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柏芝
摘要:初中階段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在大中小一體化教育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因此初中階段下的道德與法治課程直接擔負著塑造學生靈魂的任務。新編教材全面融入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加了憲法和國家制度的相關內容,引導學生關注全球。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從自身出發(fā),從身邊事入手去塑造靈魂,形成品質,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政治素養(yǎng)。
關鍵詞:初中教學;大中小一體化;開展方式
中圖分類號:A?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21)-40-143
一、一體化教學任務目標的確定
不同學段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目標具有差異性,不同學段的道德與法治課應與本學段學生身心發(fā)展等方面相適應,同時還應該與本學段其他教育教學任務目標相適應,也就是說不僅要側重內在地適應還應兼顧外在及內外協(xié)調的相適應。只有明確整體的系統(tǒng)性及各自差異性,才能夠確定與具體階段相適應的教學目標定位。
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目標具有整體性,不同學段具體的教學目標共同構成道德與法治課整體目標,它們都是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目標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然而除了整體性外,現實中不同學段道德與法治課目標還具有差異性,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在扣好自己一生扣子的起步期,這一階段的品德和法治課主要從學生個體行為習慣養(yǎng)成和品德法制方面的啟蒙方面入手,力求培育他們的健康性格。中學階段,學生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初步建立的關鍵期,這一階段道德和法律課應從引導學生對他人、對社會、對法律世界的正確認識出發(fā),旨在指導學生學會處理與別人、社會、自然關系。大學階段的學生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最終確立期,大學道德與法治課應從對思想價值的引領、學習經歷的體驗、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等多個方面入手,旨在幫助引導廣大學生能夠明事理、身體力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道。總而言之,大中小各學段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目標不僅具有差異性而且還應體現系統(tǒng)整體一體化的特性。
二、一體化教學內容的選取
作為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一門至關重要課程,道德與法治課應該反映黨領導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探索的最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智慧結晶。在各階段道德與法治課教學具體內容的安排上,不同學段應做好教學內容的合理配置。需要重點強調的是一定要依據大中小各學段教育對象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及目標定位,確定合適的教學內容設置原則,實現相近同質教學內容的“螺旋上升、逐層深化”,以免出現重復現象。
無論是在各學段內部還是各學段彼此之間的大中小一體化的道德與法治課教學體系都應該體現循序漸進、逐步深化的特點。中學段與小學段在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設置上雖然存在一定的差異,但是中學段的思想政治必修課與大學段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等都有不少相近相似之處。然而不同學段的學生知識儲備、認知特點及學習規(guī)律等方面不同,小學階段道德與法治課教學內容的確定應契合學生的習慣養(yǎng)成,中學段道德與法治課教學內容的確定應重在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大學段道德與法治課教學內容的確定應重在學生鑄魂育人價值觀的培養(yǎng)。
三、一體化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
教學方法是實現教育教學目標不可或缺的手段,同時也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之間不可或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對于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方法來說亦是如此,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方法在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活動順利開展及聯結師生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探究與不同學段學生認知特征、身心發(fā)育規(guī)律相適應的教學方法,才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針對性,獲得理想的課堂教學效果。
小學階段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困難、注意力經常與其興趣正密切相關,思維以具體的形象為主要認知特征,在本階段的課堂上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一定是要從學生身邊所接觸到的實際事物或者人物出發(fā),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其具體的形象思維特征,這就必然要求教師采用直觀式教學、實物式教學等方法;中學段的學生在實踐中能夠掌握所學知識形成的假設并對其內容進行邏輯推理和逆向思考,中學生的思維也具有多樣性、可逆性特征,這就需要道德與法治課教師采用講授法、啟發(fā)誘導法、因材施教法等;大學階段學生的學習主體意識強,對社會現實問題極其關注,然而還不具備獨立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這就要求道德與法治課教師運用實踐教育、參與式教育、探究式教育等各種教學方式。必須說明的是,有的教學模式如講授法雖然可應用在小學、初中、大學的三段課程之中,但由于各段學生認知不同的客觀存在,因此不同學段采用講解法時應有適當的教學側重,以及將各不同學段有所區(qū)別的教學模式,統(tǒng)一在共同履行立德樹人教學任務的道德與法治課教學實踐之中,因此這種教學方式是一體化的教學模式。
綜上所述,在今后的教學中,應堅持以學生為本,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更好地依托教材,積極進行教學創(chuàng)新,走課堂教學改革之路,將道德與法治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為學生的學習成長提供思想基礎,全面提高學生道德與法治素養(yǎng)和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歐捷.道德與法治一體化教學的有效策略[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1(26):33-34.
[2]陳思.大中小一體化建設視域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定位與特征[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1(2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