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根泉,沈何為
(1.上海理工大學體育部,上海 200093;2.上海大學體育學院,上海 200444)
目前,在我國各級各類的學校中,太極拳教學最常采用的教學方法為:教師先講解示范太極拳的技術要領,然后教師通過喊口令和親自示范,帶領學生反復地練習所教的動作,以此來達到熟練掌握所教內容的目的。由于太極拳的動作比較曲折、復雜,還常常伴有轉體、進退和改變方向等動作,學生往往容易出現(xiàn)記不住動作名稱、動作要領等現(xiàn)象,導致練習時易出錯誤,學習時間過長,從而失去對太極拳運動的興趣。教師一直在隊伍前領做不僅工作強度大,也無法當場糾正學生的錯誤動作。因此,這種教學方法既沉悶乏味又枯燥無趣,也無法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因此,為了使學生在短周期內學好太極拳,提高太極拳教學質量,有必要對太極拳教學方法進行研究。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對口令音樂在太極拳教學中運用的必要性及作用進行研究,以期為太極拳教學提供有效、實用和可操作的方法。
據(jù)心理學家的實驗表明,在音樂的配合下進行教學,學生的記憶是沒有音樂配合時的2.5~2.77倍。因此,學生通過音樂的載體,能記住所學的動作口令,從而掌握動作技術,加快太極拳學習的進度。
口令音樂是根據(jù)練習項目的特點,由作曲家為太極拳量身定制、創(chuàng)作出來的帶動作名稱口令的音樂。口令音樂曲調應舒緩、優(yōu)美,口令音樂的意境要和所練習套路的風格相吻合,口令音樂節(jié)奏性不能過強??诹钜魳返闹黝}應是積極向上、能抒發(fā)美好情感的??诹钜魳返脑硎怯脽o意識的心理活動,充分挖掘學生的心理潛力,使學生處于輕松愉快的心理狀態(tài),使學生產(chǎn)生超強記憶和最佳思維能力。倘若學生的心理潛力在練習時能得到充分發(fā)揮,那么學生就能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較多的知識和技能。目前,我國太極拳運動的口令音樂多采用具有一定特色的我國民族音樂,曲調內容健康、樂感舒緩、層次分明,體現(xiàn)了我國民族文化的特點,能與太極拳運動較好地融合。例如,由海文音像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太極拳音樂(口令音樂)。該音樂包含了《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口令音樂》《四十八式太極拳口令音樂》《八十八式太極拳口令音樂》和《太極拳競賽套路口令音樂》等。
音樂能刺激學生的聽覺神經(jīng),喚起學生美的感受,改善學生的情緒,盡快消除學生疲勞。從生理學角度而言,人體左腦和右腦的功能是完全不同的。人體的右腦主要負責直覺和創(chuàng)造力,是藝術和運動的控制中樞;人體的左腦主要從事邏輯思維,是分析、判斷等控制中樞。人體大腦左、右腦的功能具有互補作用,兩者既各司其職又密切配合。當今社會是競爭和發(fā)展的社會,人們都在不斷地挖掘自身的潛力,人們的各種壓力也普遍增大,學習、工作的時間增多,左腦的使用率也大大高出右腦,人常常處于緊張狀態(tài),因此放松左腦、活化右腦勢在必得。例如,聽音樂、適量的運動都是很好的休息調節(jié)方式。有實驗表明,讓腦子的思維神經(jīng)連續(xù)工作2 h后停下來休息,至少需要20 min才能消除疲勞,如果此時通過聽音樂或適量運動的方式有意識地活化右腦,則只需5 min便可以有效消除疲勞。這是因為聽音樂和做運動能促使大腦分泌一種名為內啡肽的物質,它具有鎮(zhèn)定安神的作用,能使緊張的情緒得以緩解。也有研究表明,聽音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疲勞、振作精神。
有研究對某校1 041名學生的問卷調查顯示,在無音樂條件下教授太極拳,“喜歡”的學生為31.4%,“一般”的學生為49.3%,“不喜歡”的學生為19.3%。在配音樂條件下教授太極拳,“喜歡”的學生為67.1%?!耙话恪钡膶W生為26.0%,“不喜歡”的學生為6.9%。該調查說明,配以音樂進行太極拳教學的形式受到了學生的普遍歡迎,占比達67.1%,超過半數(shù),“不喜歡”的學生占比只有6.9%。因此,在適合太極拳教學的音樂中加入口令,并運用到各級各類學校太極拳教學中是十分必要的。
