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毅虹
(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qū)實驗小學 福建 泉州 362000)
少年兒童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關鍵時期,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階段。素質教育要求每一個受教育者能夠得到自由全面的發(fā)展,從而提高全民族的素質,進而推動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1]可是,過重的課業(yè)卻剝奪了少年兒童天真爛漫的天性與自由,嚴重影響了少年兒童健康全面的發(fā)展。為中小學生減負的口號可謂是喊了很多年了,可以說這是一個古老而又沉重的論題,近幾年就有不計其數的宏篇巨論,長篇闊論。記得還是學生時代的自己,就聽到這個響亮的主題了。實際上,從上級到地方各部門也相應出臺了不少有關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的文件精神,可是結果從社會家庭、從校園班級、從輿論媒體、從信息報道反饋過來的信號仍然是課業(yè)負擔太重,學生學習壓力大,教師備課量大,教學效果收效甚微等。之所以我們又將“減負”提上重要議程,說明它的分量重,它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是關鍵。“減負”只是教育改革的一種手段、一種方法,并不是目的,如何在“減負”的前提下保持和提高教育的質量才是我們真正想要達到的目標,才是素質教育改革的關鍵。通過十幾年的教學經驗,借此篇論文提煉幾點做法。
“功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是孔子告訴子貢的。一個做手工或工藝的人,要想把工作完成,做得完善,應該先把工具準備好。我們的學生要想掌握知識和技能,很多是通過作業(yè)來獲得,那么作為獲知的工具——作業(yè),就需要老師做到精心的準備了?!墩Z文課程標準》倡導學生做學習的主人,而這個目標的實現不僅依賴于課堂教學的改革,還依賴于作業(yè)的改革。我所執(zhí)教的部編版教材一年級下冊選編了21篇課文,課文內容富有童心童趣,貼近的兒童的經驗世界、情感世界和想象世界。新課標提出:教學活動要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服務,因此教師應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課程學習的特點,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要求,給每一個學生提供思考、創(chuàng)造、表現及成功的機會。所以,教師給學生布置作業(yè)應做到因材施教,做到客觀看待學生身上存在的學習能力方面的差異,采取分層作業(yè)的方式,使每個學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最優(yōu)發(fā)展,真正讓作業(yè)對每個學生都適合并且發(fā)揮其最大的效益。針對這可長可短的課文,采用分層次設計作業(yè),采用作業(yè)超市這種做法能很好地為學生減輕學習負擔,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如:作業(yè)超市分為(朗讀和誦讀)兩個區(qū)域,學習成績屬于優(yōu)等的,可以做到朗讀加誦讀,“誦”在這里指背誦,有的課文很有背誦價值,如語文園地“和大人一起讀”之—巜陽光》課文意境美,語言飽滿,非常適合背誦。以及《端午粽》《彩虹》等課文。又如:《四個太陽》這篇散文,文字優(yōu)美,語言生動,全文以一個小朋友的口吻,用第一人稱進行講述。結構工整,具有反復的特點,非常適合學生朗讀。但是也很適合背誦,這個時候,作業(yè)超市便提供給孩子選擇的權利,喜歡的這篇課文的,美美地朗讀,喜歡又學有余力的同學,可以美美地背誦,還可以寫一寫,積累課文中的好詞,感受作者的美好心愿。這樣的作業(yè)設計,不僅學生減負,家長在指導方面也減輕負擔了,以往會因為老師布置全體同學背誦而自家孩子怎么背,背了好幾十遍都拿不到而苦惱,現在只要能達標就可以了。有時候教育多考慮一些因材施教的點子,把作業(yè)留精,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味地強迫孩子,硬性要求家長,會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學生厭學,親子關系不如意等,歸根到底是教學方法不夠靈活。個人認為:充分利用廣闊的語文環(huán)境,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我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種種途徑、方式讓學生感覺到學習是有趣的事情之后,還應該在作業(yè)布置的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到創(chuàng)作屬于自己的作品也是一件有趣而快樂的事。
“減負提質”是社會對教育的最高期望,亦是廣大教師探索研究的重點。
“減負”和“提質”同等重要,必須統(tǒng)籌考慮,“減負”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更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在踐行“減負提質”的路上,廣大教師應清楚地認識到:“減負”是手段,“提質”是目的;“減負提質”的根本在教師,關鍵在課堂。[2]課堂教學是教學工作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減負”使得課堂教學的作用更加突出。
