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臨潭縣洮濱鎮(zhèn)總寨中心小學 趙彥平
為了滿足教育界對小學生提出的要求,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在提高學生思維能力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小學語文教師不斷探索,改進課堂教學方式,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鍛煉思維。只學習語文課本知識是不夠的,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思維層次上取得更大的進步。值得注意的是,要想更好地幫助學生提高思維能力,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充分了解小學生思維方式的特點。
小學生年齡較小,思維能力尚不健全,看待事物和思考問題的方式也相對簡單。在面對一件事物時,小學生的主觀因素往往占據(jù)主要地位,同時小學生更加注重感官上的感受,很少能夠?qū)σ患挛镞M行更加理性的分析。而語文學習的內(nèi)容也是如此,對于那些圖像化的、直觀的教學內(nèi)容,學生往往比較容易理解,但對于那些概括化、抽象化的原理和理論,小學生在理解上則會比較困難。根據(jù)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教師應當幫助學生形成相對完整的思維模式,讓學生在看待問題時能夠從多角度、多方面充分思考。同時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應當靈活應用多元化的教學材料,比如,在講解學生難以理解的內(nèi)容時,教師可以將其轉(zhuǎn)化為比較直觀的圖片形式,而在講解學生能夠輕易理解的內(nèi)容時,教師應當適當給學生提出思考問題,加大學生的思考量,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小學生正處在活潑好動的年紀,行動上比較調(diào)皮,與之相對應的,思維方面也比較跳躍。小學生沒有接受系統(tǒng)完整的教育,沒有形成一套完整且有邏輯的思維體系,因此,小學生的思維通常是沒有條理的。另外,小學生剛剛開始認識世界,對許多新鮮事物會產(chǎn)生強烈的好奇與興奮,但小學生通常沒有耐性,對一件事物的關(guān)注度并不會持續(xù)很久,也就導致小學生的思維極容易從一件事物迅速跳躍到另一件事物上去。這種跳躍性思維一方面能夠幫助學生進行思維的發(fā)散,活躍學生的思維,另一方面又會導致學生對一件事物理解不到位、不深入,從而無法看到事物的本質(zhì)。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考慮學生這方面的問題,并制定相應教學方法。
小學語文課本上的內(nèi)容有限,教師僅僅講解課本內(nèi)容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對教材內(nèi)容進行擴展。課本展示的內(nèi)容是有限的,語文的世界是無限的,教師應當以課本內(nèi)容為基點,向各個方面發(fā)散,帶領(lǐng)學生學習更多、更豐富的語文知識。因此,教師應當在課堂上帶領(lǐng)學生進行獨立思考,激勵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性思考。教師應當多給學生提出一些開放性問題,讓學生說出自己對問題的獨特見解,教師應當在課上多給學生機會,讓學生進行表達,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進而提升語文綜合水平。教師可以采取一些創(chuàng)新性的教學方法,比如給學生播放視頻或音樂,創(chuàng)造一種浪漫優(yōu)美的意境,讓學生用心感受,進而能夠更好地進行表達。
要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必須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引導學生之間加強交流溝通。教師應當了解并尊重學生不同的個性特征,對學生因材施教。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多進行思考,讓學生敢于思考,敢于質(zhì)疑。教師還應當多讓學生在小組中就一個問題進行討論,不同的學生對同一個問題有不同的想法,通過小組討論,學生能夠在思維碰撞中獲得新的靈感火花,同時學生也能更好地理解“求同存異”的意義,提高學生與人交往合作的能力。語文課堂的問題往往沒有標準答案,因此,教師應當創(chuàng)設(shè)一種讓學生敢于發(fā)出自己聲音的課堂氛圍,讓學生能有與眾不同的勇氣,從而使學生的思維能力能夠得到鍛煉和提高。
思維能力對于語文學習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學生思維能力提高了,對語文的感悟力也會提高,從而才能更好地進行語文學習。因此,教師應當在語文教學中采取相應措施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充分結(jié)合小學生的發(fā)展特點制定教學方案。教師應當帶領(lǐng)學生進行發(fā)散性的問題思考,同時采取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的想法能夠在課堂上得到展示,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