音樂能興奮人體的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特別是丘腦下部的中樞神經(jīng),能加快心率,增大血容量,增加人體供氧能力,增強肌肉協(xié)調性,使人精神振奮,提高人體的喚醒水平。音樂在太極拳教學中對學生的感官是一種輕柔刺激,不僅不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而且還能幫助學生有一個平靜的心態(tài),在練習動作時學生也會自然地被音樂喚起,從而在不打斷太極拳節(jié)奏的情況下更快地掌握太極拳的技術動作。
口令音樂不僅對太極拳的學習具有“提示”作用,而且能在較短時間里動員人體機能,有效地使用人體在頭腦中形成正確的技術表象。通過教師提示性語言的引導,使學生能較好地認識各技術環(huán)節(jié)間的相互銜接。在太極拳教學示范時,教師應將每個動作根據(jù)音樂劃分為若干個“動”,并配合提示性語言進行講解,使學生頭腦中的畫面與教師的講解提示相結合,更好地認識和理解教師所教的技術動作。
太極拳運動是一門非常注重內功的拳術。內功是通過調節(jié)呼吸來運氣的,運氣要求學生全身放松。全身放松是學生練習時思想、意識和肢體要全部放松。放松雖看似十分簡單且易掌握,但往往是最常被學生忽略的環(huán)節(jié)。
在練習太極拳時,節(jié)奏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不能根據(jù)動作把握節(jié)奏,那么太極拳各個動作就無法得到流暢的銜接,會出現(xiàn)斷斷續(xù)續(xù)、不成一體的狀況。因此,學生在練習時需要根據(jù)音樂節(jié)奏的變化對太極拳動作節(jié)奏進行調整,體會虛靈頂勁、尾閭中正、虛實分明、氣沉丹田,真正做到養(yǎng)神與練形在一套動作之中,使音樂節(jié)奏與練習動作能完美契合,人音合一。
在太極拳技術教學中,學生常常不能夠調控呼吸的節(jié)奏和練習速度,有些學生甚至憋著氣練習,身體僵硬,身體運轉不靈活,或者身體某一部分放松,另一部分卻很緊張。
口令音樂旋律優(yōu)美,節(jié)奏柔和舒緩,具有松弛神經(jīng)與肌肉的作用,可以幫助學生快速進入放松狀態(tài),調節(jié)學生的身心,緩解緊張的情緒,達到自然呼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動作的整體感,活躍課堂氣氛,起到提示動作名稱、幫助記憶的作用,使學生精神專注,做到動作與自然呼吸密切配合,動作和口令音樂節(jié)奏完美契合,節(jié)節(jié)貫通,一氣呵成。
對部分學生而言,太極拳運動有動作重復、單一、動作緩慢、練習時間長等不利因素,這些因素在教學過程中很容易導致學生產(chǎn)生疲倦以及厭煩等消極情緒。對另一部分學生而言,他們的體育基礎水平較低、身體素質較差、運動能力較低,常認為自己沒有體育天賦,因此不愿意學習有一定難度的動作技能,因而無法掌握所練太極拳的正確動作,造成對太極拳運動技術動作認識模糊,從而對練習太極拳缺乏信心,產(chǎn)生越怕越不敢練的思想情緒。這些消極情緒不僅會讓學生的學習失去信心,也會影響其身心健康。因此,當學生在練習太極拳過程中覺得厭煩、疲憊時,音樂的介入可以使學生心情放松,積極地投入太極拳的學習中。
口令音樂輕柔美妙,緩慢的口令音樂使人感到親切友好和溫馨,輕慢的節(jié)奏給人以平靜和安詳?shù)母杏X,因此口令音樂有安神作用,能使學生恢復內心的平靜,感受和諧的環(huán)境,讓學生在口令音樂帶領下自然呼吸,松弛緊張的身心,排除雜念,克服恐懼心理,為學生提供認識理解技術動作的機會,有助于學生樹立信心,使其越練越有興趣,從而提高教學效果,達到教學目的。
太極拳運動作為現(xiàn)代體育運動的表現(xiàn)形式之一,與其他運動項目的配樂形式一樣,均可稱為機能音樂。機能音樂是指人們在從事腦力和體力活動時旨在刺激肌肉活性有助于提高練習密度,能顯著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口令音樂不僅是對太極拳運動動作的名字、節(jié)奏上的提示,更重要的是借助口令音樂符合機能音樂這一表現(xiàn)力,利用口令音樂內在情感的表達、情緒的渲染、氣氛的烘托,刺激學生練習時的情緒,達到自我感覺良好的目的,使學生在口令音樂的帶領下能反復多次控制練習動作的速度、節(jié)奏以及動作之間的銜接,使學生練習太極拳動作時更具表現(xiàn)力,讓口令音樂與太極拳渾然一體,酣暢淋漓地、準確優(yōu)美地完成太極拳動作,提高太極拳教學效果。
口令音樂既符合太極拳運動對精神、意念、氣息和形體等方面的要求,又符合當前學校體育教學的要求。口令音樂不僅能有效地調動和調節(jié)學生的心智活動,增強學生記憶力,活躍學生思維,提高學生學習太極拳運動的效率,同時也能增進學生的身體健康,從而提高學校體育教學效果,為學生樹立終身體育打下扎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