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紅偉 王霜
(1.重慶文化藝術職業(yè)學院 重慶 400067;2.西南大學附屬小學 重慶 400700)
人文精神是素質教育的關鍵,然而高校體育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依舊沿用應試教育的基本模式,側重體育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傳授及運動素質的評價,忽視了對學生人文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度珖胀ǜ叩葘W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中明確了高校體育教學的教育功能,特別要注重人文方面的培養(yǎng)。在人文精神培養(yǎng)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還要注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體育人文精神強調體育的真、善、美及人文價值,強調體育服務于人類。體育作為社會文化的基本組成部分,是人們在社會生產生活中的特殊文化現象,對人們的發(fā)展具有積極作用。展望中國體育歷史的發(fā)展,從劉長春第一次參加奧運會到許海峰奪得奧運首枚金牌,再到中國足球沖入世界杯等,人文精神無處不在。它是對人本質和中國傳統人文精神的回歸,體現了現代體育精神與東西方思想文化的融合。
根據研究主題,在CNKI等中外文期刊網站檢索有關人文精神、體育教育、能力培養(yǎng)、人才方案等方面的文獻資料。
運用演繹、比較、歸納、綜合等邏輯方法進行分析。
金耀基教授曾經說過:“大學雖然不是以人文為主,但人文教育在整個大學知識結構里面,應該有一個重要的位置?!保?]在傳統教育理念中,教育目的就是掌握知識,而忽略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新時代,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把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貫徹到學生發(fā)展中,新時代應該創(chuàng)新教育發(fā)展理念,立足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摒棄“為了應試而教”的理念,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操、道德觀念、人格品質、思想情感,同時加強學生潛能的開發(fā)及自我價值、創(chuàng)造力、個性發(fā)展的培養(yǎng)。
2.2.1 樹立富有人文精神的體育教師形象
人民教師不僅擔負著塑造學生心靈的使命,同時也是一份肩負重擔的職業(yè)。體育教師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不僅要求體育教師具備教師專業(yè)知識,更加注重的是體育專業(yè)技能。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動作形態(tài)和肢體語言展現強大的親和力、感染力、號召力、影響力,學生通過模仿肢體動作及形態(tài),掌握運動技術、動作技能。新時代科學技術飛速發(fā)展,體育與各學科之間的聯系日益緊密,不斷促使體育發(fā)展。體育教師原有的知識理論和運動技術已不能適應當前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因此要不斷學習新的教育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及更新知識儲備,學生才能從教師良好的個人形象和人格魅力中得到美的享受和身心的滿足。
2.2.2 體育教師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體育教師不僅扮演著“傳道授業(yè)解惑也”的師者角色,更重要的是充當幫助學生成長與創(chuàng)造完美人生的角色。體育教師要有正確的教育態(tài)度和高度的教學思想,堅持從以人為本的教育價值理念出發(fā),做到言傳身教并重,爭做學生的良好表率,發(fā)揮體育教師的教書育人作用。教育的首要任務和目的是把人培養(yǎng)成為真正的人,要讓其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如今科技與人文并重的新時代,新時代的人才是擁有科學知識與人文精神完善的人才,體育教學應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3.3.1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校園文化是大學精神與傳統文化的外在表現,影響著學生的精神面貌和個性的塑造,是一種無形的教育方式,能夠彌補教育的不足。在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過程中,不僅需要自身感悟、實踐、內化和學習,更需要后天環(huán)境的熏陶和影響。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可以促進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因此在校園人文氣息的營造方面要重視校園綠化設計,打造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適宜物質環(huán)境;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現代校園文化,使校園時刻散發(fā)出新時代的氣息;組織積極向上、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如體育文化藝術節(jié)、素質拓展比賽、校運會等活動,使學生的感情得到豐富、審美得到提高、心靈得到美化。
2.3.2 營造體育人文環(huán)境氛圍
