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西省忻州市定襄縣縣委黨校 曲秋燕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中國共產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與政治優(yōu)勢,是機關管理的核心所在。面對越來越復雜的社會形勢,為了保證黨政機關工作者的先進性與戰(zhàn)斗力,加強黨政機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顯得尤為重要。在新時期、新形勢下,如何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為社會關注的一個熱點。
(一)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馬斯洛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在世界心理學發(fā)展史上有重要的影響。馬斯洛在《激勵與個性》一書中,將人的需要層次分為由低到高的七個層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友愛與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求美的需要和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他認為人在下一級需要得到基本滿足以后,追求上一級的需要成為驅動行為的動力。但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社會中的大多數(shù)人在正常的情況下,都是低層次需要得到部分滿足就會追求更高層次的需要。因此,從激勵某人的目的出發(fā),需要首先了解他所處的需要層次,然后重點滿足他上一級的需要以產生激勵作用。
(二)弗魯姆的期望理論。弗魯姆是北美著名的心理學家,他在《工作與激勵》一書中提出期望理論,即人總是渴求滿足一定的需要并設法達到一定的目標。這個目標在尚未達成時表現(xiàn)為一種期望,對人的行為動機有激勵的作用,激勵作用的大小取決于目標價值與期望概率的乘積。通俗來說,就是人對目標的把握越大,達成目標的概率越高,激發(fā)的力量越大,積極性也越高。在實際運用中通過期望理論對目標的設定以及對達成概率的設定,可以有效激發(fā)人的積極性,有明顯的激勵作用。
(三)馬克思主義的主觀能動性。馬克思主義的主觀能動性是指人的主觀意識和實踐活動對客觀世界的能動作用,表現(xiàn)為改造世界的積極性,積極性又是激勵在實踐中產生的直接結果。馬克思主義的激勵思想最終目標是自我實現(xiàn),是人在滿足最高需要的條件下達到的境界。馬克思主義的激勵思想在財產分配制度中也有體現(xiàn):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激勵教育法是這些理論研究在實踐過程中的經驗總結,對激發(fā)人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有重要的作用,為激勵教育法在黨政機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應用找到了理論依據(jù),揭示了激勵理論的規(guī)律,有利于激勵教育法更好地應用實踐。
(一)有利于塑造良性的競爭環(huán)境。激勵教育法在黨政機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運用,有利于塑造公平的競爭環(huán)境,激勵黨政機關工作人員在公平環(huán)境下進行競爭,獲得激勵的物質內容或者精神享受。在這種競爭環(huán)境下會形成一種良性的競爭機制,黨政機關工作人員自覺遵守這種機制,杜絕暗箱操作,給更多黨政機關工作人員發(fā)揮自身能力的機會,提供更多的學習和進步空間。
(二)有利于吸引優(yōu)秀人才。公務員考試制度的實施是激勵措施在黨政機關的應用,保證了公務員選拔考試的公平、公正與公開,公務員通過層層考察最終進入黨政機關,保證了黨政機關能夠吸收大量優(yōu)秀人才,保證黨政機關發(fā)展的動力。
(三)有利于激發(fā)黨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積極性,開發(fā)潛力。黨政機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貫穿于黨政機關工作過程中,其中采取的激勵措施能夠激發(fā)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使他們?yōu)檫_成目標獲得獎勵而不斷努力,開發(fā)他們的潛力,最終提高他們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操作能力,為黨政機關工作提供助力。黨政機關工作人員為達成目標所付出的努力,會對其他工作人員產生激勵作用,從而形成積極向上的良好社會風氣,有利于整個黨政機關組織的素質提高。
(一)偏重短期激勵,忽視長期激勵。在黨政機關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普遍存在偏重短期激勵,忽視長期激勵的現(xiàn)象。教育者在采取激勵措施的時候,經常會出現(xiàn)急功近利的現(xiàn)象,制定的激勵措施短時間能夠激發(fā)受教育者的學習熱情,提高受教育者的積極性,但是當受教育者適應激勵環(huán)境以后,學習熱情就會消退,激勵效果回落。
(二)激勵方式簡單化。激勵方式單一是黨政機關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最常出現(xiàn)的問題。大多數(shù)黨政機關在意識到激勵教育的重要性后,會發(fā)布激勵措施,一般情況下是單一的物質獎勵或者精神獎勵。然而激勵教育在實際應用過程中,經常會忽略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差異性,激勵方法“一刀切”,不符合其中部分受教育對象的實際需求,起到的激勵效果不理想。
