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 蓉
(江蘇省鹽城市阜寧師范學校附屬小學 江蘇 鹽城 224400)
思維導圖的特征是起到將語文課程體系內容具體化、直觀化梳理的方法。在小學生學習語文課程的過程中,思維導圖對與以讀促寫的教學方式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一方面,可以促使學生充分理解課程文本的內容、結構、邏輯以及提升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在寫作中構建框架、聚焦主題、完善內容。本文將具體討論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課程“以讀促寫”教學中的具體應用策略。
針對中年級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當重點利用思維導圖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進行培養(yǎng),強化其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思維導圖可以通過較為簡潔直接的表達方式,構建和梳理不同文章段落之間的邏輯關系,以及每個段落和全文之間的聯(lián)系,清楚的向學生展示文章見的表達順序和邏輯。在語文讀寫結合的課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合理的分析段落之間、篇章之間、段落與篇章之間的內在脈絡,有利于掌握文章的寫作規(guī)律。同時,也可以在幫助學生分析文章內部結構層次的同時,潛移默化的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通過提取段落關鍵詞、概括段落內容、完成段落縮寫等方式,使文章層次清晰明了,快速提升學生的閱讀效率。
在小學中年級語文寫作課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相關作文范文寫作框架的分析,或者某篇課文內容的寫作框架的分析,引導學生以思維導圖的模式構建語文寫作能力?!耙宰x促寫”與思維導圖之間的聯(lián)動,實際上凝聚著學生對寫作邏輯的獨特歸納,以及承載著學生對閱讀材料的深入理解和把握,通過上述有意識的閱讀訓練后,學生有能力對相關閱讀和寫作材料進行系統(tǒng)的梳理和歸納,有條理性的指導寫作步驟。例如在閱讀某篇范文時,教師給出某篇范文,學生自主的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從中提取核心觀點、關鍵詞、以及相應的段落關系分析;在此之后,學生通過類似的方法,將寫作主題以中心觀點、相關關鍵詞,段落布局的方式通過思維導圖安排寫作順序,將有利于優(yōu)化學生的寫作邏輯和能力。
以四年級課本中《爬山虎的腳》一文為例,分析思維導圖在“以讀促寫”中可以采取具體三步策略以提升學生的語文讀寫能力。
第一階段,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建立對應文章的閱讀思維導圖。此時學生的主要目的是充分觀察和理解案例題目,即《爬山虎的腳》,明確全文的寫作主題與全文五個段落之間的結構關系。在學生充分閱讀本篇課文內容后,再利用思維導圖進行相應衍生邏輯的歸納。學習初期,可以安排小組討論的方式幫助學生拓展關鍵詞并進行排列。確定關鍵詞后,對案例文章構建基本的閱讀思維導圖。如《爬山虎的腳》則應當以“植物、爬山虎、特征”為參考關鍵詞,文章重點在于“某種平時看似普通的植物,實際上具有獨特的特征”,此后可以追問,生活中學生還會發(fā)現(xiàn)哪些動物、植物具有自己獨特的特征。在學生理解了文章中心意思后,再利用思維導圖將全文構建段落脈絡圖。
第二階段,教師引導學生構建初步的寫作框架,模仿案例文章中思維導圖所構建的邏輯,形成自己作文的寫作思路。學生有了寫作方面思維框架的構思,將避免前文所說的不知如何下筆的情況,在全文謀篇布局已經(jīng)有大概框架之下,學生更多的思考的是如何將觀察到的現(xiàn)象有條有理邏輯化的轉化為生動活潑的語言文字。此時,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潛移默化的降低了對寫作枯燥無味的反感心理,通過深刻的理解和活躍的思維發(fā)展,對即將面對的寫作躍躍欲試。學生在初步構建文章框架時,教師應當幫助其檢查和糾正,使思維導圖框架形成具有邏輯化的體系。并且在框架的搭建下,合理引導學生從“關鍵詞——作文邏輯——每個段落文字表達”的步驟,實現(xiàn)學生在寫作中每個段落章節(jié)都圍繞著核心主題,緊緊把握核心主題。
第三階段,形成最終寫作框架的修改和校訂,實現(xiàn)主觀經(jīng)驗與語言文字之間的有效轉化?;谧魑娜牡恼w結構,學生在寫作后需要通過思維導圖對自己的作文進行寫作要點的反思與修改。這個步驟,也是整個“以讀促寫”中最重要的經(jīng)驗總結歸納階段之一,是對閱讀能力的檢測以及對寫作能力的反思與提升。思維導圖此時作為一種參照標準和評價工具,引導學生自己或者老師快速的了解寫作思路,并且對應檢查現(xiàn)有作文存在的問題??梢哉f,拿著這張寫作的脈絡圖,無論是作者自己還是他人,都可以更好的審查文章是否圍繞著中心主題邏輯化的展開,也可以更好的了解學生閱讀學習中的效率。
在實際的小學語文中年級讀寫教學中,思維導圖可以幫助“以讀促寫”結合閱讀和寫作實現(xiàn)高效訓練,可以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知識水平,可以推進以寫悟讀來增強學生的感知能力,還可以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應當充分的理解和應用思維導圖在“以讀促寫”中應用策略,進一步提高語文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