人文環(huán)境由社會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人際環(huán)境、教學環(huán)境組成,體育教學環(huán)境包括教師、學生、教學內容、身體活動、體育文化、場地設施器材等[2]。體育是一門“活動課程”,在教學上與其他“非活動課程”有明顯的不同。良好的課堂環(huán)境,一方面可以增強學生的心理期待感,有利于學生發(fā)現問題,激發(fā)思維活動;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發(fā)展,人格得到完善,適應能力得到提高。因此,需要合理安排體育場地設施、器材,體現人文關懷;因地制宜設計體育活動景點,方便學生課間活動;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生生關系、學習氛圍,彰顯人文精神。
教學方法最能夠體現人文精神教學環(huán)節(jié),其主要表現為以下方面。首先,教學主體要體現以人為本,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主動參與課程教學,成為課程學習的主體。其次,教學方法要因材施教,教師根據學生的體質、運動水平、個性特點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和方法[3]。最后,教學評價要體現人文精神,評價過程不以結果為導向,鼓勵“快進生”,激勵“慢進生”,使其共同進步。在運用教學方法過程中,根據課程內容和學生特點選取針對性和實效性的教學手段,如互動式教學法、游戲教學法、“頭腦風暴”教學法等。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學方法往往是千篇一律。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體育教學不僅要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寓教于樂,共同進步。
體育教學的內容和設計要充分體現“以人為本”教育理念。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要進行可行性分析,要符合其心理、生理和年齡的發(fā)展[4]。在教學內容設置上,為學生提供喜聞樂見的運動項目。由于高校學生的體能和技能都已具備了一定的水平,因此高校體育課程應以選項課為主,從而促進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和體育視野的開拓。以往的體育教學過分注重身體素質達標和體育技能、技術,課程設計相對單一,以教師為主體“教”,以學生為客體“學”。隨著新時代課程的不斷改革,教學觀念逐漸改變,課程設置不斷多樣化,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體育項目,由客體轉變?yōu)橹黧w,由被動轉變?yōu)橹鲃?,從而使學生能夠體會到運動帶來的快樂,最終使體育教學教育目標得以實現。
2.6.1 加強學生的自我修養(yǎng)
大學生應自覺學習人文精神的內涵及其價值,珍惜學校創(chuàng)設的人文環(huán)境,把握學校提供的鍛煉機會,自覺主動地參與校內校外的活動,并積極到大自然、社會中學習和實踐,只有在實踐中才能真正體會到人文精神的內在本質,才會用正確的眼光權衡社會的各種跡象[5]。同時,用樂觀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面對社會賦予的各類挑戰(zhàn),努力把各種科學人文知識運用到學習生活中,關心他人、助人為樂、與人和善、關心社會、服務社會、奉獻社會。
2.6.2 加強學生審美的培養(yǎng)
美育在體育活動中無處不在,包括身體美、精神美、服飾美、器械美、姿態(tài)美等。凡是陶冶情操、豐富心靈的活動都可以培養(yǎng)審美,在體育教育活動中,充分利用現代多媒體手段挖掘“體育美”。從微觀角度看,多數體育項目都展現了內容美和形式美。通過觀看精彩的體育比賽,直接感受美、體驗美、發(fā)現美,既陶冶情操,又增強美感。體育教學活動開展本身就是感受美、體驗美的過程,也是學生由“感性”到“理性”,由“理性”到“素養(yǎng)”的質變過程[6],同時也是“真、善、美”的追求過程和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過程。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體育明星的經歷和故事可以激發(fā)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引導學生對“真”和“美”的追求。在體育教學活動中,穿插體育明星的成功故事或當前體育熱點人物事件,對激發(fā)學生參與體育課學習的熱情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體育明星的榜樣效應對樹立高尚的科學道德及鍛煉正確的思維方式和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
體育教育是培養(yǎng)體育專業(yè)人才的主要途徑,教育過程應始終加強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將“人”放在教育的主體地位,不能只培“才”不培“人”,也不能只學“技能”不學“人文”。體育教育應始終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新觀念,注重學生個性的培養(yǎng)和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fā)展。讓“人文精神”銘記于心,是體育教育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也是新時代背景下當代大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需要。人文精神在體育教育中擔當的角色,將是新時代高校體育教育發(fā)展的主要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