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瓊
【摘要】信息技術不斷發(fā)展,為教育產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機遇與挑戰(zhàn)。在“互聯網+”時代,教師應轉變小學英語教育模式,及時融入新穎的、創(chuàng)新的教育元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個性化教學元素有利于提高小學英語教學質量,實現素質教育。文章就“互聯網+”理念下的小學英語教學方法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小學英語;“互聯網+”;教學方式
一、引言
英語是一門以語言為基礎的課程,要求學生在課堂中進行交流,及時說出自己的看法與理解,能擴寬學生的英語視野。因此,教師應創(chuàng)新英語教學思路,滲透現代教育價值觀,進而凸顯出素質教育的地位。另外,全面融入視頻、音頻等特色元素,側重打造“互聯網+”教學方式,將教學重心轉變?yōu)閷W生本人,對于提高英語教學質量是有利的。
二、“互聯網+”理念下小學英語教學創(chuàng)新的目的
將社會熱點、時政元素、對話、視頻等元素融入小學英語教學中,能夠讓學生在“互聯網+”的空間中進行探究、學習、交流、體驗,幫助學生在線上交流體驗的過程中掌握英語詞匯用法、語法邏輯及句法。其中,信息網絡能凸顯出個性化的空間元素,運用視頻、文字的形式展現出不同語境及討論氛圍,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部分英語知識點較難理解,故采用生動的情境能夠消除學生的抵觸情緒,也能使學生在此過程中與教師形成良好的互動[1]??傊?,教師要求學生在學習中進行體驗、交流,引導學生在互聯網中進行交流、分析,幫助學生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另外,教師可打造“線上+線下”的課程形式,要求學生在線上感知后回歸課本,對課本理論進行思考,進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三、現階段小學英語教學的問題
(一)學生英語詞匯基礎差
英語構詞方法與漢語有一定差異,且部分語法、詞組學生理解起來較為困難,可能會讓學生產生畏難情緒。在小學階段英語學習中,學生要掌握不同的英語知識點,并根據這些知識點進行構詞、造句。中高年級學生學習壓力逐步增加,而學生的詞匯量儲備不足,且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導致其無法全面掌握英語知識點。
(二)教學方式不科學
傳統以宣講為主的教學模式已不適用于小學英語教學。新課程更強調學生圍繞某一知識點進行探究,在此過程中逐漸理清該知識點的用法,幫助學生養(yǎng)成語言習慣。從綜合的角度來講,“互聯網+”的模式要求學生在線上交流、預習的同時進行線下學習思考,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但是,部分教師的教學方式不科學,沒有讓學生在討論、合作中進行交流感知,或者線上、線下教學時間分配不合理,增加了英語教學的難度。
四、“互聯網+”理念下小學英語教學的措施
(一)重視課前預習,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
讓學生在課前預習的過程中融入英語學習情境中,能豐富學生的英語知識儲備,調動學生的各種能力,使學生對不同問題展開思考。因此,教師應利用新媒體技術總結教學重點,將理論知識點以視頻、圖片的形式呈現出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寫作能力及創(chuàng)新能力[2]。另外,教師還可在預習課件中滲透思維導圖、單詞本等形式,讓學生在思維訓練中提高英語理解水平。
例如在人教PEP版三年級下冊Unit 1 Welcome back to school!教學中,首先,教師可制作關于本節(jié)課的微課內容,要求學生進行預習。其中,教師展示“have(has)+
n.”“I'm”“be from+地點”三種句型,讓學生體會這些詞匯、短句的用法。其次,教師可以用“語言、詞匯、句型、發(fā)音、英國文化”幾個知識點做出相關思維導圖,要求學生根據思維導圖靈活造句。若學生在學習期間遇到難以理解的知識點,教師可在視頻中重點標識,同時引導學生利用互聯網查詢、記錄這些知識點的用法,以完成單詞本的擴充。在課堂中,教師可呈現不同詞匯的詞性及用法,展示cat,UK,bag,dad等詞匯,引導學生在拼寫學習中理解詞匯的含義。比如學生A聯想到家中的橘貓后,說出:“Dad has a orange cat,it's so cute.”引導學生發(fā)現身邊的事物,采用本課所學習的知識點進行造句練習,有利于讓學生在思維學習的過程中養(yǎng)成英語學習習慣。此外,教師還可呈現A Cat's Tale繪本故事,要求學生依據圖片內容推測大意,從而理解繪本故事的發(fā)展特點。在“And then there came an orange cat,who would not go away.”這句話的講讀中,教師可結合圖片說出相關中文含義,讓學生根據故事的發(fā)展進行聯想,從而理解繪本故事的含義。
總之,教師應創(chuàng)新英語教學方式,全面滲透特色的英語教學邏輯,激發(fā)學生的視覺感知,同時借助互聯網的形式滲透預習式教學方式,有利于幫助學生加深對文本的印象。
(二)滲透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任務驅動教學是一項以任務為主的英語教學方式。在任務驅動教學中,學生可集中注意力,積極表達自己的見解與思考,有利于凸顯出趣味性的英語課堂氛圍。因此,教師應重視與學生的互動與交流,提前向學生說明教學任務,幫助學生在交流、總結中養(yǎng)成英語語言習慣。
例如在人教PEP版四年級上冊Unit 3 My friends教學中,教師可先向學生說明家人、朋友的介紹方法,要求學生思考以下問題:“①如何使用人稱代詞介紹自己身邊的男、女性朋友?②使用英文說出自己與這位朋友的關系。③說出問候的表達方法。”要求學生圍繞上述問題進行探究,從中感受所涉及的英語詞匯及短句,再結合自己的邏輯進行表達,為學生創(chuàng)造積極的討論環(huán)境。其中,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了討論學習,并對此進行了探究[3]。
學生B:This is my sister,her name is Camilla,is my best partner.
