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登越
(陜西師范大學,陜西 西安 710062)
閱讀課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品質的重要途徑之一。高質量的問題鏈是閱讀課成功的關鍵。學生通過解決有質量的問題鏈循序漸進地理解文本,掌握語篇的育人價值,價值觀念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同時在解決有質量的問題鏈的過程中,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批判思維能力得到發(fā)展。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一些閱讀課的提問存在數(shù)量多、質量低,問題層次重復,問題之間沒有邏輯性等問題。高質量問題鏈的引入能夠彌補這一缺陷。
提問貫穿整個課堂。有效的提問是保證課堂有效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使提問有效是問題鏈設計的關鍵。問題鏈是對整個課堂提問的一種統(tǒng)籌設計思路。教師以教學目標為核心,以教學內容為導向,根據(jù)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把看似復雜的教學內容設計成一個個具有整體性,邏輯性,關聯(lián)性的問題。從該模式可以看出,問題鏈并非教師提問,學生解答,而是在教師引導下,學生對不同的問題或者問題情景進行的多維度的、自主的探究。
1.引入型問題鏈
引入型問題鏈指的是和文本主題有關的問題。一方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文本學習做好情感上的準備,另一方面激活學生與文本主題相關的認知經(jīng)驗,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為文本學習做好知識上的準備。以My first ride on a train為例,在進入文本學習前設置以下問題。
Q1:What is the film about?
Q2:What is your impression on Australia?If you have been to Australia,please share your trip with us.If not,please say something about Australia according to the film.
Q1直接通過電影導入本課的主題the trip to Australia;Q2從學生自身的生活經(jīng)歷出發(fā)表達對澳大利亞的看法,貼近生活,讓學生有話可說。
2.展示型問題鏈
展示型問題鏈指的是有固定答案的問題。學生能從課本中找到答案,教師也能提前預判學生的答案,其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獲取事實性知識,識別文本細節(jié)信息的能力。以My first ride on a train為例。
Q1:When did the author take his trip?
Q2:Where did they start and where did they go?
3.參閱型問題鏈
參閱型問題鏈指沒有固定答案的問題,學生無法從課本中找到答案。不同的學生具有不同的認知和生活經(jīng)歷,教師無法對學生的答案做出提前預判。其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以My first ride on a train為例。
Q1:What kind of villages do you think did the train pass?
Q2:Do you think what kind of people may take the train to travel?
問題鏈的設置應該循序漸進,反映在難度上是任務由容易到困難,反映在對文本的理解上是從大致瀏覽文章就能得出答案到必須精讀文章,分析歸納總結才能得出答案。以Do you know when was the basketball invented為例。在開始閱讀時教師呈現(xiàn)以下問題鏈:
Q1:Who invented basketball?
Q2:How was the basketball invented?
Q1屬于展示型問題,學生通過快速閱讀后能夠馬上找到答案,符合剛開始閱讀時的認知結構,但是Q2的答案無法通過快速閱讀找到,學生必須讀完整個籃球發(fā)明史的部分后,通過歸納概括才能得出答案,顯然在剛開始閱讀時就提出這樣的問題是超出學生的認知結構的。
所有問題鏈的核心導向都是文本主題。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很多問題鏈過多地超出了文本主題。以Do you know when was basketball invented為例。在講解此篇文章時,有如下問題鏈設置:
Q1:Do you like basketball and why?
Q2:What kind of sports do you likebest and why?
Q3:Do you know the history of the sports you like?
Q1讓學生回答是否喜歡籃球及其理由有利于學生隨后理解文本,但Q2讓學生說出自己喜歡的其他運動和理由,以及Q3說出你喜歡的運動的歷史就偏離了本節(jié)課介紹籃球的主題目標。這樣的問題不僅浪費時間,還會造成學生的學習目標不明確。
好的問題鏈可以被一條主線串聯(lián)起來。好的問題鏈串聯(lián)起來后應當形成一幅清楚的概念圖,能夠反映文章的內在邏輯,即文章的框架結構。不以語篇主線為核心設置問題鏈而只是從細節(jié)出發(fā)設置問題鏈會導致學生整體理解語篇的缺失。以steam in the boat為例子。該篇文章屬于小說類,講述的是Huck和Jim兩個人的歷險故事。在講解此篇文章時,有如下問題鏈設置:
Q1:What did Huck and Jim see when they are in the shelter?
Q2: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on midnight?
Q3:What did the men say on the steamboat?
