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杰
信息技術在民辦高校體育教學的應用研究——以廣州工商學院為例*
劉艷杰
(廣州工商學院,廣東 廣州 510800)
通過研究信息技術在高校毽球教學中的應用發(fā)現:在高校毽球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積極性;有助于促進學生參與鍛煉,提高身體素質;有助于加深學生對技術動作的理解,提高學習效果;有助于提高教師教學科研能力,助力高??蒲泄ぷ?。
信息技術;民辦高校;體育教學;應用研究
信息技術應用推動著現代教育的發(fā)展,現代教育教學在不斷發(fā)展的同時,也帶動了體育教學、運動訓練的發(fā)展,高校體育教學方法、手段也得到了豐富和創(chuàng)新。信息時代的到來,更加助力了現代教育教學方法、手段的創(chuàng)新,比如利用大數據分析,能夠更加科學地對教學活動進行評價;智能設備的應用,能夠使教練有效掌控訓練過程,科學安排訓練內容;信息技術更是為進一步深入開展運動生理生化研究提供了強大的支撐。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高校教育教學面臨著新的機遇與挑戰(zhàn),隨著信息技術的進一步推廣,必將帶來高校體育教學方法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
本研究選取廣州工商學院兩個身體素質和技術差異較小的班級作為實驗對象,選取任意一個班級作為實驗組進行教學實驗,另一班則采用常規(guī)教學。研究信息技術在毽球教學中的應用效果。
1.2.1教學實驗法
1.2.1.1 實驗測試指標
實驗前、后測試指標:(1)身高體重;(2)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內容;(3)毽球基本技術。
1.2.1.2測試方法
(1)學生可用腳內外側踢球、腳背踢球、大腿觸球,計總次數,球落地或者違規(guī)觸球,則停止計數,每人測試兩次,取最好成績;
(2)指定學生拋球,測試者用胸腹部或頭部觸球,觸球后,需用其他部位將球踢起,方計成功1次,每位測試者10個球,計成功次數。
1.2.1.3實驗步驟
(1)對照組:師生采用傳統(tǒng)教學方法進行授課、學習。
(2)實驗組
課前:教師提前熟悉上課內容,并在利用互聯(lián)網搜索優(yōu)質教學資源,結合本校學生實際撰寫教案;利用移動網絡設備(手機)建立微信群,課前將學習的重難點以文字、圖片、動態(tài)圖等方式提前發(fā)至微信群,供學生學習打卡。
課中:結合教案及課前分享給學生學習資料,對學習內容進行講解、答疑,并組織學生進行練習。
課后:總結學生在練習過程出現的共性問題,并將解決方案及注意事項發(fā)至微信群供學生打卡學習,并為學生答疑;通過健康跑軟件監(jiān)測了解學生課后作業(yè)完成情況(主要為健康跑),及時通知落后學生。
1.2.2 專家訪談法
通過訪談相關專家,了解信息技術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應用情況、應用效果及存在問題,對實驗設計、測試指標等也征求了專家的意見,并進行分析整理, 為本研究提供參考。
1.2.3 問卷調查法
實驗后,通過向兩班學生發(fā)放問卷并對問卷進行分析,以了解實驗效果。
1.2.4 數理統(tǒng)計法
運用SPSS12.0、Excel2018等軟件對采集數據進行處理,用統(tǒng)計學方法進行對比分析。
表1 實驗后兩班學生學習興趣、主動性和信心(n=40)
調查內容 非常有效一般有效沒有效果 組別人數百分比(%)人數百分比(%)人數百分比(%) 興趣實驗班3382.50717.5000.00 對照班2665.001230.0025.00 積極主動性實驗班3177.50820.0012.50 對照班2460.001435.0025.00 信心實驗班3485.00615.0000.00 對照班2767.501025.0037.50
通過問卷分析發(fā)現,實驗班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積極性、信心均高于對照班。分析原因發(fā)現:學習興趣對學習效果有著重要的影響,人一旦產生興趣,就會愿意花更多時間、精力投入其中,去不斷的學習、探索。體育運動也是同樣道理,當學生對某一運動產生濃厚產生興趣時,就會激勵他更加積極地去學習、去練習,并且會把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當做挑戰(zhàn),逐一克服。其也必然會更加積極地參與到技能的學習當中,學習效果也將事半功倍。體育課程以往供學生的預習資料往往是紙質的體育教材,相對比較枯燥,信息技術應用之后,在教材上添加了各個項目相關介紹的二維碼,可供學生掃描學習;教師也可以在網上搜索更多的預習資料,比如圖片、動態(tài)圖或者相關運動員的訓練視頻等發(fā)至班級的微信群,供學生預覽學習,滿足不同學生的預習需求,相對體育教材這些內容更加豐富多樣、生動形象,能夠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一旦產生了興趣,在實際的上課過程中,將會更加積極主動學習,配合老師完成運動技術,學生經過認真練習后其學習效果必然較以往有所提高。
實驗后,參照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對兩班學生身體素質進行測試分析: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的體質測試達標率均在95%以上,但實驗后實驗班學生的身體素質平均分比對照班學生高出6.74分。體育作為一種社會現象,與人類的進化、發(fā)展和社會文化都有密切的關系[1]。但近年來,調查研究顯示,大學生的身體素質有下降趨勢,為不斷提升大學生身體素質,國家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發(fā)了軟件,通過軟件教師可以監(jiān)控學生的鍛煉情況,課堂上對于表現較好予以表揚和鼓勵,對未按要求進行鍛煉的學生及時予以提醒,督促其按照要求完成。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信息技術的應用,使課堂教學變地更加有趣,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激發(fā)了其課上、課余參與體育鍛煉的的積極性,從而愿意用更多的時間參與到體育活動當中,長此以往地鍛煉,身體素質必然會得到提高。
表2 實驗后兩班學生身體素質成績(n=40)
組別體質測試達標情況身體素質平均得分 合格及以上(人)不合格(人)合格比例(%) 實驗組40010079.29 對照組3829572.55
表3 實驗后兩班學生專項技術成績(n=40)
