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文娟
摘要:民間游戲簡單易學、趣味性強非常適合幼兒玩耍?;诖耍疚膰@民間游戲的意義特點展開論述,詳細分析了幼兒園游戲與民間游戲融合的好處,針對幼兒教學活動中民間游戲存在的問題,借助相關民間游戲案例,提出了民間游戲在幼兒園游戲中的應用建議,以期引起各幼兒園教師的關注和重視,為豐富幼兒園的民間游戲形式提供幫助。
關鍵詞:民間游戲;幼兒園游戲;幼兒教育
在幼兒園游戲與民間游戲融合之前,了解民間游戲的意義、特點和優(yōu)勢,對于融合方向和重點都是非常具有指導性意義的。民間游戲指流傳于少年兒童日常生活中的娛樂活動,具有濃厚區(qū)域文化氣息,玩法簡單易學、趣味性強、材料簡便,不受人數(shù)、場地、環(huán)境限制。因此,在幼兒教學活動中融入民間游戲已成為現(xiàn)代幼兒教學的必然趨勢。
一、民間游戲的意義特點
民間游戲形式豐富,有斗賽游戲、雜藝游戲、智能游戲和犋藝俘戲等。探究民間游戲的發(fā)展史,民間游戲的教育價值遠遠大于普通幼兒園游戲的價值,民間游戲更加易于幼兒學習,游戲選材簡單易得,所以民間游戲不受年齡、人數(shù)以及場地的限制,具有很大的隨意性。雖然各類民間游戲形式不同,但是都源于生活,符合幼兒的心理特點和審美特征,非常適合幼兒玩耍。因此,幼兒園教師應當充分重視民間游戲的教育價值,吸收有益的民間游戲文化,將民間游戲融入到幼兒教學活動當中。幼兒教學活動,顧名思義是對幼兒所開展的教育活動,其教學對象主要是3-6歲年齡段的幼兒。例如:幼兒園教師可以通過信息網絡進行收集、篩選更多豐富有趣的民間游戲并進行整合,滿足不同年齡段幼兒的個性化需求。引導幼兒感受民間游戲的趣味,滿足幼兒對民間游戲的好奇心,培養(yǎng)幼兒的辯證思維能力、探索能力和實踐能力。
二、幼兒園游戲與民間游戲融合的好處
幼兒教育一直以來都是我國社會主義教育事業(yè)的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教育階段不僅是幼兒智力開發(fā)的最佳期,還是幼兒人格健全的關鍵期?!队變簣@工作規(guī)程》明確指出:“幼兒園應該將游戲作為促進幼兒發(fā)展的重要綜合教育形式?!薄队變簣@指導綱要》中還指出:“幼兒園將游戲作為其核心活動?!庇變簣@游戲屬于幼兒教學活動中的隱性課程,非常符合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又能夠給幼兒帶來歡樂,還助于啟發(fā)幼兒智力,鍛煉幼兒手眼、四肢等協(xié)調能力,訓練幼兒的語言表達和人際溝通能力,讓幼兒對民間傳統(tǒng)藝術產生濃厚的興趣,增強幼兒的民族意識,促進幼兒之間友好相處,促進幼兒形成合作意識,學會自己獨立解決同學之間的小矛盾。因此,幼兒園教師在幼兒教學工作中應重視對幼兒全面發(fā)展的培養(yǎng),將幼兒園游戲與民間游戲融合。但由于幼兒缺乏良好的思維邏輯和辯證能力,對于幼民間游戲的認知需要得到幼兒園教師的有效引導,因此幼兒園教師不能單純的把民間游戲和游戲劃等號,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應盡量選擇具有明確教育意義的民間游戲,并且以自身為教育榜樣,在開展民間游戲時努力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拓展和激發(fā)幼兒的玩耍興趣,為幼兒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提供強有力的教育支持,引導幼兒和民間游戲相互作用,充分體現(xiàn)和發(fā)揮出民間游戲蘊含的教育價值。
三、幼兒教學活動中民間游戲存在的問題
步入二十一世紀以后,在幼兒教學活動中融入民間游戲,已經成為我國幼兒園教師們的共識。但通過對多所幼兒園的教學活動調查結果研究,筆者發(fā)現(xiàn)現(xiàn)階段我國的幼兒園教師在開展民間游戲中,往往過于重視幼兒的身體狀況,著重于幼兒在玩耍過程是否發(fā)生安全問題,忽視了融入民間游戲對于傳承和發(fā)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性,甚至個別幼兒園教師本人對于民間游戲的文化內涵毫無興趣,也不會引起幼兒的好奇心,使得民間游戲與普通的幼兒園游戲在教育方面并無分別。其次,很多幼兒園教師因自身文化水平有限,也沒有主動去探究民間游戲的教育意義,沒有能力向幼兒傳達民間游戲的文化內涵。除此之外,有些幼兒園教師對于幼兒缺乏足夠的了解,無法根據幼兒的興趣、心理特點和能力選擇更為適合的民間游戲,從而無法順利完成幼兒教學目標,不能培養(yǎng)幼兒正確的思想認知和行為意識以及達到幼兒教育“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四、民間游戲在幼兒園游戲中的應用建議
在幼兒教學活動中融入民間游戲是社會主義教育改革以及時代發(fā)展需求上提高幼兒教育質量的重要舉措,需要幼兒園教師在現(xiàn)有基礎上對其進行辯證性的分析和實踐運用。比如針對幼兒生理、心理發(fā)育都尚未成熟,思維發(fā)展也還處于感覺運動水平的實際情況,幼兒園教師可以結合幼兒教學內容與要求選擇恰當?shù)哪軌蜷_發(fā)幼兒智力的民間游戲。比方說幼兒園教師可以積極調動幼兒的主觀能動性,著力引導幼兒以主體姿態(tài)參與到折紙、拼七巧板等民間游戲,采用游戲化的認知方式,讓幼兒能夠對三角形、平行四邊形、不規(guī)則多邊形等圖形有較為清晰的認知,如此可以幫助幼兒理清基本的邏輯關系和簡單的幾何概念,讓幼兒自己主動配合幼師進行智能開發(fā),這種帶有數(shù)學性的民間游戲能夠有效開發(fā)幼兒的“智”。或者開展培養(yǎng)幼兒的“能”的民間游戲,比如“擲沙包”的民間游戲,不僅可以鍛煉幼兒投擲的運動協(xié)調能力、團隊合作能力,還能培養(yǎng)幼兒的判斷能力。
綜上所述,將民間游戲與幼兒園游戲相融合,既符合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又能夠給幼兒帶來歡樂,還助于啟發(fā)幼兒智力,鍛煉幼兒的肢體協(xié)調能力,訓練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幼兒愛國情懷,促進幼兒間友好相處。幫助幼兒園教師順利完成幼兒教學目標,培養(yǎng)幼兒正確的思想認知和行為意識,達到幼兒教育“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程曉夢.民間游戲與幼兒園課程的融合依據與實施路徑[J].教育觀察,2020,9(44):46-48.
[2]潘雪婷.民間游戲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的價值和運用[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11):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