(三)激勵反饋不及時?,F(xiàn)代生活的快節(jié)奏影響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價值觀。當受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學習取得了顯著成效,或者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研究上取得了突破等,會期待教育者給予一定的激勵。而在黨政機關實際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經常會導致激勵反饋不及時的情況,打擊了受教育者的積極性。
(四)激勵的內容和形式匹配度欠缺。當前黨政機關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激勵教育法的應用一般表現(xiàn)為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兩種形式,但是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有的受教育者更喜歡物質激勵,有的受教育者更喜歡精神激勵,往往這兩種激勵形式與受教育者的實際需求不匹配。除此之外,激勵的內容與形式之間也存在不匹配的現(xiàn)象,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理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發(fā)表了有影響力的文章,結果被激勵的內容只是發(fā)了一些生活用品,嚴重打擊了受教育者的積極性。
(一)激勵反饋做到及時。當受教育者達到激勵措施要求的目標時,應及時給予激勵反饋,達到正向強化的目的。激勵教育法在黨政機關思想政治教育應用過程中,教育者應該關注受教育者的精神狀態(tài)和學習狀態(tài),掌握受教育者的每一點進步,及時給予激勵,采取靈活的激勵手段,給予受教育者反饋。及時給予激勵與事后給與激勵所起到的效果完全不同,應該把握時機,及時對黨政機關干部給予反饋,擴大激勵效果。
(二)激勵內容切合實際。在現(xiàn)代生活中,由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和不同的需求,在制定激勵措施時應該將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相結合。有的黨政機關干部更喜歡物質激勵,能夠補貼家用;有的黨政機關干部更喜歡精神激勵,能夠獲得他人的肯定,獲得滿足感,兩種激勵手段相結合能夠達到更好的激勵效果。不同年齡、不同階層和不同生活閱歷的黨政機關受教育者有不同的個性和愛好,在采取激勵手段時,應該首先了解黨政機關受教育者的實際需求,針對性地選擇激勵內容,靈活使用激勵手段,“對癥下藥”,做到因人而異。除此之外,對同一個受教育對象在不同時間、地點、條件下所采取的激勵手段也應該是不同的,應該采取與實際情況相適應的內容和形式進行教育。
(三)制定公平的激勵措施?!安换脊讯疾痪笔侨诵缘娜觞c,只有激勵措施做到公平才能在黨政機關實際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產生正面的影響,營造積極向上的競爭氛圍。在制定激勵措施時應提前做好調查工作,與實際學習、教育、管理等相結合,激勵手段有可行性、合理性,能夠讓所有人認可。實際經驗表明,在公平的激勵措施下,黨政機關受教育者學習成果差距越大,激勵效果越好。
(四)激勵程度掌握適度。激勵程度在激勵教育中是一項重要的標準,激勵措施中獎賞或者懲罰標準必須在一定范圍內才能夠起到最大的激勵作用。過高或者過低的激勵程度都會影響激勵教育在黨政機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黨政機關干部在家庭環(huán)境、社會層次、生活閱歷等各方面都不相同,在面對同樣程度的激勵措施時,所能感受到的激勵程度也不相同,因此教育者在進行激勵時應有針對性地采取激勵措施,同時又要考慮公平性的因素,適度進行激勵。
(五)正確運用激勵的頻率。激勵教育在黨政機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能夠發(fā)揮重要的作用,但前提是激勵手段應用要合理。激勵的頻率與激勵的效果并不是一個規(guī)律性的關系,頻率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激勵的作用。激勵頻率過低會使黨政機關受教育者感受不到激勵措施存在的價值,起不到應有的激勵作用。激勵頻率過高會使黨政機關受教育者產生適應性,習慣激勵手段的存在,使激勵手段成為一種平常的教學手段,降低激勵的效果。因此教育者應該做好教育方案,選擇合適的激勵頻率,使激勵教育法在黨政機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能夠起到最大效果。
在當今時代背景下,社會風氣唯錢而論,部分事業(yè)單位人浮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阻礙重重。在這樣的新形勢下,如何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為一個難題。黨政機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黨政機關工作中的一項重要項目,是中國共產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與政治優(yōu)勢所在,貫穿于黨政機關所有的工作之中,是一個長期且細微的教育過程。黨政機關應該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保持黨政機關工作人員的先進性與戰(zhàn)斗力。黨政機關應該結合自身工作特點,將激勵教育法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結合,充分發(fā)揮激勵教育法的作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和質量,為黨風廉政建設等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