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晶 廣東理工學院
近些年的學校課程改革過程中,學生對于體育課程選擇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傳統(tǒng)的田徑課教學,主要是以教授學生基本的運動技能,要求學生完成必要的教學成績。學生在課上迫于期末的考核要求,進行重復性的練習。面對高校體育課程中所出現(xiàn)的問題,高校體育教學工作者積極地對田徑課程進行改革與創(chuàng)新。田徑公共課在所有學校體育課程當中,具有一定的普及性與基礎性,特別是在其他體育課程學習運動項目過程中,田徑運動是必不可少的基礎運動課程。同時在學校體育當中,增強學生體質健康的任務主要是以田徑運動課程為主。學校每年所進行的學生身體健康測試,更重要的是提升手段,都是以傳統(tǒng)的田徑運動課程素質練習為主。近些年,隨著學校體質健康的不斷下滑,田徑運動課程在學校體育改革過程中再次受到重視。越來越多的體育教師以傳統(tǒng)田徑課程為模板,在傳統(tǒng)的田徑教學形式上進行創(chuàng)新,引入更加流行和興趣性更強的教學內(nèi)容。針對學生在課上所表現(xiàn)出的具體問題,制定出相適應的解決方案,以應對田徑課程的單調與無趣性。
新的高校田徑課程,不僅僅是單純的要求學生完成必要的考試內(nèi)容,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與發(fā)掘學生在生理、心理、社會三個維度的能力,使學生最大限度地提升身體素質的基礎上,認識和了解田徑運動所帶給學生在未來進入到社會之后的終身體育意識。同時通過田徑課程的培養(yǎng),對學生在個人的意志品質以及適應社會的能力,都有積極的促進意義。
從本論文中能夠看出,高校學校體育課程對田徑運動所面臨的問題具有普遍的共性。不僅僅是田徑運動課堂,傳統(tǒng)的體育課程都經(jīng)受著邊緣化的危機。田徑運動課程的衰落,是學校在學校體育課程改革過程中所要面對的單一問題,更重要的是課程選擇與設計過程中教學目標、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法以及手段運用的變革,已經(jīng)不能適應現(xiàn)代學生對于社會發(fā)展過程中的認知。學生很難通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去認識田徑運動所帶來的價值,在社會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和變革過程中,學生對田徑運動價值的不了解以及外界負面影響。田徑運動課程的改革趨勢應更加的潮流化,更加適應學生的身心發(fā)展,以及在學生未來進入社會之后所受到的終身影響。
傳統(tǒng)的高校田徑課程教學目標主要是以教學大綱為主要內(nèi)容。以學生的身體素質提升以及運動技能的學習為主,以思想品德的培養(yǎng)作為學生進行田徑教學多元化目標,形成整個目標體系的主要內(nèi)容,并根據(jù)具體的實施內(nèi)容,制定出不同的領域。能夠看出,目標的設置具有一定的參考性。田徑運動在實際的課堂實施過程中,主要是以跑、跳投等相關運動項目為主。學生在進行練習過程中,很難通過對這類運動項目技術動作的練習產(chǎn)生一定的興趣,更多的是以重復性的練習以及對期末運動成績的要求進行被迫的練習,很難對田徑運動課程產(chǎn)生依賴性,使田徑課程改革過程中降低了對于測試成績的要求,更多地重視學生在平時課上學習的提升和對田徑運動課程學習的態(tài)度。針對上級主管部門所頒布的教學大綱,學校制定出相適應的教學目標。傳統(tǒng)的田徑運動課程對教學目標的設定較為籠統(tǒng),使學生在課程的練習過程中,為了取得相應的競技成績而進行練習,對學生在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有所欠缺。教學目標的選擇應更加貼合實際,針對高校學生的實際情況與社會相結合,制定出更加細化的改革后新目標,使學生在田徑運動的學習過程中,既能夠掌握基本的健身知識,又能夠培養(yǎng)終身體育的意識。
在高校田徑課程的結構較為明確。對于學校一、二年級的學生,主要是以學習基本的運動技能和運動學分為主要目的。傳統(tǒng)的田徑運動課程結構較為單一,線性的要求學生進行每節(jié)課技術動作的學習以及期末進行規(guī)定的考試。學生對每節(jié)課的練習沒有新鮮感,很容易產(chǎn)生疲勞,從而漸漸失去對田徑運動課程的興趣。同時新的教學改革對田徑課程的結構進行更加細化的分割,通過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制定出相適應的教學場景,讓學生能夠在田徑運動課堂上選擇性更加豐富,使學生在實際的田徑教學過程中,對教師所設置的各種情境有更多的回應。