2.1 以往的低段語文課堂都是識字,拼讀,摘摘蘋果,打打地鼠,闖闖關,開開小火車,這些模式似乎十年前在新課改的時代就有了,現代課堂應當有所創(chuàng)新。如:給連環(huán)畫配音,本冊教材加入連環(huán)畫教學,但是課文相對長,為了激發(fā)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我到網上找來配套的視頻,聲音關閉,讓學生給配上文字,學生還是樂于接受這樣的學習方式的,直觀,效果顯著,關鍵找到自信。低年級讀與說擺在首要位置,如果我們可以利用多種形式讓孩子多表達,那就是為接下去的寫做足了功課,到時候銜接起來必定順暢。這種情境式體驗教學法必定取得良好效果。情境教學法,顧名思義,是指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導或創(chuàng)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態(tài)度的體驗,從而幫助學生感知、理解教材,并使學生心理機能得到發(fā)展的方法。我們都知道,部編版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文質兼美、形式活潑、思想健康的文章,也有許多意境深遠、蘊含哲理的詩詞以及知識豐富,邏輯性強的說明文、議論文,教材中的不少插圖都設計得生動逼真,老師不可錯過看圖說話的機會,放手讓孩子觀察,盡情表達,但是工作要布置在課前,這樣給孩子一定時間準備,第二天的暢所欲言肯定驚喜連連,既鍛煉了膽量,又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一舉兩得。
2.2 不怕麻煩的語文課堂才是能出彩的課堂,滿室飄香的課堂更是令人豎起大拇指的課堂。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于興趣?!闭n堂教學關鍵在于如何誘導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學習興趣是推動學習活動的一種高效催化劑?!抖宋玺铡愤@篇課文條理清晰,圍繞端午粽,以兒童的口吻生動地向我們介紹了粽子的樣子、味道和花樣,文中用“青青的、白白的、紅紅的”來形容箬竹葉、糯米、棗,教學時要引導學生積累這樣的詞,同時注重朗讀指導,讓學生感受句子的韻味和節(jié)奏。因此,我在設計本課教學時旨在通過有感情地朗讀等手段,讓學生走進文本,引導學生從讀入手,在讀中感悟,在讀中識字,其實,我還突發(fā)其想,讓小組家長準備好熱騰騰的粽子帶到班級,讓學生現場感受粽子的香、糯、粘等特點,對粽子的了解不僅僅停留在品嘗,還可以在綜合實踐活動課中邀請民間高手——家長奶奶進班級手把手教孩子包肉粽,這樣的一堂完整課就能實現別樣之美了。只要不怕麻煩,心里裝著學生,讓語文課堂有滋有味起來,學生一定會愛上它的,趣字當頭的語文課堂,貼近了學生的情感世界,豐富了語文要素,同時也實現了提質減負的目標。
小學語文作業(yè)評價是小學語文評價的核心內容,作業(yè)評價是反饋學生學習情況及教師教學情況的有效手段,是教師完善教學技能、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我的語文課,課前除了背誦古詩外,通常都有反饋作業(yè)的環(huán)節(jié),這樣做的目的是想告訴學生,老師認真批改作業(yè)是有效的,你們認真做作業(yè)也是有用的。但是經過十幾年的教學下來,我發(fā)現作業(yè)反饋沒有得到明顯的效果,學生好的還是那么好,態(tài)度差的依然如此。后來我才意識到,是自己的方法不夠成熟,每次展示作業(yè)只是冰山一角,由于時間關系,心里想著待會還要執(zhí)教新課,難免不能全方位展示學生的作業(yè),找到原因后,我想出了具體措施。每周利用半節(jié)課時間,舉行小組作業(yè)交流活動,大家拿出一周來老師布置的語文作業(yè),既能挑刺,也能學習,當他翻開同學的本子時,同學工整優(yōu)美的字體會影響他,家長端正的意見與指導會影響他,與此同時,你也可以指出同學的不足,多好的交流平臺,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應該被學習。而家長層面也是如此,每周五,按照號數家長可以進來班級翻閱孩子的作業(yè),相信這對他們也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方式。例如,班級萬宸碩小朋友,每次看圖寫話開頭都用上恰當的古詩句,如春天的場景,她便用“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的詩句做開頭。比如夏天的場景,她便用“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做開頭,這樣的寫話無形中提升了不少檔次,宸碩的爸爸是高中語文老師,他說在家里會引導孩子看詩詞大會,經典詠流傳,朗讀者等節(jié)目,家長坦言:中華古詩文是我們祖國文化的瑰寶,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他覺得古詩文像山,深邃凝重而意境深遠。希望孩子能走進經典、感受經典,做一個儒雅、睿智的君子少年!所以孩子較為文藝些,喜歡咬文嚼字,喜歡引經據典。多好的引導方式,多好的家庭環(huán)境,這些都是家長之間交流的寶貴經驗。法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過:“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爆F代心理學的研究也表明,當學生的某種良好行為出現以后,如能及時得到相應的認可,就會產生某種心理滿足感,形成良好的心境,并使同類行為向更高的層次發(fā)展。如果每個孩子都能得到良好的、公開的評價,他的人生觀及價值觀也會在小學形成,這對于他長大后的心理建樹有深遠的影響。我始終相信:“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會多出一批好學生。”
“減負不減樂”,我們愿意看到提質減負終將迎來絢麗多彩的春天,靜待花開,用心對待,方法多了,方式對了,方向正了,迎接我們的將是別樣的課堂,探究永遠在路上,美好的希望總在前方。作為一線教師,我愿調節(jié)自我,調整課堂,為提質減負貢獻哪怕是一塊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