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世寶
摘要:自信是成功的首要條件。有了自信,我們才能充滿信心地去努力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奮斗目標。所以,在教學中我們要抓住道德與法治課堂契機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利用各種有效的途徑讓每個學生都自信起來。讓學生的自信心得到提高,勇于展現(xiàn)自己的能力;讓不愿與人溝通、課堂上缺乏自信的、很少舉手發(fā)言的、有自卑感的學生能逐步變得自信起來。
關鍵詞:學生;自信;回答;課堂;問題;學習;自信心;評價
自信是一種能力,有了自信,就能樂觀、平靜地面對人生,生活便有了動力。只要擁有自信,擁有一顆自強不息、勇往直前、百折不撓的信心,終將會獲得成功。所以,我們要有意識、有目的、積極努力地去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我結合小學道德與法治課教育教學實踐,就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自信心談幾點認識和做法。
一、列舉真實故事,引導學生認識到自信的重要性
我針對所教的學生大多不自信的實際情況,經(jīng)常通過講故事、談感受的方法使學生正確地認識自信的重要性。如:俄國著名戲劇家斯坦尼夫斯基在排演一出話劇的時候,女主角突然因故不能演出了,實在找不到更適合的人,只好叫他的大姐應急承擔這個角色。他的大姐以前只是一個服裝道具管理員,沒有演出經(jīng)驗,便產(chǎn)生了自卑膽怯的心理,演得極差,引起了斯坦尼夫斯基的煩躁和不滿。一次,他突然停下排練,說:“這場戲是全劇的關鍵,如果女主角仍然演得這樣差勁兒,整個戲就不能再往下排了!”這時全場寂然,他的大姐久久沒有說話。突然,她抬起頭來說:“排練!”一掃以前的自卑、羞怯和拘謹,演得非常自信,非常真實。斯坦尼夫斯基高興地說:“我們又擁有了一位新的表演藝術家?!?/p>
講完故事后讓學生談聽后的感受,學生便很容易認識到:缺乏自信是失敗的主要原因,有了自信心,才能經(jīng)過自己不懈地努力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另外,教師還要強調(diào)自信也要有分寸,否則,過分自信,就會變得狂妄自大,目中無人,那么必然會導致失敗。
二、構建和諧師生關系,讓學生體會自信的力量
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在上課前和課下,我會經(jīng)常主動找學生溝通交流、談心、聊家常,力爭與學生建立和諧、平等、融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喜歡我、信任我。并和學生約好,只要是自己思考后得出的答案,不管對錯都要勇敢舉手回答,老師是絕不會因為答錯了而訓斥你們的。這樣,對于那些學困生就不會因為答錯題而產(chǎn)生自卑的心理。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覺得老師并不可怕,回答問題也很容易,慢慢的,在課堂上就會自然舉手,而且在得到老師的肯定和同學們的賞識后,他們的自信也在不斷地增強。
三、采取“因生施問”原則,幫助學生樹立自信
在同一個班級里,每個學生的學習特點及情況是不一樣的,有的學生學習能力較強,比較容易理解和接受課堂上的各種學習信息,因此,在回答老師的提問時,他們能夠很快地組織答案并作出反應。而有的學生在這方面能力較弱,這就需要任課教師在提問時多關注到學生的學習差異,因人而宜,適當調(diào)試問題的難度,針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難度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優(yōu)先提問后進生,適當降低問題的難度,不但可以促使后進生在課堂上專心聽講,更重要的是鍛煉后進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課堂積極參與能力。
四、充分發(fā)揮鼓勵作用,激發(fā)學生的自信心
鼓勵能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內(nèi)驅(qū)力,能使學生的美好心靈激活起來。教師平時應該注重課堂提問帶有激勵性,有意識地去激發(fā)出學生的好奇心、正義感、同情心,激活學生的探知欲,架起與學生的親情橋梁,借助學生的表現(xiàn)欲,調(diào)動一切有利因素,去激勵學生,能使學生產(chǎn)生自主學習的動力,獲得成功的喜悅!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我班上有個學生叫袁長文,學習不努力,上課注意力也不夠集中,他從開學以來幾乎沒有舉手回答過問題,被老師叫起來回答問題也總是支支吾吾,不敢大聲說出來。有一次我叫他起來回答問題,他站在那里低著頭半天不做聲,于是我便鼓勵他說:“老師知道,你一定是在埋頭苦想呢,你是一個用心思考的孩子,你很認真,請你坐下再好好思考一下,等會兒告訴我你的答案好嗎?”聽到老師的話,他立馬抬起頭,眼里閃過一絲光亮,臉上尷尬的表情也慢慢舒展開來。本來我是想給他個臺階下,出乎意料的是,當我提問完兩個學生后,他緩緩舉起了小手,眼里還是充滿了忐忑。我再一次把他叫了起來,沒等他開口便表揚他:“恭喜你,你成功地戰(zhàn)勝了自己,這是你第一次勇敢而主動地站起來回答問題,老師為你感到高興?!比嗤瑢W聽后,立即為他鼓起了掌,他被這突如其來的表揚激起了自信,他開口回答了剛才的問題并且回答正確了,并得到了我的再次鼓勵和表揚。
上課積極回答問題,并且學習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他們對自身的認識比較準確,有上進心,意志力也比較堅定,性格樂觀、開朗,樂于與人交流。對于這樣的學生,在課堂提問時,老師比較放得開,評價用語也更符合實際。但不論怎樣,學生還是成長中的個體,自信心的建立和保持都需要老師的鼓勵,老師在評價時應該毫不吝嗇自己的表揚,評價語中應充滿溢美之詞。我所教的班級有個叫付東的學生,這位學生思想素質(zhì)好,課堂上更是最愛舉手發(fā)言的一個。但有時他回答問題不夠簡潔,容易長篇大論,所以我在評價時用了較直接的方式。后來卻漸漸發(fā)現(xiàn)王顯東沒有以前那么積極回答問題了,我才突然明白是評價語打擊到了王顯東的自信心。于是我馬上糾正,課堂上付東回答得精彩時我就充分表揚,在他的回答不夠完善時就委婉地引導。慢慢的,付東又變回了最愛舉手的學生,并且回答問題越來越有深度。
我們要在平時對學生進行道德與法治教育時,學會欣賞和鼓勵學生的長處,滿足學生得到認可、受到尊重的心理,他的自信心也就得到了強化,被欣賞的地方會越來越突出;多一把尺子評價學生,在教師的賞識中,學生的自信心將如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
參考文獻:
[1]劉曉梅.淺談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J].學周刊,2021(19):175-176.
[2]周亮付. 增強學習困難學生的自信心[N]. 貴州民族報,2021-05-20(B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