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玉,顧敏敏,祝麗芳
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城市化進程明顯加快,同時老齡化、肥胖患病率逐年增加等因素,使得2 型糖尿病成為我國一個重要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 2015—2017 年開展的流行病學調(diào)查顯示,我國18歲及以上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為11.2%[1]?!吨袊用駹I養(yǎng)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15)》提示, 18 歲及以上成年人的超重率及肥胖率分別為30.1%、11.9%,比2002 年分別上升了7.3%和4.8%;6~17 歲兒童青少年超重率為 9.6%,肥胖率為 6.4%,比2002 年分別上升了5.1%和4.3%。國內(nèi)外大量研究表明,肥胖是2 型糖尿病及心腦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本文旨在通過探討不同體格測量指標對于血糖異常的預測價值,探索預測早期血糖異常的適宜體格測量指標。
本次共調(diào)查嘉定區(qū)某社區(qū)4 個居委的常住居民(包括本市戶籍居民和本市居住滿6個月以上的非本市戶籍居民) 1 087人,所有研究對象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1.2.1 研究內(nèi)容
測量身高、體重、腰圍、臀圍,計算BMI、腰臀比(WHR)、腰高比(WHtR)等體格測量指標;針對調(diào)查對象進行口服(葡萄糖耐量) OGTT試驗,測量空腹血糖 (FPG)及OGTT 2小時血糖值(2h PG)。
1.2.2 研究方法
血糖檢測:采集研究對象的空腹靜脈血、口服75 g葡萄糖(既往糖尿病患者饅頭餐) 后2小時靜脈血,檢測空腹靜脈血糖及餐后2 小時靜脈血糖。血糖采用己糖激酶法進行測定。
體格測量:按照項目要求規(guī)范測量身高、體重、腰圍(WC)、臀圍。所有體格測量工具均已送質(zhì)檢部門檢驗合格,且在有效使用期內(nèi)。體格測量指標計算方法:BMI (kg/m2) =體重(kg) /身高 (m)2,WHR=WC(cm) /臀圍(cm),WHtR=WC (cm) /身高 (cm)。
運用Med Calc 15.8 軟件繪制不同體格測量指標預測血糖異常的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并計算曲線下面積(Area Under Curve,AUC)。AUC=0.5,說明無篩查價值;AUC越接近1,說明篩查價值越高。 0.5<AUC≤0.7表示篩查價值一般,0.7 1.2.3 判定標準 根據(jù)《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2]中糖代謝狀態(tài)分類,糖調(diào)節(jié)異常包括:①空腹血糖受損(IFG):6.1 mmol/L≤空腹血糖(FPG)<7.0mmol/L,葡萄糖負荷后2 h 血糖(2hPG)<7.8mmol/L。②糖耐量異常(IGT):空腹血糖(FPG) <7.0 mmol/L,7.8 mmol/L≤葡萄糖負荷后2 h血糖(2hPG) <11.1 mmol/L。糖尿病包括:空腹血糖(FPG)≥7.0 mmol/L或葡萄糖負荷后2 h血糖(2hPG)≥11.1 mmol/L。 超重、肥胖及中心型肥胖的判定標準:采用2013 年國家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行業(yè)標準—成人體重判定》(標準號WS/T428-2013)[3]制定的標準:24.0 ≤BMI <28.0 為超重,BMI ≥28.0 為肥胖。中心型肥胖則根據(jù)WC判定:男性WC ≥90cm,女性WC ≥85cm;根據(jù)WHR 判定:男性WHR >0.9,女性WHR >0.8;根據(jù)WHtR判定,不分男女, WHtR>0.5。 對現(xiàn)場從事體格測量、血樣采集的人員進行統(tǒng)一培訓并考核,合格方可上崗。 本研究體格測量數(shù)據(jù)及實驗室數(shù)據(jù)采用Epidata 3.0雙錄入,應用SPSS 21.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檢驗水準α=0.05。 本次研究共調(diào)查1 087 人,其中男性414 人(38.09%),女性673人(61.91%),男女性別比為0.62∶1.0,平均年齡為(59.5±9.2)歲。男性血糖異常檢出率為36.47%、女性為31.50%,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男性2 型糖尿病患病率為21.01%,高于女性(15.0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男性糖調(diào)節(jié)異常檢出率為15.46%、女性為16.49%,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男性身高、 BMI、 WHR、 WC值平均值高于女性 (P<0.01)。