循序漸進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第一,問題鏈的難度。在最近發(fā)展區(qū)內的問題鏈是最好的,既能夠引起學生的認知發(fā)展不平衡,又不至于太難,是學生跳一跳就能夠得著的。第二,問題鏈的順序。前一個問題鏈一定是后一個問題鏈的基礎,后一個問題鏈的解決又為下一個問題奠定基礎。如此層層遞進,引導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如果不把握順序性,問題鏈之間的層次顛倒,那么學生很難順利解答問題。
一堂高效閱讀課中的所有教學活動都是以文本為核心導向。以文本主題為導向分析語篇才能夠突出重難點。教師必須在課前就充分把握篇章主題,根據(jù)主題設置具有重難點突出的,導向性的,啟發(fā)性的問題鏈。學生通過逐個解決這些問題鏈,最終領會篇章的主題意義。
問題鏈之間不是松散,毫無關聯(lián)的,而是連鎖,具有邏輯的。所有的問題鏈是在語篇整體框架的基礎上,從各個層面提出來的。以 Do you know when was basketball invented為例,該語篇框架為:part1籃球的歷史,part2籃球的影響,part3籃球的未來趨勢。教師提出的每一個問題鏈都應在三個部分的語篇框架中找到對應位置。
好的問題鏈遞進式地引導學生分析、理解語篇。那么如何設置問題鏈呢?好的問題鏈離不開教師課前的精心準備。問題鏈設置主要包含三個步驟:第一步梳理文章內容,第二步列出概念圖,第三步設置問題鏈。但在閱讀課堂上,問題鏈的教學模式與上述剛好相反,體現(xiàn)為問題鏈呈現(xiàn)-概念圖繪制。也就是說問題鏈的大部分設置是教師在課前完成的。課堂上教師直接用問題鏈引導學生進行文本學習。為了清楚地闡述此模式,以Do you know when was basketball invented為例。
第一步:問題鏈呈現(xiàn)
1.閱讀前引入型問題鏈:本課的文章主題是籃球,老師提出以下引入式問題激活學生的興趣和背景知識,做好情感和知識上的準備
Q1:Do you like basketball?Do you like watching basketball games?Why?
2.閱讀中以呈現(xiàn)展示型問題鏈,參閱型問題鏈為主,閱讀后以呈現(xiàn)評估型問題鏈為主。針對part1籃球的發(fā)明史,教師呈現(xiàn)以下問題鏈
Q1:Who invented basketball?
Q2:Why was the basketball invented?
以上屬于展示型問題鏈,目的在于學生快速地掌握文章細節(jié)信息,了解籃球的發(fā)明史。難度較低,大多數(shù)學生能夠自主完成。
針對part2籃球對于世界的影響,教師呈現(xiàn)以下問題鏈
Q1:Why were the Berlin Olympics significant for basketball?
Q2:How do you know basketball become popular now?
以上屬于參閱型問題鏈,學生無法找到固定答案,需要根據(jù)自身經(jīng)驗和文本內容推斷籃球流行的原因。難度適中,學生需要積極思考,發(fā)散思維才能完成。
針對第三部分籃球的未來趨勢,教師呈現(xiàn)以下問題鏈
Q1:Do you think basketball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eople's lives?And why?
Q2: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future of basketball?
以上問題屬于評估型問題,學生需要在充分了解籃球的發(fā)明史、籃球對世界的影響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價值觀念后,做出評價。這是思維能力的進一步發(fā)散。
第二步:繪制概念圖
概念圖反映的主要是文章的結構,從整篇文章的結構細化到各個段落的層次結構。學生學習文本時可以通過一副完整的概念圖把握文章結構,理清文章思路。學習完文本后,學生可以通過一副完整的概念圖用自己的話復述文本,真正做到內化文本,把輸入和產(chǎn)出相結合。
第三步:問題鏈和概念圖結合,整體分析文本
第一步中三種問題鏈的展示,從不同的角度引導學生循序漸進的理解文本,在頭腦中形成初步但不具體、不系統(tǒng)信息鏈,此時學生只能夠單獨說出一些關于籃球的知識,比如籃球對于人們的影響,但不能系統(tǒng)地回答籃球的發(fā)明這種宏觀的大問題。第二步概念圖的繪制使信息鏈層次化、系統(tǒng)化。學生能夠回答關于籃球的發(fā)明這種宏觀的大問題,每一個角度又可以細分為哪些小角度進一步闡述,這個過程實質是回憶概念圖的過程,是一個充分內化知識,高效產(chǎn)出的過程。概念圖是語篇的縮影,把握住概念圖更有利于站在語篇的角度綜合分析文本,更有助于學生回答評估型問題,發(fā)表自我觀點,建構自我意義。
閱讀是英語教學的核心。英語閱讀是發(fā)展學生英語思維品質的最關鍵的渠道之一。如何提升英語閱讀教學水平和效率是英語工作者必須思考的問題。高質量的問題鏈是提高英語閱讀效率的核心。教師只有既看到當前問題鏈設置存在的問題,又認真思考高質量問題鏈設計的原則,才能有效地設置出高質量的問題鏈。只有將高質量的問題鏈引入英語閱讀課堂,英語閱讀課堂才會是高效的、有質量的,學生的閱讀思維品質才能得到提升和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