傳統(tǒng)的高校田徑課程,在內(nèi)容選擇上更加的局限。主要是以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的標準為依據(jù),制定出相適應的練習內(nèi)容。在每節(jié)田徑課上,教師進行各項任務的布置,剩余的時間由學生進行練習,所練習的運動項目大多是學生在平時經(jīng)常進行測試的運動項目。在內(nèi)容的選擇上豐富性不夠。
隨著高校體育課程的改革,體育教師在田徑課上教學方法的運用更加的大膽。在教學手段選擇上,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正逐漸進入到高校田徑課堂當中。通過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可以使學生在進行田徑課程學習過程中,最大限度的提升對于田徑運動的興趣度。運用多媒體的教學手段,可以使學生認識和了解田徑運動,不僅僅局限于走跑、跳投等運動形式。學生可以通過自身的角度,與教師進行溝通和互動,最大限度地挖掘田徑運動在課堂上的價值。
現(xiàn)階段我國在高校體育課程改革過程中,始終以“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為主要任務。通過在學校體育課程田徑課程的實施提升高校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在學校體育教學綱要中指出田徑運動是學生在平時參與體育鍛煉以及進入到社會之后,自主進行運動的重要運動項目。田徑課程的選擇,要以學生實際參與體育鍛煉的相關內(nèi)容為依據(jù),并根據(jù)學生在學校課堂上的運動表現(xiàn),積極地制定田徑運動課程的教學設計。在田徑課程的改革中,不僅僅局限于實踐課的要求,全方位推進田徑運動知識,使學生重新對學校體育田徑運動課程有新的認識。
高校田徑課程的設置在新的改革要求中,以學生為主體。針對高校學生不同年齡,不同年級,不同性別,制定出相適應的田徑運動內(nèi)容,使學生在田徑課的運動量有不同的選擇,從心理上幫助學生認識和喜愛田徑運動。通過田徑運動的各種運動項目,促進學生通過運動改變平時不良的情緒,學生在田徑運動的過程中,不斷的提升自己的個性品質。剛進入高校的大學生在心理和生活上很難完成獨立的狀態(tài),通過田徑運動課程的練習與引導,可以有效促進學生快速適應大學生活,通過田徑運動過程中所面對的各種困難,培養(yǎng)積極應對挫折的心理品質。
傳統(tǒng)的田徑課程主要是以單一的運動形式為主。這就使學生在田徑運動課程練習過程中很容易產(chǎn)生疲勞,失去對運動的興趣。新的田徑課程應設置更多的教學內(nèi)容時,學生在平時的練習過程中,可以根據(jù)自身的興趣愛好,選擇適合的運動項目。田徑課程的設置應根據(jù)學生興趣點以及社會流行的事件進行重新的編排,學生在進行田徑課程的練習過程中,既能夠提升自身的身體素質,又能夠從課堂中學習到適應社會的能力。
傳統(tǒng)的高校公共體育田徑課程,最主要的運動項目是以跑為主。但是隨著學生和人們對于事物的認知,在高校開設的田徑選修課很少有學生進行選擇。最主要的原因是學生的認知,田徑運動課程就是不停的在操場上進行跑步。田徑運動作為奧運會中運動項目最多的一類有很多的競技類比賽,是值得高校學校體育課程引進的。不僅僅局限于以跑的形式進行,學生可以在田徑課上,通過相互之間的競爭與練習增加學生對于田徑運動的興趣愛好,田徑課程的開設可以選擇更多的運動項目,例如跨欄跑、接力跑等。教師對課堂中教學內(nèi)容設置出更多的競技項目,使學生通過不斷地練習,以達到比賽的勝利。
田徑運動不僅僅是單純的運動項目,在學校體育課程的設置過程中,可以根據(jù)現(xiàn)下流行的運動節(jié)目進行課堂的實施,例如綜藝節(jié)目。將傳統(tǒng)的運動項目設置出障礙物以及將情景教學融入田徑運動當中,使學生在參與田徑運動過程中,不僅僅以單純的形式進行跑步,還需要通過腦力勞動與身體活動進行結合。教師在課程設置過程中,要根據(jù)學生的不同特點,制定出難易不同的環(huán)節(jié),使學生在不斷突破自我的同時,認識到田徑運動所帶來的樂趣,也可以通過引進一些民間傳統(tǒng)的田徑運動項目,使學生更多地體會田徑運動所帶來的魅力。
從新的高校田徑課程的改革過程中,能夠看出很多高校對教學目標、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法的選擇更加創(chuàng)新化。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正逐漸被高校體育教師所接受。體育教師在田徑課教學過程中,所設置的各種情境教學更加吸引學生。學生在完成田徑課教學過程中,逐漸地認識到田徑所帶來的健身價值。通過田徑課的教學,養(yǎng)成終身體育的鍛煉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