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 桐
(桂林理工大學,廣西 桂林 541006)
近幾十年來,動畫電影發(fā)展勢頭較為強勁。從一開始的經典童話故事,逐漸發(fā)展成為一個獨立的體系。多種類型的動畫電影字幕翻譯應運而生。文章以《怪物史萊克》為例,探討在功能對等視角下,動畫電影中常見和不尋常的翻譯方法。
很久以前,在一個偏僻的沼澤地里,住著一個叫史萊克的綠色怪物。他長得丑陋又可怕,讓人不敢靠近。有一天,他平靜的生活被幾個從童話王國里逃出來的不速之客打破了。為了讓他們遠離沼澤,史萊克讓一頭會說話的驢子帶路去找國王來幫他驅逐這些人。這時國王讓史萊克去救被關在古堡里的菲奧娜公主,條件是他必須還史萊克沼澤地清凈。史萊克接受了這個要求并成功救了公主,并在路上和公主產生了感情。但是公主被詛咒了,她晚上會變成一個怪物,所以她從來不敢向史萊克坦白。但最終,真愛戰(zhàn)勝了外表,公主決心變成和史萊克一樣的怪物,和史萊克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
動畫電影字幕翻譯具有許多特點。文章根據(jù)史萊克字幕翻譯的特點,著重介紹了字幕翻譯的趣味性、動作性、口語性和文化差異。
1.趣味性
由于動畫片的觀眾大多是兒童和青少年,他們的生理和心理年齡還不夠成熟,無法通過比較復雜的成人語言理解電影內容。這就要求動畫片的字幕翻譯必須具有一定的童趣性,從而吸引觀眾眼球。動畫片的主角大多是怪物、神話人物或動物。他們通常通過有趣的、荒誕的,甚至有些無拘無束的話語來表現(xiàn)電影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2.動作性
簡單來說,動畫是一幅動態(tài)的畫面,所以它的動作特征尤為明顯。動畫片大多以動物故事為主線展開整個故事。動物是動畫電影一個新的發(fā)展先驅,因為大多數(shù)時候,動物都是通過行動來表達他們的喜怒哀樂。比如說,他們很高興時會彼此靠近,互相摩擦;他們憤怒時會咆哮,防御地弓起身子。這種動作反應非常直觀,夸張的面部表情和身體動作,使電影表達情感的方式更加生動。
3.口語性
動畫電影作為一種大眾娛樂手段,具有通俗易懂、輕松自如的特點。它的觀眾大多是幼兒,這就要求它的字幕翻譯不能太冗長太深刻,對話要通過簡單幽默的詞匯來完成,讓觀眾更容易理解影片的核心思想和主要內容,激發(fā)觀眾的共情,給觀眾一種參與感。歸根結底,電影的字幕是為觀眾服務的,如果觀眾看不懂,或者體會不到電影字幕所傳達的情緒,那么電影字幕就會失敗。
4.文化差異性
動畫電影作為一種文化傳播手段,不僅承載著本民族文化,而且承載著本土文化觀念。不同的國家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內涵,在字幕翻譯中應充分考慮中國與其他國家的文化差異。因此,我們在充分尊重他國文化的同時,也要保持自己的文化特色和風格。在不同的語境中,我們可以充分理解相應的引申意義。盡量避免因文化差異而引起的誤解偏差,從而最大限度地恢復詞匯的原意。
一部電影的成功不僅在于電影本身的質量和品格,更在于傳播過程中字幕翻譯的效果。如果電影制作精良,情節(jié)跌宕起伏,但字幕卻是“中式英語”“翻譯腔”,這部電影就不能算是一部成功的電影,因為它只給觀眾帶來視覺享受,卻沒有考慮到觀眾的文化輸入體驗,這不是一種完整的觀影體驗。同時,字幕翻譯不準確也不利于觀眾對影片的理解,甚至對影片內容產生誤解。因此,電影字幕在電影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動畫片中,對兒童也起著啟發(fā)和教育的作用。
翻譯方法是翻譯實踐和翻譯理論中的一個重要研究對象,是指在語際轉換過程中處理語言表達的方法和策略,是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必須選擇的一系列具體操作步驟。文章通過對動畫電影《怪物史萊克》的基本翻譯方法進行初步探討,以此證明功能對等理論的重要性。
功能對等理論由美國語言學家尤金·A.奈達(Eugene Nida)提出,奈達從實際出發(fā),發(fā)展出了一套自己的翻譯理論,最終成為翻譯研究的經典之一。奈達理論的核心概念是“功能對等”。所謂“功能對等”,就是說翻譯時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對應,而要在兩種語言間達成功能上對等。
為了準確地再現(xiàn)源語文化和消除文化差異,譯者可以遵循以下的三個步驟。
1.努力創(chuàng)造出既符合原文語義又體現(xiàn)原文文化特色的譯作
由于兩種語言代表著兩種完全不同的文化,文化可能有類似的因素,但不可能完全相同,譯者只能最大限度地再現(xiàn)源語文化。
例一:你可是個讓人膽戰(zhàn)心驚的青怪啊。
You're a mean,green,fightin'machine.
