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昆山市石牌中心小學校 張雅青
小學時期是學生智力發(fā)展的啟蒙階段,這一時期的知識教育極其重要。語文從小學開始就占據(jù)著重要地位,而閱讀作為語文學習中最關鍵的一部分,怎樣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水平,怎樣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備受各界關注。
眾所周知,人文性是語文的兩大特點之一。因此,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要有意識地增加教學的人文性,并學會利用這一特點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情景教學法是一種非常符合這種目的的教學方法。教師在閱讀教學時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具體的情景,幫助學生把閱讀體驗和情感體驗相結(jié)合,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增加其閱讀興趣。
例如,在《幸福是什么》這篇文章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自由分組進行角色扮演。每個小組的每個人都要飾演一個角色,各小組之間要進行互評互投,最終得分最高的一組獲得獎勵。每個小組的表演要基于文章主題,再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加以自由發(fā)揮。因為每個人對故事的理解不同,從而會形成很多版本的表演,而這些表演之間的差異正是人文性的體現(xiàn)。因為每個人都有好勝心,這樣的競爭性的比賽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斗志和集體精神,從而提高學生閱讀的集中力和認真度。
實踐出真知。每篇文章里都包含著許多真理,如果只是讓學生簡單地去讀去看,這些真理很難被他們接受。因此,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要努力增加閱讀實踐性,幫助學生認識到書本知識的合理性和現(xiàn)實性,從而延續(xù)其閱讀興趣和閱讀信心。此外,教師還要通過組織各種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學以致用,提高其閱讀效率。
例如,在教學《火燒云》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到室外去觀察當天的云朵形狀,并讓學生說出其術語名稱。在課后,教師可為學生布置實踐性的課外作業(yè),比如讓學生拍下在一周當中自己所見到的白云的照片,并記錄下時間以及當天的天氣狀況,一周以后進行課堂展示。在課堂展示完畢后,教師可將全班同學的記錄歸納總結(jié)在一起,讓學生和自己一起找出其中的規(guī)律。這樣一來,學生就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學習到語文知識,學會觀察生活中的環(huán)境變化。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遍喿x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短暫瞬間,而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因此,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既不能讓自己的教學戛然而止,也不能讓學生的閱讀半途而廢。教師要清楚地認識到閱讀教學的價值所在,把閱讀能力培養(yǎng)歸納到教學任務的隊列當中,而不是僅僅把它當做課外活動或興趣培養(yǎng)。環(huán)境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巨大的。教師要努力為學生構(gòu)建一個長久化的、舒適自由的閱讀環(huán)境,從而讓學生的閱讀經(jīng)驗得到積累,磨煉學生的閱讀耐性。
例如,在教學《畫楊桃》時,教師不要簡單地讓學生直接朗讀整篇文章,然后劃分主旨大意。相反,教師可幫學生把文章劃分成幾個部分,讓學生進行分段閱讀。在每次閱讀完成后,教師讓學生自己在現(xiàn)場搜尋可用材料,全方位地進行觀察記錄。整篇文章閱讀結(jié)束后,再請學生上臺分享。在這個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自然且輕松地就從不同的角度分別觀察了事物,體會到了不同的視覺感知變化。如此,學生在一個不斷積累閱讀經(jīng)驗的過程中,認識到了楊桃的多面性,磨煉了自己的閱讀耐性。
教師對學生的閱讀引導,不應僅僅局限于課本文章的閱讀,為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教師應在教材的基礎上,擴展學生的閱讀內(nèi)容,豐富學生的課外閱讀。教師可讓學生接觸國內(nèi)外名著,如文言文、寓言故事、童話故事等多種不同類型的文章,擴展學生的閱讀視野,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
例如,在教學《宇宙生命之謎》這篇文章時,教師可對其進行延展閱讀教學?!队钪嫔i》這篇文章是一篇科普文,在閱讀時,學生除了欠缺興趣和耐性之外,還缺乏理解能力。如果教師在課前給學生安排相關課外文章去閱讀,學生在課堂閱讀時的反應就會變得更加積極靈敏,對文章內(nèi)容和語言結(jié)構(gòu)的理解就會更加充分,同時對有關文章涉及領域的科學知識掌握得就更多。
總之,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起著不容小覷的積極作用。教師要充分認識閱讀,將閱讀和教學進行充分且有效的結(jié)合,幫助學生樹立閱讀意識,培養(yǎng)其閱讀興趣和閱讀耐性,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和閱讀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