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婉媚
(福建省三明市大田縣實驗小學 福建 三明 366100)
小學二年級語文之中的學習其中涉及到的大都是一些記憶字詞的內容,學生在進行掌握的時候需要很好的進行學習,原因在于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打下良好的學習基礎。微課教學是當今社會使用較為廣泛的教學模式,能夠很好地利用課堂時間,優(yōu)化課堂教學效率,這是非常有利于學生的學習的,能夠給學生的學習帶來非常多的便利。
在沒有接觸新鮮事物或者是他們感興趣的事物時,小學生的注意力很容易游離,進入他們自己的“小世界”。小學生對他們眼中的新鮮事物非常感興趣,恨不得盡快了解它們的全部,教師應當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將教材中抽象、晦澀的知識點具象化,轉化成圖片、動畫、視頻等形式,創(chuàng)設微課情境,抓住學生的眼球,讓學生保持高亢的學習狀態(tài)。
例如教學《日月潭》,這篇課文的主要教學目的在于讓學生感受日月潭的美麗景色,激發(fā)學生對寶島的熱愛情感。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如果只是通過口頭和課文插圖向學生介紹,由于學生的想象能力有限,所以很難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學生根本無法領會到日月潭的美,更不用說激發(fā)學生對寶島的熱愛、期盼祖國早日統(tǒng)一等教學目標。教師可以借助微課的形式,在課堂開始階段將日月潭的美景以圖片、旅游宣傳短片的形式呈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這樣容易使學生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覺,真正見識到日月潭的美景,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當中,從而達到課堂的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涉及方方面面的知識,僅僅依靠有限的課堂時間是難以讓學生全面而透徹地掌握的。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大膽拓展語文課程教學時間與空間,盡可能為學生提供及創(chuàng)造更多的學習語文知識的機會,使得他們在課下也能依據(jù)自己的學習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學習活動,從而為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的優(yōu)化提供新契機。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背景下,微課作為一種富有現(xiàn)代氣息的教學新方法是順勢而生,其可把教材知識點進行合理的整合與拆解,并且能夠大幅拓展教學活動的時間與空間,從而擺脫了傳統(tǒng)課堂教學時空的束縛。在日常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特點及教學目標需求,將一些教學難點與重點知識的教學過程進行錄制,然后以微視頻的形式發(fā)給學生,使得學生可借助移動終端設備在任何地點與時間都能學習相關知識,從而開展更有針對性的查漏補缺,以便推動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
在教學中,教師們發(fā)現(xiàn)如果采用微課的方式,教學主題就能夠更加直接明了地展現(xiàn)在學生眼前。同時,在學生進行課后復習鞏固的過程中,微課也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因此,微課教學能夠突破課堂教學的局限性,讓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這也為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提供了有利條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建立微課資源共享庫,通過為學生共享有效的教學資源,讓學生能夠在課后通過微課課件及時復習鞏固課堂中學到的知識,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夠更加熟練地掌握課文中的生難字。在識字教學中,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利用微課資源進行課文預習,提前學生習文中的生字和生詞,對于預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學生可以在上課時告訴教師,教師可以進行針對性的輔導,這樣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語文識字教學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學《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為“蝌”“蚪”等生字進行注音,并通過為學生展現(xiàn)相關的圖片和動畫來制作課件,并將課件分享給學生,供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在教學結束后,學生也可以利用課件進行復習,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新課標明確提出,小學語文教學除了要將基礎知識的教學目標得以實現(xiàn),還應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探索精神給予培養(yǎng),但因為長期受到傳統(tǒng)教學模式與教學理念的影響,大部分教師還是忽略了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微課是時代的產(chǎn)物,是新的教育教學改革中優(yōu)秀的成果,也是未來小學階段教育發(fā)展的趨勢,它將語文課本中枯燥乏味的知識和抽象化的概念具體展現(xiàn)在學生眼前,使學生通過對視頻、文字、圖像等的賞析,能夠更好地對課文進行理解和掌握。小學生的思維方式與成年人不同,他們對事物的看法也不盡相同。因此,教師在微課中要積極引導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通過視聽結合的語文課堂,對語文學習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在與教師的互動過程中,不斷激發(fā)想象力,拓寬知識面實現(xiàn)語文學習的進步。
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中引入微課技術,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好地投入到課堂教學中來。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應根據(jù)本節(jié)課的課堂教學重點制作微課,將其作為切入點,為學生提高學習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