在這句話中,譯者沒有直接翻譯成:你是一個苦澀、綠色和可怕的機器。而是譯成:你太可怕了。同時,機器被譯為怪物,顯示出它的隱喻意義,沒有直譯,描述了史萊克面目可憎的怪物形象。
例二:我猜你平時也沒什么客人吧。
I guess you don't entertain much,do you?
“entertain”在這里是個動詞,意思是招待。但譯者沒有直接翻譯為:你通常不怎么招待別人。而是譯為:你通常沒有訪客。它更符合漢語的語言特點,在日??谡Z中人們更樂于使用“有”這個動詞,這更便于理解。
例三:你真的需要些口香糖,你喘的氣也太臭了。
Cause you definiteIy need some Tic Tacs or something,cause your breath stinks!
Tic-Tacs是一種意大利品牌的提神口香糖。它的主要功能是去除口臭。許多中國影迷不明白這個詞的意思。所以驢子和史萊克說你需要一些除臭劑。譯者沒有在品牌上糾結,而是直接把它翻譯成口香糖,用品牌的功能代替品牌本身的名字。
2.舍原文,從習慣
如果意義和文化不能同時兼顧,譯者只有舍棄形式對等,通過在譯文中改變原文的形式達到再現(xiàn)原文語義和文化的目的。例如,英語諺語“A new broom sweeps clean.”原意是,新的掃把會掃得更干凈,但這里并不是其字面意思,中文里有類似的表達“新官上任三把火”,所以這時候就要舍棄形式,更忠實原義。
例四:他就是個話匣子,說話呀,你個白癡。
He's really quite a chatterbox.Talk,you bone headed dolt.
“chatterbox”在英文里指的是愛說話的人,在這里我們把它譯為口語化的“話匣子”很具有中國本土特色,headed dolt指的是刻在頭頂上“傻瓜”,指的是顯而易見的,這里直接翻譯為白癡,既避免了語言的粗俗,又能夠正確表達出英文原意。
例五:我要搞點鐵手腕來解決它了。
I'm gonna take drastic steps.Kick it to the kerb.
這兩個短句都是難懂而煩瑣的句子,直接翻譯的話就是,我要采取強硬措施,把它踢到路邊。將兩個意思相近的句子合并起來,譯作“鐵手腕”符合動畫人物故弄玄虛又愛吹牛的特征,這并沒有降低翻譯的質量,也沒有給觀者造成理解困難等問題。
3.根據(jù)原本,重創(chuàng)譯文
如果形式的改變仍然不足以表達原文的語義和文化,可以采用“重創(chuàng)”這一翻譯技巧來解決文化差異,使譯入語和譯出語達到意義上的相符?!爸貏?chuàng)”是指將源語的復雜內容轉換成目的語的簡單內容。
例六:你應該沖鋒陷陣,揮劍拔刀。
You were meant to charge in,sword drawn,banner flying.
這句話是英語中描述士兵勇敢的常用短語。但是如果直接翻譯的話,就是:你應該參與其中,拔出劍,揮舞大旗。這樣言不達意,難以理解,所以在這里用加法翻譯成中國常用的四字詞,符合中國的模式,而不是照搬原文語序。
例七:我將永遠感激你。
I am eternally in your debt.
“debt”原意是債。如果直接按照它字面意思翻譯就是:我將永遠償還你的債務。但在這句話中,它意味著我感謝你對我的奉獻和對我的友善。
例八:我的頭發(fā)被壓扁了。
I have helmet hair.
“helmet”的原意是為了確保戴帽子的安全性,如果直接按照“我現(xiàn)在有一個頭盔形的發(fā)型”一詞的意思翻譯,將產生誤解,但原意是“頭盔壓扁了我的頭發(fā)”。在這里,譯者使用加法來改變整個句子的意思,這樣觀眾就可以理解為什么史萊克不想讓公主看自己。
借鑒《怪物史萊克》成功的字幕翻譯,譯者認為目前中國英語動畫電影的字幕翻譯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第一是觀眾對字幕的理解能力是不同的,不能為了突出自己的語言功底而盲目使用難詞。其次,要結合漢語的語言特點和習慣。決不能為了翻譯而翻譯,機械地復制、拼湊。第三,要處理一些不恰當?shù)脑~語,一些文化特色強、容易被誤解的詞語,以及一些不適合兒童青少年的詞語。
英語動畫電影字幕翻譯的研究仍在繼續(xù)?!豆治锸啡R克》的字幕翻譯是經典的、高質量的,它為其他動畫片字幕翻譯方法的研究提供了一個范例,在翻譯過程中表現(xiàn)出較強的翻譯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