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洪 四川省射洪市太和中學
由于長期受到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面臨著高考的壓力,在高中階段家長和教師認為要以學習知識、備戰(zhàn)高考為主,往往忽略了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這個階段的學生如果沒有教師進行正確的引導,學生不會注重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質修養(yǎng),長期下去會對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造成不利的影響。在高中體育大課間活動中,教師不僅需要積極引導學生參加體育鍛煉,還需要注重培養(yǎng)的道德品質,針對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德育滲透。教師除了需要保證學生的運動量,讓學生得到有效地鍛煉,還需要讓學生在大課間活動中緩解學習壓力,獲得道德品質方面的熏陶。體育大課間是為學生提供休息和鍛煉的活動時間,學生在大課間時間內可以得到身心的充分放松和調養(yǎng),從而擁有更好地體質和精力,保持更加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完成各項學習任務。因此,教師在開展大課間活動過程中需要提高活動開展的有效性,針對活動內容進行調整和改善,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興趣,滲透德育教育,為學生今后的全面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任何體育項目都存在競技的特點,因此在體育活動當中,學生需要具備好勝心與勝負欲,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勇敢前進,不斷拼搏。學生如果缺少好勝心,那么在參與體育活動時就會沒有好勝心、無欲無求,導致學生學習體育的態(tài)度十分消極,長此以往下去,學生在走出校園步入社會參加工作后,對于崗位的激烈競爭就會難以適應。但是,如果老師在學校開展體育教學中滲入德育教育,讓學生形成永不言棄、努力拼搏的觀念,學生們將壓力變成動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體育活動不但能提高學生的體育成績,還能讓學生在步入社會之后更好的適應激烈的崗位競爭,憑借著永不服輸?shù)木裨綉?zhàn)越勇,爭強好勝的觀念會讓學生在未來的工作當中獲得出色的表現(xiàn)。
在社會目前的發(fā)展中,團隊合作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大部分項目都是不同部門之間的員工共同配合而完成。在體育活動當中,有很多體育項目都是團體活動,需要成員之間互相配合才能獲得良好的成績,比如排球、籃球。所以,老師在開展體育教學中,需要通過德育教育讓學生了解團結合作的作用,進而培養(yǎng)學生團隊合作的觀念,為學生未來的學習與工作打下良好基礎。
第一,安全第一原則。體育老師需要制定詳細具體的安全預案,管理好大課間的體育場地以及相關體育器材,落實好值班人員、安全管理員、班主任和任課老師的具體責任,加強活動過程中的管理工作和指導工作,保證每天的課間操和大課間體育活動可以安全、有序的開展。
第二,因地制宜原則。體育老師需要根據(jù)學校運動場地大小、體育設備情況、學生人數(shù)等,以班級為單位展開集中體育活動,讓體育老師的主觀性能夠充分的發(fā)揮出來,根據(jù)學校的體育資源情況以及體育器材的配備情況,選擇適合的運動項目在大課間開展,讓不同學生的特長、興趣愛好能夠都得到滿足。在晴朗的天氣,體育老師可以在室外開展大課間體育活動,以“跑”“跳”“走”為主要的運動方式;在下雨天,體育老師可以選擇合適的室內操或者象棋、五子棋等室內運動項目,同時可以通過校園廣播為學生講解體育知識以及衛(wèi)生安全常識。
第三,全面性原則。大課間體育活動面向全年級學生,需要所有學生共同參與進來,在大課間活動時需要結合學校日常的教學工作,根據(jù)教育改革的目標以及內容,和學校的特色相結合,在大課間開展具有教育意義、健身意義、趣味意義的體育活動。
第四,個性發(fā)展原則。體育老師需要根據(jù)這一時期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及生理特點,在經(jīng)過調研后充分考慮學生的體育興趣愛好,再根據(jù)學校的辦學理念以及特色,開展人人都能參與的大課間活動,讓各個運動項目都可以得到發(fā)展,滿足學生不同的體育興趣。
第五,科學合理原則。體育老師需要根據(jù)不同年紀學生的心理特點、身體發(fā)展情況、季節(jié)變化等安排好適合的體育運動項目,控制好高中生的體育運動量,組織好學生進行身體放松,避免運動時間過長或者超負荷運動對學生接下來的課程學習造成不良影響。
第六,求實創(chuàng)新原則。體育老師需要根據(jù)不同體育水平學生的運動需求,為其選擇合適的體育項目,由單一的體育項目逐漸發(fā)展成多元化體育項目。通過開展大課間活動,能夠逐漸加入民族舞、武術等,將藝術和體育運動融合在一起,促進學校的多元化發(fā)展,讓體育更完美的和現(xiàn)代化元素融合在一起。如果大課間的活動,只是一味的按照體育比賽進行就會讓學生覺得枯燥、乏味,很難在大課間積極參與到體育活動中。體育老師在開展室內大課間活動時,可以和現(xiàn)代科技相結合選擇好看的動畫視頻來為學生講解運動規(guī)則,讓學生可以在動畫人物的帶領下進行運動,雖然高中生已經(jīng)不容易被其他事物所吸引,但是在高中繁重的課業(yè)壓力下,通過動畫的方式來讓學生的身心得到放松,可以增加學生的新鮮感,進而保證學生參與到活動中的積極性。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學校和教師越來越重視對體育大課間活動的開展。作為一項大型的綜合性活動,教師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和調整大課間活動內容,提高活動效果。首先,在實施體育大課間活動中,學校和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到體育大課間活動的重要性,結合學生的實際教學安排和學生的運動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互動方案,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明確各自工作,保證在活動中順利開展,同時對開展活動的各項經(jīng)費和條件能夠得到有效地保障。在這個過程中,體育教師需要結合學校的場地、條件、各項器材進行設置,結合不同年級學生開展不同的活動。對活動時間、活動內容等制定詳細的細節(jié)。教師需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需求,收集學生的興趣愛好,促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大課間活動中。只有學生擁有參與大課間活動的興趣,教師才能夠在活動中有效滲透德育教育。其次,體育老師需要定期詢問學生關于大課間體育活動道德意見,詢問學生的體育運動傾向,促進學校體育的全方位開展,讓學生能夠享受大課間活動,而不是覺得大課間活動是一種折磨。當然也不是說在大課間隨便的開展體育項目,大課間體育項目的開展原則在于符合現(xiàn)階段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基礎上能夠讓大多數(shù)學生的興趣愛好得到滿足,而不是說有一個人想要在大課間跳繩,那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大課間活動就都是跳繩,而是需要有三分之二的學生想要在大課間的時候跳繩,這樣體育老師才可以指定跳繩的運動計劃,保證這項運動的順利進行。