學生C:That Sounds good. I also have a brother who asked Ben,to go to the mall last weekend to buy toys.
學生通過對話、學習,既掌握了本課的重要短句及知識點,理解了sister,brother,friends等詞匯,也學會了簡易打招呼的方法,如“Goodbye”“See you later(next time)”等句法,掌握了與人交流的方式。此時,教師可要求學生在線上虛擬空間中進行對話式學習,在人機互動、信息交互的過程中掌握英語學習思路。最后,教師還可在線上學習平臺中提示本課的學習重點和學習難點,要求學生在自主總結、交流與討論的過程中掌握知識點。
總之,運用任務驅動式教學方式打造出一個虛擬的學習空間,能讓學生在自主學習、體驗的過程中學習到課程重點。同時,教師應當組織學生投入到趣味性的課程體驗、交流過程中,引導學生在這一氛圍中及時抒發(fā)自己的見解,有利于加深學生對課文的印象。
(三)營造互動式課堂氛圍,教導學生合作探究
營造互動的課堂氛圍,能讓學生在合作式學習過程中總結本課的難點,并及時收集、統計相關信息內容進行討論交流,以便讓學生利用互聯網掌握個性的、獨特的知識點理解方式。其中,合作式學習是提高學生體驗感知的重要方法。學生可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學習、思考,并總結自己對課文的理解,這對于提高綜合能力是有利的。
例如在人教PEP版四年級下冊Unit 6 Shopping教學中,首先,教師可利用信息技術展示超市內的商品,引導學生進入該情境中進行體驗。接著,教師可以展示面包、背包、魚、油等圖片,要求學生說出這些物品的英文單詞,再圍繞相關問題進行探究、體驗,在網絡空間中進行虛擬購物。教師還可以將網絡購物作為背景,讓學生到指定的空間中購買物品,并圍繞這一情境進行討論。例如某小組就圍繞購物進行了討論。
學生A:I need to buy a pair of gloves,a schoolbag and two erasers.
學生B:How much are they apart?
學生C:The price of gloves is 20 yuan,the price of schoolbag is 60 yuan,and the price of eraser is 1 yuan.
學生A:How much do they cost?
學生C:The goods total 82 yuan.
學生B:We can use WeChat to pay.
通過簡易的對話討論,學生能夠在虛擬空間內進行交流、討論、分析,有利于在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中進行實踐理解。最后,教師可要求學生使用“口語100”軟件進行口語練習,針對討論內容及課文內容進行大聲朗讀,讓學生在發(fā)音練習、語言學習、理論學習的過程中改變自己的思想。同時,教師應當注意及時改變英語教學思路,要求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軟件進行創(chuàng)新、體驗、探究,在必要的討論中進行總結,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習慣。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英語教學中融入“互聯網+”教學模式,要求學生使用不同的信息技術軟件進行討論、總結、分析,能逐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另外,教師應當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采用趣味性的教學方式,改變英語教學重心。
【參考文獻】
靖敏敏.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英語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研究——對創(chuàng)新教學的方法進行了具體的分析[J].新一代(理論版),2020(08):141.
田妮.小學英語教學初始階段學生學習興趣的策略探討[J].東西南北(教育),2019(20):307.
羅錕錕.淺談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英語多種教學方法的運用策略[J].文淵(小學版),2018(11):662.