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燕敏
摘要:初中美術教學意在通過美術學科的知識傳授和繪畫功底的訓練,來提升學生在美術學科的知識水平和繪畫能力。不同學生在繪畫方面的能力各不相同,歸根結底,學生們所具備的藝術水平和繪畫能力,除了需要通過后天的培養(yǎng)外,他們在藝術方面的天分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因此,要想通過美術課堂教學來大幅度提升學生的繪畫功底,這是缺乏一定的現(xiàn)實條件的。初中美術課堂教學可以以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為教學大方向,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在藝術、創(chuàng)造等方面的天賦。本文將從審美能力、繪畫功底、創(chuàng)新能力這三個方面淺析關于在初中美術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的思考。
關鍵詞:初中美術;審美能力;教學思考
中圖分類號:A?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21)-40-260
前言
初中階段的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自主思考和自主學習的能力,他們對于“美”也有了一定程度的認知和思考。初中美術課堂教學就是在此基礎上,嘗試激發(fā)學生在藝術審美方面的興趣,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同時,美術專業(yè)作為學生未來可選擇的發(fā)展道路之一,初中美術課堂的教學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啟蒙的契機。
一、借助藝術作品,提升學生審美意識
美術教學課堂所要培養(yǎng)的人才,不論是繪畫、手工、雕塑等等,究其根本就是要通過提升學生的審美意識,并讓學生以自身的審美進行作品創(chuàng)作。而創(chuàng)作的第一步就是借鑒和學習。因此,教師在美術課堂的教學中,首先要通過引導學生鑒賞并積累藝術作品,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審美;其次,不同創(chuàng)作者、不同時代、不同國界的藝術作品都不盡相同,學生的審美意識被激發(fā)的第二階段,就是通過審美的提升,將藝術作品的風格與自身喜好結合起來,找到自己最喜歡的藝術風格,并借由同類風格的作品來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審美;最后,學生所有的繪畫訓練、藝術創(chuàng)作都是基于學生所具備的藝術審美,同時,學生在美術學科中所提升的審美意識,還會進一步衍生成為學生對于生活的審美,美術學科的“美育”價值也會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對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挖掘。
以人教版美術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平面設計的盛宴》為例,在這一單元的學習中,學生們可以看到許多平面設計的作品案例。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就教材內容選擇一個自己最感興趣或最喜歡的設計案例,并對其進行分析。此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就所選案例的同一主題進行設計理念的設想。在這些過程中,教師可以看到學生對于平面設計作品的理解,同時也可以透過其分析過程來審視其審美意識,進而為學生設計更加完備的教學方案。
二、進行繪畫練習,培養(yǎng)學生基礎功底
初中美術課堂的主要教學內容還是繪畫訓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實施分層教學的方法。不同的學生在美術方面的興趣、天分和基礎能力都各不相同,教師若是以同一水準來要求不同層級的學生,反而會磨滅學生們在美術學習方面的興趣,進而對提升其審美能力起到反向作用。換言之,審美能力沒有高低之分,但卻是需要通過調動學生的感受能力來進行培養(yǎng);而學生若是想要提高自己的繪畫功底,勤加練習是必不可少的。勤奮決定基礎,審美決定高度,學生繪畫功底的提升也會在一定程度上輔助學生的審美培養(yǎng)。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牢牢把握對于學生繪畫能力的訓練,一方面,這是與初中美術課堂教學目標相適配的;另一方面,這也是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的必要基礎。
以人教版美術八年級上冊《構圖的作用》為例,同樣的物品在不同創(chuàng)作過程中可以有不同的構圖形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jù)學生們不同的美術創(chuàng)作水平,提出不同的要求。譬如,對于同一物品的繪制,美術基礎較為一般的學生只需要選擇一種構圖的方式來進行繪畫;而美術功底較強的學生可以多進行幾種構圖的嘗試。由此,不同層級的學生都得到了相應水平的繪畫訓練,并由此保持對于藝術的創(chuàng)作熱情,更有利于學生美術功底和審美意識的培養(yǎng)。
三、提供實踐途徑,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
初中美術課堂的教學,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就必須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并在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審美,同時,由于每個學生之間的審美都有差異。因此,學生個人在美術學科中的優(yōu)勢還需要通過其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能力來體現(xiàn)。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多多參與繪畫、手工、雕塑等不同藝術創(chuàng)作的活動,學生們可以根據(jù)自身的興趣和擅長的領域,選擇獨自完成作品,也可以與他人組隊進行創(chuàng)作??偠灾?,在學生的創(chuàng)作實踐過程中,教師要注重通過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來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意識。
以人教版美術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情趣濃郁,能工巧匠》中第1課“剪紙”為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選擇先不讓學生鑒賞他人的剪紙作品,而是讓學生自行準備適合自己的剪紙材料和工具,自由進行發(fā)揮和創(chuàng)作。這樣的教學方法是為了避免學生形成對剪紙的固有印象,進行拘泥于傳統(tǒng)的剪紙樣式,其創(chuàng)作創(chuàng)新能力無法得到激發(fā)。而在這個動手進行剪紙的過程中,學生的手工創(chuàng)作能力和審美意識都會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培養(yǎng)。
結束語
初中美術課堂中的學生審美意識培養(yǎng),是需要基于初中美術教材的內容,再對學生的繪畫功底、審美水平、動手創(chuàng)作能力進行全方位的激發(fā)的。此外,學生們在美術課堂中的收獲,不僅能夠幫助其完成在美術學科中的學習目標,同時也能夠為其提升自身對于生活、對于藝術的感知能力。
參考文獻
[1]戴永謀.?淺談初中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J].?考試周刊,2021(1):149-150.
[2]胡建軍.?初中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途徑分析[J].?美術教育研究,2020(3):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