目前,許多學校的體育大課間活動大多以跑步和廣播體操為主,學生從小學階段開始接觸體育大課間活動,長期相同的體育大課間活動導致部分學生已經(jīng)出現(xiàn)厭倦的心理。針對這種情況,教師需要加強大課間活動的多樣性構建,保證每個學生都有充足的興趣和精力參與到活動中。教師需要注重集體性主題活動開展方式,讓學生自主選擇活動共同開展。比如,在課件廣播體操結束后,教師可以開設自主活動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要求不同年級的學生自主編排舞蹈體操或是體育表演活動等,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同時也可以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可以將學生自主編排的活動納入評價機制,對于表演優(yōu)秀的班級可以給予適當?shù)莫剟睿ㄟ^這種方式能夠激勵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自信心,同時也可以豐富學生的課間活動。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在許多情況下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在大課間活動中學生之間難免會發(fā)生沖突。當出現(xiàn)這種情況后,教師不能急于批評學生,應該將此類突發(fā)事件作為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引子”,教師需要密切關注學生參與活動的狀態(tài)和心理變化,及時制止學生的過度行為,幫助學生合理解決問題。教師可以以此為例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不斷加深學生對德育思想教育的印象,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品質。
在開展體育大課間活動過程中,教師需要有意識的對活動時間進行合理的劃分,在體育大課間活動開展時可以分階段進行開展,將熱身準備環(huán)節(jié)單獨規(guī)定為所有學生必須參與的活動模塊中,確保在開展大課間活動時學生可以通過熱身運動進行熱身,避免學生在接下來的體育運用中受到傷害,對學生造成不必要的心理陰影。在第二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以不做具體的規(guī)定,根據(jù)學生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相應的運動場地和運用器材進行鍛煉,學生可以單人參與鍛煉,也可以自由組成小團體進行自主活動。比如,瑜伽舞蹈、乒乓球、籃球、跑步等活動,主要以提高學生的體力、耐力等為基礎,在這個階段的自由活動中,學生需要提前上報給教師,由教師進行合理地安排,保證互動開展順序,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給學生明確行為規(guī)范和活動規(guī)范,注重從思想上引導學生重視。比如學生在自由活動中違反了活動規(guī)則,教師有必要對學生進行談話教育,充分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幫助學生改正不良的行為習慣。再比如,在開展大課間活動之前,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鈴響完之前排好隊,有的學生可能沒有養(yǎng)成課前排隊的習慣,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需要以多種多樣的形式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排隊習慣,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組織紀律性,端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在大課間活動剩余的時間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集體活動,進入整體放松環(huán)節(jié),放松學生的心理和身體。通過這種大課間活動模式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參與興趣,避免學生喜歡的體育活動與大課間設計的活動出現(xiàn)沖突,促使學生得到個性化發(fā)展。在開展大課間活動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教師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到學生,作為高中體育教師,必須要加強自身的修養(yǎng),提高自身素質,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模范形象。教師需要公平對待每一位學生,尊重并理解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設計活動內容,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促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發(fā)展。
總而言之,高中大課間活動是校園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學校開展健康教育理念的基礎內容,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在開展大課間活動過程中必須要確保學生的身體健康,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根據(jù)素質教育理念的要求不斷完善和調整大課間活動內容與措施,根據(jù)學校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優(yōu)化,進而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健康的價值觀念和道德品質,為學生今后的成長和發(fā)展夯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