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施雅
【摘要】想象力的培養(yǎng)對提高語文素養(yǎng),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尤為重要。本文以“悅澤教育”為背景,從“悅”讀、“悅”說、“悅”寫三方面闡述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悅活思維;想象力培養(yǎng)
廣州市南沙區(qū)金洲小學以“悅澤教育”為統(tǒng)領,提出“悅活”課堂理念,即為學生打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課堂中悅動學生思維,打造高效課堂。對中低年段的學生而言,呵護、培養(yǎng)學生們“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是“悅活”學生思維的重要途徑。下面,筆者以《我變成了一棵樹》為例,“悅活”思維訓練,探究小學語文想象力培養(yǎng)策略。
一、“悅”讀,走進想象世界
根據(jù)皮亞杰的認知發(fā)展理論,中低年段的學生處于具體運算階段,具有抽象思維,能夠進行邏輯推理,但思維仍需要具體事物的支持。為了讓學生真正理解想象的概念,將抽象的語言形象化,領略到想象的奇妙,可以通過朗讀刺激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對想象有一個表層的感悟。但“悅活”課堂摒棄機械、拖沓地朗讀,主張從朗讀中感悟作者的情感,獲得美的陶冶,讓讀者和聽者的情感都能“悅活”起來。《我變成了一棵樹》是部編版三年級上冊一篇充滿童趣的想象課文,文中寫了英英變成一棵樹的奇妙經(jīng)歷。課文對于三年級學生而言不難理解,但重點在于如何有效地讓學生了解到作者有趣的想象,從而激發(fā)他們自身的想象,教師可以采取多樣的讀法“悅活”思維。比如,“我心里想著,就覺得身上癢癢的,低頭一看,許多小樹枝正從我身上冒出來。”這個句子,單純朗讀,學生可以理解這是作者在想象自己變成了一棵樹,但沒有辦法激發(fā)他們的情感體驗,從其激發(fā)他們自身的想象。因此,可以引導學生邊朗讀邊演繹句子,通過直觀的動作感受英英變成樹時發(fā)生的變化,讓學生身臨其境,在朗讀中把自己帶入到具體的情景,對表象進行深加工,感悟作者想象的奇妙。學生對課文進行整體感知后,可以通過師生合作,配樂朗讀的方式加深其感悟,進一步激發(fā)其對想象的興趣,讓他們了解到想象的世界是如此的有趣。《我變成了一棵樹》這篇文章的基調(diào)較為輕松、愉悅,教師可以選擇一首輕快的配樂,以教師一句,學生一句的合作方式共讀課文。教師在朗讀中可以有效地帶動學生的情感,使朗讀“悅活”起來,更加富有感情,情感的提升使學生更能走進作者的想象世界。
二、“悅”說,發(fā)散想象思維
閱讀課文是學生的權(quán)利,這應該是一個教師引導,學生探索的過程?!皭偦睢闭n堂反對教師“填鴨式”講解,固化學生的思維。在豐富多彩的朗讀體驗后,需要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對想象的理解,讓學生在感悟作者想象后,嘗試按課文內(nèi)容發(fā)散自己的想象思維,說出自己的想象世界。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輕松愉快的情境,催化學生的想象,讓學生在獲得文本閱讀體驗的同時,也能產(chǎn)生個體的閱讀感悟。如《我變成了一棵樹》中,只依靠教師的提問,學生很難說出為什么小動物們住在鳥窩里是有趣的想象。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模仿小白兔、小刺猬、小松鼠、小鴨子等動物的動作,讓他們演繹這些動物們是如何爬上高高的樹,住進鳥窩里的。在表演中,學生會認識到只有鳥兒才會住進鳥窩,陸生動物不像鳥兒一樣會飛翔,要想住進鳥窩,英英這棵小樹就得做出改變。學生通過切身體驗,感悟到作者有趣的想象,在活躍的氣氛中,教師可以抓住時機,引導他們發(fā)散思維,想象:除了課文里的小動物,還有哪些小動物也可以住進鳥窩里呢?這些小動物又會通過什么方法住進鳥窩呢?有趣愉悅的情景模仿中,學生入情入境,有效地激發(fā)了思維想象,形成了豐富有趣的語言表達,說出自己的想象世界。
三、“悅”寫,開拓想象空間
語文課堂主要依托課文內(nèi)容進行,在語文書中,有很多開放性的課文,教師可以深挖文本內(nèi)涵,設計出具有開放性、拓展性、探究性的題目,引導小學生寫出自己的想法,開拓其想象空間。如,教學《我變成一棵樹》一文中,英英變成了一棵樹發(fā)生了這么多有趣的事情,如果你也擁有這項神奇的技能,你想變成什么呢?變了以后會發(fā)生什么奇妙的事?通過朗讀和語言訓練,在學生的腦海里已經(jīng)有了天馬行空的想象,這時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逐步將口頭語言深加工,可以小練筆的方式把想象以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思維被激發(fā),大部分學生都能寫出豐富有趣的想象:在小練筆中,他們有的變成了一朵云,把雨水帶去干旱的地區(qū);有的變成了一個行俠仗義的超人,幫助有需要的人……文字拓展,對學生的思維進行了延伸,讓學生思維“悅動”起來,有效地開拓了他們想象的空間。
綜上,“悅活”課堂應該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轉(zhuǎn)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采用多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讀——說——寫中理解想象、感悟想象、發(fā)散想象,培養(yǎng)其靈動的想象性思維,提高語文素養(yǎng),體現(xiàn)“悅活”課堂、“悅教活育、悅思活用”的文化內(nèi)涵所在。
參考文獻:
[1]張志泉.為學生開辟想象的空間[J].教育觀察,2015(3):62-63.
[2]王穎君.借助培養(yǎng)想象能力提高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探究[J].文理導航,2019(357):40-41.
[3]胡旭.想象,讓語文課堂更精彩[J].教育界,2020(32):32-33.
責任編輯? 楊?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