水平為基礎,科學、合理地編排教學任務與教學環(huán)節(jié)。
例如,在教授《江南春》相關內容時,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細讀的方法,通讀《江南春》,并圈出古詩中表述美好景色的字詞或詩句,以此啟發(fā)學生體會作者對江南春天美好景色的喜愛之情。教師可引導學生回顧古詩《浪淘沙》,并通過相互比較的方法,找出這兩首古詩的異同之處。接下來,教師可通過總結的方法,循序漸進地啟發(fā)學生思考“如何利用古詩的書寫形式,表達美好的景色?”最后,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出示不同的景色圖片,組織學生以《江南春》與《浪淘沙》為例,嘗試寫出兩句“景觀詩”,并做到平仄押韻。
教師在實際教學時,應始終貫穿整個單元的教學目標,并引導學生將單元中不同課文的個性化目標進行充分總結,從而啟發(fā)學生通過對課文的精細打磨,得以深刻體會整個單元的教學目的。
教師在選擇單元課文時,應站在教學任務的角度,以便于選擇出來的單元課文符合“單元群文讀寫”教學活動的主旨。教師應以教學內容為主體,將教學內容進行延展,通過其他讀寫形式,豐富學生的讀寫視野。另外,教師應突破傳統(tǒng)教學的約束,為學生呈現(xiàn)不同領域的延展內容,使學生在豐富的教學內容中,強化自身的讀寫能力。
例如,在教授《墨梅》相關內容時,教師可利用教學導入環(huán)節(jié),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越劇《墨梅》,并引導學生細心聆聽與觀察,通過越劇的形式,感受墨梅高雅、冷艷的特性。接下來,教師在完成《墨梅》的教學任務后,可向學生播放歌曲《墨梅》,引導學生通過譚維維的歌聲,深刻感受墨梅的獨特魅力,以此豐富學生的讀寫視野。教師還可向學生展示各種形態(tài)的墨梅圖片,并邀請學生利用自己的語言,對圖片中的墨梅進行描述。最后,教師應組織學生根據古詩《墨梅》,以及其他教學內容,利用自己的語言,為墨梅創(chuàng)作一篇短文、古詩,或者幾句簡短的歌詞。
教師在以單元主題為核心豐富教學內容時,應關注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水平,避免延展出來的內容與學生的實際讀寫需求不相符。另外,教師還應在確保延展內容科學合理的同時,創(chuàng)新教學活動,以此激發(fā)學生的群文讀寫興趣。
綜上所述,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不斷融合,教師應重點關注“單元群文讀寫”教學內容,以豐富的教學活動,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與寫作習慣。同時教師應深入剖析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內容,有針對性地開展“單元群文讀寫”教學活動,使學生能夠深入課文,探究作者所表達的主題思想,并將掌握到的知識不斷內化成自己的寫作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借助“單元群文讀寫”的教育功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