組別毽球考核達標成績毽球考核技能評價總成績平均分 80以上79-7069-6060以下優(yōu)良一般差 實驗班35%50%12.5%2.5%30%50%20%085.21 對照班12.5%30%47.5%10%15%40%42.5%2.5%72.42
實驗結束后,通過對兩班學生的毽球專項技術測試分析可以看出,實驗班毽球考核達標成績70分以上的占85%,對照班則為42.5%;技能評價實驗班主要集中在優(yōu)、良,而對照班集中在良、一般;專項技術平均分實驗班為85.21,對照班則為72.42,實驗班比對照班高12.79。存在以上差異的原因主要為,實驗班課前教師通過互聯(lián)網搜索教學相關的資料,比如技術動態(tài)圖、慢放視頻、動漫視頻等,發(fā)到班級微信群,供其打卡學習,這樣一方面能夠使學生提前了解所學內容,加深對技術動作的理解,同時又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相對于常規(guī)的學習資料,動態(tài)圖、慢放視頻等更加有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求知欲,學生對技術產生了興趣,又有了正確的理解,練習時必然會更加主動,訓練也會取得較好的效果,學生的成就感也得到了滿足,進而更加積極、認真練習,這一良性循環(huán)的形成,必然會促進學生專項技術的提升。
表4 實驗后學生對教學的評價(n=40)
內容班級贊同一般不贊同 人數百分比(%)人數百分比(%)人數百分比(%) 對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內容實驗班3382.5717.500 對照班2460123025 對教師的課堂組織管理實驗班3587.541012.5 對照班2050184525 對教師的教學方式實驗班3382.5717.500 對照班2050205000 對教師教授和你練習時間的分配實驗班3075922.512.5 對照班2870102525
通過問卷調查發(fā)現,實驗班學生在對教師課堂組織、教學內容安排、教學方法手段等方面的認可度均高于對照班。說明教師在運用信息技術的同時也促進了自身能力的提高。為了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教師需要不斷提升自身能力,才能更好地滿足學生的教學需求,信息技術為教師學習提供了便捷的條件,信息技術為教師學習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和途徑。另外體育教師可以通過模擬上課,將整個教學過程錄制下來反復觀看,以此發(fā)現自身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就存在的問題認真改進;教師還可以將自己錄制的教學視頻,發(fā)給相關專家進行點評,請專家指出存在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任課教師根據專家們的指導意見,不斷改進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手段,提升自身教學能力。除此之外學校官網還設置了“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專欄,選取部門的優(yōu)秀教師錄制精品課程,并上傳至專欄供廣大教師觀摩學習。
高??蒲惺歉咝=處煶袚闹匾蝿罩唬瑢τ诒姸囿w育教師而言,科研活動難度相對較大,科研數據收集難度大,一直是困擾體育教師的一大難題??蒲械幕A是數據,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夠將更多的教學、訓練信息轉化為基礎數據,通過對基礎數據的分析,一方面能夠使教練不斷發(fā)現教學、訓練中存在的問題,持續(xù)改進教學,另一方面通過對存在問題探索和分析,又為科研工作提供了基礎數據。
3.1.1信息技術能夠提供更加豐富的教學資源,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3.1.2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夠促進高校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提高學生身體素質;
3.1.3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夠使技術動作更加直觀、清晰,使學生更加容易理解,進而提升學習效果;
3.1.4信息技術的應用有利于實現優(yōu)質教學資源的共享,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同時為高校體育科研提供基礎數據,助力高??蒲泄ぷ?。
3.2.1在應用信息技術時,教師應緊緊圍繞教學目標,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選用適當的內容和方法;
3.2.2受本人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的影響,實驗設計不夠全面、系統(tǒng),建議后續(xù)研究進一步完善;
3.2.3信息技術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建議在其他體育項目的教學實踐中研究推廣。
[1]安妮,李琳琳,王作勇.《體育社會學》[M].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11.
[2]王科.“互聯(lián)網+體育教學”效果影響與應用策略研究[D].揚州大學,2018.
[3]李宗山.“互聯(lián)網+”時代信息化在中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教學與管理,2016(27):98-100.
[4]廖萍.信息技術時代下體育教學變革的傳播學審視[D].華中師范大學,2015.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in Private Universities--Taking Guangzhou College of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as an Example
LIU Yanjie
(Guangzhou College of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Guangzhou 510800, Guangdong, China)
廣州工商學院2019年校級科研課題;項目名稱:信息化技術在民辦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項目編號:ZL20191136。
劉艷杰(1988—),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