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淑紅
(河北省寬城第五中學 河北 寬城 067600)
學與玩在表面上看,二者是相互獨立且對立的,但分析其本質,不難發(fā)現(xiàn),學與玩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關系。在素質教育改革進程中,強調要快樂教學,改變枯燥單一的教學,為此,構建出了“玩中學、學中玩”的教學模式,將其應用到初中數學教學中,在知識中融入玩的元素,而在玩中滲透知識,促使學生興趣得到充分調動,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能力。因此,本文通過分析學與玩的關系,提出實踐對策,促使學與玩可以更好的融合,推動教育教學發(fā)展。
在學生成長過程中,學習和玩耍是其中必要的因素,但很多學生一旦玩起來,就失去了自控力,忽視了學習的重要性。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對此問題都非常頭疼,但卻無法掌握平衡二者的方法?!皩W”與“玩”的關系如果處理不好,不僅會影響學生學習以及成長,同時還會嚴重降低教師教學質量,所以,分析“學”與“玩”的關系,平衡好二者,促使學生可以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正確的學習與玩耍觀念,進而健康成長[1]。
以往的傳統(tǒng)觀念認為學習非常辛苦,固有“十年寒窗苦”以及“梅花香自苦寒來”等俗語,相比之下,玩是輕松快樂,多數都將學、玩分開談論,并將二者形成對立關系。實際上,學和玩能夠進行統(tǒng)一、結合,尤其是學生在受教育過程中,學和玩是完全不可分離的。學分為有趣的學、枯燥的學,其中有趣的學其本質不就是玩;而玩也分為有用的玩、無用的玩,同理,有用的玩可以學習到知識。在培育人才過程中,通過玩中有學、學中有玩的方式可以促使學生更加健康成長。
2.1 營造學與玩融合的課堂。為提升學與玩對教學的促進作用,教師需要營造出良好“玩中學、學中玩”的教學氛圍。對此,可以引入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案例,使得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之間的關系,在此基礎上,設計出一些有趣的活動,促使學生在活動中提升學習數學積極性。需要注意的是,無論何種方法,教師都不能脫離教材,同時,需要強調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比如,講到《數軸》這部分教學內容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引入溫度計在不同溫度時的畫面,讓學生分析,借助日常學生物品,引導學生思考,溫度上刻度的變化。而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卡點游戲,讓幾名學生站成一條直線,教師隨機說出左右走向,讓其他學生回到,具體學生的位置。通過搶答游戲的方式,引入數軸,并體驗數軸。加深了學生對數軸的理解,同時也有效的創(chuàng)造條件活躍了學生數學思維,提升了學生學習興趣。借助此種“學生玩、玩中學”的情景設定,促使學生以全新的角度認識到數學知識的價值,同時也更好的感受到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2]。
2.2 搭建學與玩的學習平臺。在教育教學中,學與玩是相互促進的,為實現(xiàn)提升教學質量以及效果的目標,初中數學教師需要搭建“玩中學、學中玩”的平臺,可以是實踐平臺,也可以是網絡平臺,運用多種方式,幫助學生在“玩與學”融合過程中,掌握更多的知識。提升學生注意力,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學生數學學習興趣。比如在教學“平行線的性質”一課時,教師可以借助課前準備的教學用具,開展游戲,引導學生借助教具,以小組的方式進行探究,并借助實例讓學生進行論證說明。在學生思考討論后,可以開展辯論賽,將學生不同的觀點設為正反方,促使學生為表達自己觀點而不斷探究知識,激發(fā)其學習性,而辯論的方式,活躍了課堂,為學生營造了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
2.3 運用多樣學與玩教學方法。在融合玩與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教學手段的運用,要豐富、靈活,學生容易接受,以此達到學生參與教學互動中的目的。比如在學習《隨機事件的概率》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引入“拋硬幣”的游戲。先讓學生猜測試驗結果,而后親身試驗,通過學生親身收集試驗數據、分析試驗結果,最后對起初的猜測進行驗證。進而提升學習效果,同時也有效增強課堂效率,對提升學生數學思維起到重要作用。
綜上所述,教師在教育過程中,需要全面掌握“學”與“玩”的關系,并靈活將二者進行融合,促使學生獲得愉快學習的體驗,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習能力。教師要真正考慮到學生學習需求,合理設計教學內容、方式、手段,通過多種有效的教學形式,促使學生更好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