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娟娟
(新疆阿圖什市昆山育才學校 新疆 阿圖什 845350)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寫作是學生利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與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學生描述世界以及展示自我的重要過程,是一個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直接體現”[1]。作為作文教學的起步階段,如何在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水平成了很多教學工作者們關注的重點課題。三年級的學生年齡尚小且社會經驗不足,很容易出現“無話可說、無字可寫”的現象[2]。特別是對于一些少數民族的學生而言,由于其平時使用的語言類型以及結構與漢語存在較大差距,這就為教師的作文指導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難度。對此,編者以南疆地區(qū)為例,簡單談談自己的觀點與看法,以期為相關教學工作者提供必要的借鑒與幫助。
南疆本身屬于多民族聚集地區(qū),學生平時生活中以少數民族語言為主,接觸并使用普通話的機會較少,其對于普通話中的一些詞組以及語句結構掌握的不是非常透徹、牢固。因此,教師在進行作文指導教學工作時,應當注重給學生營造出一種積極、寬松的教學氛圍,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首先,教師應當不斷提升自身的漢語言水平,盡量采用標準的普通話對學生進行授課或者交流,讓學生在一種標準化的語言教學環(huán)境中學習;其次,教師在作文指導課堂上應當注重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鼓勵學生多思考、多發(fā)言。當學生表達出自己的困惑以及問題之后,教師應當對學生進行耐心的指導與幫助,引導學生進行改進并取得進步,進而不斷激發(fā)學生在作文課堂上的學習積極性。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采取“我說你聽”的教學方式,學生在學習中不免會感到枯燥與乏味,難以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豐富多彩的課堂形式可以為學生營造一種積極、寬松的課堂環(huán)境氛圍,可以促使學生在課堂上有更好的表現,教師應當緊密結合課堂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學習特點,積極開展并組織一些形式多樣化的課堂活動,促使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不斷的提升。
例如,教師可以在班級中開展“講故事”比賽,將班級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讓學生在小組中分享自己儲備的故事。然后,在讓每個小組推選出一名代表參加班級中的“講故事比賽”,這樣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以及表達能力。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組織一些“看圖說話”的教學活動,鼓勵學生根據圖片中的內容來大膽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這樣可以讓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及口語能力得到良好的鍛煉。采用這些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可以為學生的作文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
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大量的閱讀可以為寫作積累豐富的素材。因此,教師在進行起步作文指導教學的時候,應當鼓勵學生進行閱讀,實現閱讀與寫作的有效結合,進而不斷提升學生自身的作文能力水平[3]。
小學生年齡小且學習經驗不夠豐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閱讀內容進行仿寫,讓學生學習閱讀文本中的精彩語句以及寫作方式;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對閱讀內容進行改寫,學生們可以將自己心中的想法以及觀點添加到閱讀文本內容中,實現對閱讀文本的再次創(chuàng)作;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對閱讀內容發(fā)表感想。例如,當學生閱讀完一篇故事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趁熱打鐵寫出一篇讀后感想,這樣可以提升學生的感悟與體驗,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不斷提升。
要想有效提升學生的作文水平,教師還需要注重對學生進行方法方面的指導,這樣可以幫助學生不斷積累寫作相關的經驗,有利于學生寫作能力的穩(wěn)步提升。
首先,教師應當引導學生養(yǎng)成寫日記的好習慣,讓學生將平時學習以及生活中聽到的、看到的事情記錄下來,記錄過程中可以抒發(fā)自己心中的感悟,以不斷訓練學生的寫作思維,同時還可以為學生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其次,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讓學生通過閱讀、背誦以及品味來學習其語言技巧以及寫作手法,以此來不斷提升學生的寫作技巧;另外,教師還應當注引導學生將寫作與生活相關聯,讓學生學會從生活中汲取必要的寫作營養(yǎng),幫助學生養(yǎng)成細心觀察生活、感悟生活的好習慣。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起步作文教學應當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身為少數民族小學語文教學工作者應當從當前面臨的問題出發(fā),通過營造良好的作文教學氛圍、采取豐富多彩的教學方式、注重閱讀過程中讀寫結合、注重寫作方法的歸納總結等方式開展起步作文指導工作,促進學生得到意識、思維以及能力等方面的提升,同時也為學生今后的寫作道路奠定堅實的基礎。文中很多觀點都是編者的個人淺見,關于小學語文三年級起步作文指導策略方面還有很多更好的方法與觀點,需要相關教學工作者在今后的實踐中不斷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