見表1。 表1 調(diào)查對象的體格測量指標情況 通過兩兩比較,發(fā)現(xiàn)同性別人群內(nèi),糖調(diào)節(jié)異常組、糖尿病組的BMI、WHR、WHtR、WC 的平均值均明顯高于血糖正常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男、女性不同血糖水平的體格測量指標比較( ) 以血糖異常為因變量,分別以BMI、WHtR、WHR 及WC 為自變量,繪制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ROC) 曲線(圖1)。 4 個體格測量指標中,預測血糖異常的ROC 曲線下面積(Area Under Curve,AUC)從大到小依次為WHtR、BMI、WHR、WC。與AUC=0.5 比較, 4 個指標均存在顯著性差異,作為篩查血糖異常的簡易指標,可以認為這4 個體格測量指標對于血糖異常均有一定的預測價值。以約登指數(shù)最大選擇最佳截斷值,各指標的敏感性從大到依次為BMI、WHtR、WC、WHR。見表3。 表3 BMI、WHR、WHtR及WC預測血糖異常的ROC曲線下面積 圖1 不同BMI、WHtR、WHR、WC預測血糖異常的ROC曲線 隨著生活方式和老齡化的加劇,糖尿病已成為本市繼腫瘤、心腦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三位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如不予以控制,在今后的10年中本市糖尿病患病率會繼續(xù)迅猛增長。研究表明,上海市肥胖/超重及中心型肥胖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超重和肥胖,特別是中心型肥胖是2 型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和腫瘤等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且中心型肥胖的患者要比勻稱型肥胖患者具有更高的患病風險[4]。這提示判定中心型肥胖對于預測血糖異常非常重要。 本次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通過比較同性別、不同血糖水平人群的體格測量指標發(fā)現(xiàn),糖調(diào)節(jié)異常組、糖尿病組之間體格測量指標無顯著性差異,但均與血糖正常組有顯著性差異。這就提示體格測量指標的異常在血糖異常的早期已有所體現(xiàn),意味著體格指標的異??梢灶A測早期的血糖異常。 通過繪制4 個指標預測血糖異常的ROC 曲線下面積,發(fā)現(xiàn)AUC在0.639~0.653之間,均>0.5,但<0.7。結(jié)果與國內(nèi)研究[5]接近,說明作為預測血糖異常的簡易指標,這些指標均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基層醫(yī)療機構(gòu)應當從約登指數(shù)高、敏感性高、操作性強等方面綜合考慮選擇預測指標。 目前國內(nèi)已將BMI、WHR及WC等指標作為篩查肥胖的簡易指標,但關(guān)于WHtR 預測血糖異常的研究較少。根據(jù)郭來敬[6]研究,認為WHtR篩查2 型糖尿病高危人群效果優(yōu)于BMI 及WHR。早在2004年廣東省就有研究[5],表明WHtR是評價中心型肥胖更有效的指標,且不受年齡、性別等影響。楊群娣[7]等研究亦顯示, WHtR在篩查IFG、IGT及未診斷糖尿病的最佳截斷值男女差異小。 本研究針對不同體格測量指標預測血糖異常繪制ROC 曲線下面積,發(fā)現(xiàn)4 個指標均可預測血糖異常,其中以WHtR 的AUC 為最高,且WHtR不受性別影響,男女差異小。位于上海郊區(qū)的社區(qū)基層醫(yī)院,服務對象大部分為文化程度較低的中老年人, BMI計算方法涉及到身高的單位換算、平方計算,測算方法復雜、不夠便捷,且BMI 正常的人群也可能是中心型肥胖。 WHtR的計算方法為腰圍/身高,不需要單位換算,較之BMI計算方法簡單,對于郊區(qū)年齡偏大、文化程度較低的居民, WHtR更方便、簡潔、直觀。 身高、WC等體格測量指標在日常生活或者健康體檢中容易獲得,綜合考慮約登指數(shù)高、敏感性高及操作性強等因素,選擇WHtR 更具有實用性、便捷性。通過WHtR 的異常來篩選中心型肥胖,進而預測血糖異常、篩查糖尿病風險人群更為敏感。本研究為橫斷面研究,數(shù)據(jù)來源于上海市郊區(qū),不能代表全國性標準,有待更大樣本的調(diào)查開展,并進一步通過隊列研究探討、驗證上述結(jié)論。1.3 質(zhì)量控制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2 結(jié)果
2.1 不同性別對象的體格測量指標情況
2.2 不同性別、不同血糖水平對象的體格測量指標比較
2.3 BMI、WHtR、WHR及WC對于血糖異常的預測價值
3 討論
3.1 同性別人群的糖調(diào)節(jié)異常組、糖尿病組體格測量指標無差異,但均與血糖正常組有顯著性差異
3.2 4個體格測量指標均可預測血糖異常
3.3 WHtR預測血糖異常的價值優(yōu)于BMI、WHR及W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